京津冀县域经济实力偏弱,协调发展格局尚未形成
根据报告,来自苏浙沪的县(市)占据了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的50席,京津冀则只有6席,三河市、正定县和固安县作为河北省的代表,蓟县、静海县和宁河县作为天津的代表分别入榜。
不难看出,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实力强大,大中城市与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相对较小,而作为中国三大经济圈之一的京津冀地区的县域经济实力则明显偏弱,大中城市与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格局尚未形成。
同时,在发展潜力百强榜上,浙江的上榜数量最多,达到26个,占据县域经济的领头羊位置。其他省市区占据的席位数分别是:江苏占15席,山东、四川各占6席,福建占5席,广东和贵州各占4席,河北省与云南、新疆则各占3席。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认为,京津冀县域经济实力偏弱与大环境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自身原因所致。
从宏观层面来看,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向新常态的迈进,去年中国县域经济增速总体出现下滑,400个样本县(市)实际经济增长率为6.2%,相比2013年7.3%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回落了1.1个百分点。同时,京津冀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县域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明显不足。
报告的发布者——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县域经济课题组组长吕风勇分析,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大体形成了由东向西、自南往北的发展轨迹,南方地区在改革、市场化等方面走得比较快,而北方主要还是发展重工业,聚集大批国有企业。“细化到京津冀地区,河北等地行政性强,这就导致行政中心发展较快,而行政层级比较低的县,发展比较慢、对外开放度也较低。”吕风勇表示。
京津冀县域经济实力偏弱,协调发展格局尚未形成
根据报告,来自苏浙沪的县(市)占据了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的50席,京津冀则只有6席,三河市、正定县和固安县作为河北省的代表,蓟县、静海县和宁河县作为天津的代表分别入榜。
不难看出,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实力强大,大中城市与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相对较小,而作为中国三大经济圈之一的京津冀地区的县域经济实力则明显偏弱,大中城市与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格局尚未形成。
同时,在发展潜力百强榜上,浙江的上榜数量最多,达到26个,占据县域经济的领头羊位置。其他省市区占据的席位数分别是:江苏占15席,山东、四川各占6席,福建占5席,广东和贵州各占4席,河北省与云南、新疆则各占3席。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认为,京津冀县域经济实力偏弱与大环境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自身原因所致。
从宏观层面来看,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向新常态的迈进,去年中国县域经济增速总体出现下滑,400个样本县(市)实际经济增长率为6.2%,相比2013年7.3%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回落了1.1个百分点。同时,京津冀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县域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明显不足。
报告的发布者——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县域经济课题组组长吕风勇分析,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大体形成了由东向西、自南往北的发展轨迹,南方地区在改革、市场化等方面走得比较快,而北方主要还是发展重工业,聚集大批国有企业。“细化到京津冀地区,河北等地行政性强,这就导致行政中心发展较快,而行政层级比较低的县,发展比较慢、对外开放度也较低。”吕风勇表示。
创新发展促转型,正为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再蓄势
值得关注的是,在县域经济创新能力榜单上,扬中市、双流县和河北省的固安县,占据了榜单的前三位。2014年。固安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速分别达到了64.8%和25.6%。
而在发展潜力百强榜单上,河北省的三河和固安则强势进入了10强。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的前三季度,正定县受省会中心城市经济圈拉动,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税收增长迅猛,增幅达到80%以上。
与三河、正定、固安一样,转型升级正为河北省的县域经济发展再蓄势。
县域经济是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公开信息显示,河北省有100多个县(市),县域承载了全省80%的人口。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河北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19404.8亿元,增长8.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8.6%。
2013年以来,围绕省委、省政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河北省实施了以县级财政收入规模和质量“双提升”为主要目标的财政收入提升工程。据统计,2014年全省县级利用财政扶持政策引进的优质重点项目达1100余个,增加税收近560亿元。同时,随着“四大攻坚战”的实施,县域经济越来越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场。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面临难得机遇。当前,应紧紧抓住发展契机,充分发挥优势,大力实施转型升级,努力实现县域经济的大发展和大跨越。”省统计局相关专家说。
吕风勇也认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地在投资、政策等领域已经在对接。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京津冀一定会有更多县(市)进入全国百强。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河北: 县域经济金融支持难点
多年来,金融对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效能。 【详细】
安徽以城市群带动县域经济 十强县大多得益核心城市
根据日前发布的《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系列研究报告(2015)》,在安徽省县域经济“十强县”中,“两核”城市合肥市下辖4席,芜湖市下辖3席,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效应显著,未来壮大城市群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有效途径。 【详细】
中国“2861”县域经济投资(云南)推介会在昆明石林举行
今日上午,中国“2861”县域创新经济投资(云南)推介会在昆明石林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委员会主办。来自国家相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和来自全国各省26个省市自治区的企业代表,约200人参加会议 【详细】
浙江县域经济继续领跑 从百强县榜单看浙江转型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在京发布《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5)》。报告显示,浙江入选全国竞争力百强县(市)和最具发展潜力百强县(市)的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分别为29个和26个。这背后,是浙江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的结果 【详细】
[扶绥县]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打造县域经济“新引擎”
走进崇左港扶绥将军岭码头作业区,笔直宽阔的码头大道刚刚完成了沥青路面的铺设,一期工程四个泊位的土建工程全部完工,接近中午,散货堆场、集装箱堆场等码头相关配套工地上,钩机、推土机和土方车等机声轰鸣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