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15日 来源:黑龙江经济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天合石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牡丹江瑞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县域兴则龙江兴。占据龙江经济半壁江山的县域成为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乐土。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我省县域经济在逆境中谋求发展。

  紧紧围绕“强县、兴省、富民”目标,突出“十大重点产业”,抓招商、上项目、建园区,收拢拳头做大主导产业、做强骨干企业、做响名优品牌,紧盯市场激发经济活力、增添发展内生动力……一项项举措,让我省的县域经济正发挥巨大“正向拉动力”,成为龙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a.打造高精尖产品直通海外

  名优产品已经是县域经济的一张张响亮名片。

  在海林经济开发区,依山坡而建的天合石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占地30万平方米,从一期到三期的厂房一栋接一栋,整齐连片,蔚为壮观。

  “天合石油”的前身是始建于1973年的牡丹江石油机械厂,历经两次改制,于2006年注册成立了股份有限公司,入驻海林经济开发区。

  40多年的厚积薄发让“天合石油”在国内外的石油业界小有名气,不仅在国内,甚至在世界的石油钻井台上,都可见天合的零部件产品。天合石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窦铁成说,别的企业只能生产深入到井下2000米的螺杆钻具,在天合人手中可以延长到4000—5000米,因此螺杆钻具成为天合“打通”世界油井的拳头产品。

  钻铤、螺旋钻铤、加重钻杆、螺旋加重钻杆等各类钻井工具,修井、固井、取芯、打捞工具和配件,液压拆装架、液压试验架、螺杆钻具试验台、防喷器自动化清洗系统……120多个品种1000多种规格产品在这里走向海内外。“天合石油”产品销售网络已经覆盖中国各大油田,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欧盟、俄罗斯、印度、中东、北非等国家和地区。

  天合在上海浦东建造的又一生产基地就是天合国际化的又一例证——2014年下半年,国际经济形势下滑对石油行业影响巨大,国内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企业效益下滑,俄罗斯的钻井台也有80%处于停产。但是天合受到的影响却微乎其微。“民营企业闯市场要有两样:一是好的产品。二是精准的眼光。天合早就预料到经济形势下滑的大趋势,改变了销售理念,从销售对采买变为销售对终端。我们的销售人员都是国内知名院校毕业的高材生,精通外语,往来于全世界的各个钻井台,直接了解钻井队的需求,从而进行工艺的改进、细化,优质的服务为我们赢得了市场。”窦铁成说,上海生产基地距离浦东机场几公里,就是为了方便国际客商往来而建造的展览大厅,最精尖的设备生产线还是在海林。

  视质量为企业生命的天合石油集团,为确保精密产品的互换性和加工质量,率先引进了奥地利WFL五轴联动精密加工中心、日本马扎克加工中心、美国哈斯立式加工中心等多台先进的精密设备,并配备了德国BRUKER直读光谱仪、超声无损探伤、磁粉探伤等精密高端的检测设备。

  截至目前,公司业务已遍及全球近50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斯伦贝谢、哈里伯顿、贝克休斯、威德福、壳牌、NOV等200多家国际客户的青睐,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B.延伸产业链企业勇闯市场

  骨干企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位于穆棱市下城子镇的牡丹江瑞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穆棱新材料产业的龙头。该企业的BOPP薄膜生产线去年8月份一投产,就已经行销全国,当年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 “瑞丰新材料”副总经理梁鹏举告诉记者,该项目引进德国布鲁克纳公司及日本等国外先进生产设备,是我省最大、最先进的,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生产线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采用多层共挤平膜法生产工艺,生产幅宽8.7米的BOPP塑料薄膜,填补了东北三省塑料包装行业空白。设计生产速度为480米/分钟,年产量达5万吨。 梁鹏举说,瑞丰可生产10—60微米厚度的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产品主要可用于食品、医药、电子产品等几大类的包装。尤其是具有专利技术的有色消光膜被很多高档化妆品牌相中而成为抢手货。但瑞丰没有满足眼前的“蛋糕”,将眼光锁定在包材项目的产业链末端。 “我们是温州来的,选择这里是因为离俄罗斯近,看中的是远东地区的大市场。牡丹江是对俄贸易的桥头堡,瑞丰选在牡丹江建厂而不是哈尔滨,就是看中了这里对俄更便利的交通、更便捷的口岸。”梁鹏举说,瑞丰的一期产能已经稳定。凭借独特的技术,今年5月份在广东举行的橡塑展览会上,瑞丰获得了俄罗斯市场的大订单。下一步,我们将上的二期项目做的是下游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利润高、市场大。梁鹏举告诉记者,今年下半年,瑞丰的二期5.9万平方米的项目工程就要动工,胶带、涂布、无纺布等下游产品生产线将在明年安装。 有关人士对记者说,该项目的落地能吸引其上游聚丙烯生产企业以及下游彩印、胶带等塑料包装企业到牡丹江市投资办厂,加快该市由北方塑编城向建设高档塑料产业园区发展的步伐。

  C.上项目建园区县域加速发展

  近年来,我省县域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之一。 经过几年的调整定位、转型升级,从2011年—2013年,我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都在12%以上。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县域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了一定的发展速度,今年1—3月份,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9%、县域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 龙江大地自上而下,一股发展县域经济的热潮涌动。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2013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实施意见》,激励引导县(市)加快发展。工信、发改、国土、商务、环保等省直相关部门全力支持县域解决立项审批、土地使用、园区建设等问题。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等市(地)将发展县域经济摆上突出位置强力推进,各县(市)主动作为,积极主动地上项目、抓招商、建园区,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近年来,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贸则贸、宜游则游”的总体思路,各县(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围绕特色优势产业抓招商、上项目。2012年,推进县域重点产业项目764个、总投资1843亿元;2013年,推进830个项目、总投资2484亿元;2014年,全省各县(市)新建续建重点工业项目633个,总投资1404亿元,已有283个项目投产。  特色产业园区成为县域经济发展重要支撑,县域产业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按照“企业集聚、项目集中、产业集群、用地集约”原则,引导县域大力建设专业化、特色化园区。涌现出以绿色食品加工为主导的肇东经济开发区,以石化产业为主导的安达高新化工材料产业园,以对俄加工贸易为重点的绥芬河保税区等,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目前,在65个县域产业园区中,国家级园区4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6个,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的工业园区及工业示范基地31个,县域园区已有投产企业1928个,2014年园区企业产值、营业收入和利税分别实现3282亿元、3156.2亿元和303.4亿元。 如今,我省县域经济发展路径各具特色。各县(市)立足各自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因地制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涌现了各具特色的发展典型:肇东、肇州、海伦等农业县(市)立足农副产品资源发展特色主导产业,走农区工业化之路;五常、安达等县(市)依托区位优势,主动承接哈尔滨、大庆等中心城市产业转移。绥芬河、东宁、穆棱等沿边县(市)凭借沿边口岸发展对俄贸易和加工制造业;铁力、依安等县(市)依托林业、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资源加工型产业;海林、尚志、虎林等县(市)实施地方政府和农垦、森工合作共建,实现地企携手共赢。 黑土地,正蓬勃兴起,一幕幕动人的建设场景,一个个时不我待的发展项目,让黑龙江的县域经济发展凸显张力。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