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 敏/制图
核心提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随后,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
目前,我区的脱贫攻坚任务还十分艰巨,如何拓宽路子,让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真正落实,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与广西同属西部的甘肃、贵州,扶贫、脱贫工作各自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自治区主要领导也曾经率队前往两省学习取经。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甘肃
据甘肃省扶贫办统计,“十二五”期间,全省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842万减少到2014年底的417万。过去4年减贫425万,相当于本世纪前10年甘肃减贫数,是甘肃历史上减贫最快的时期。
■视角
平凉:以新农村建设助力精准脱贫
落后、贫困,曾是挡在平凉市山区群众脱贫路上的最大“拦路虎”。
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号角吹响后,平凉市220万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拔穷根、摘穷帽。
走进泾川县玉都镇康家村,水泥路两旁的太阳能路灯把村庄照得亮亮堂堂,青砖灰瓦的小康屋里不时传出欢声笑语。
康家村党支部书记康广生说:“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村建成具有陇东民俗特色小康住宅224户,乡亲们从沟底、山塬边搬到了塬面上。村里还配套建设了村级服务中心、乡村舞台和农耕文化馆、特色产业采摘园,发展起了休闲养生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建设。”
平凉市在建设过程中引导广大群众能搬迁的就搬迁、能在原址修建的就在原址修建、能维修改造的就维修改造,既保留了乡村传统特色,又让农民享受到了优质便捷的出行、就医、上学等配套服务。
在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平凉市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弘扬民俗特色文化,大力实施农村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升级版”新农村。
■延伸
甘肃:让穷地变宜业 让穷人愿创业
变化一:精准投放,让穷地变宜业
甘肃省在扶贫中精准诊断致贫原因,加速破解行路难、用水难、用动力电难、住房难等难题,1567万人口饮水安全得到解决,80%以上的行政村通硬化路,87.52%的村子通动力电。一批贫困村因为人居环境改善而“拔穷根”,群众发展产业的成本在降低,机会在增加。
变化二:大流通唤醒山村沉睡的本土资源
“80后”的张晓军,老家在渭源县渭河源村。山高、林深、溪水清;2013年,一条宽阔柏油路延伸进山。于是,渭河源村如春笋般建成了2家农家乐、9个小吃点和10多家小超市。张晓军往年在外打工,今年回家开办农家乐。
甘肃省在精准扶贫中,选择旅游业、“互联网+”等为切入点,促进小山村与大市场的大交流。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旅游扶贫带动就业9.45万人。
变化三:激发群众创业感,扶贫对象变身成“闯客”
转眼已41岁,如今徐粉琴从打工者变成了小老板。今年4月,她在环县职专学做羊羔肉,同时接受如何“选项目”“选铺面”“起店名”课程学习。之后在有关部门跟踪扶持下,她获得4万元精准扶贫贷款。她的农家餐馆开业,一天的营业额就有1000多元。
这两年,甘肃在精准扶贫中,注重找准激发生活力的切口。一大批“有想法,没办法”的人,在经济杠杆的撬动下借来“第一桶金”,有了做脱贫“闯客”的胆量。精准扶贫小额贷款,由政府担保、财政贴息,不仅是徐粉琴,甘肃98万余贫困户几乎都有份。
(综合12月10日《甘肃日报》、12月7日新华社的报道)
贵州
贵州是决战贫困的主战场之一。为加快扶贫攻坚,贵州自2012年启动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搬迁42万人。
■视角
遵义:“四带四变”破题脱贫攻坚
遵义市委、市政府提出解好“脱贫攻坚”问题,要围绕发展生产脱贫,突出产业发展为要,使每村有一个主导产业、每户有一个致富项目。
绥阳县太白镇按照这个思路,探索出项目带企业、企业带产业、产业带增收、项目资金带村集体经济“四带”发展模式,不仅能解决产业脱贫发展困境,还能壮大村集体经济,解决全镇6个村“空壳村”问题。
该镇通过石漠化治理项目,在太平村集中流转1000亩土地作为核心油茶基地,为今后油茶加工打下基础。待三年见效后,油茶基地将扩大至1万亩,带动当地村民种植,直接解决近200人就业,20户贫困户脱贫。
镇政府全力整合,将村民们闲散的土地通过流转后集中到每个村委会,加以利用。由此,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四变”设想逐步成为现实。
■延伸
贵州易地扶贫调查:
搬得出更要稳得住
脱贫快,“跳出深山有出路”
贵州2012年5月启动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计划用9年时间,对全省47万户204万人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三年来,贵州扶贫生态移民共建设457个安置点,住房10万余套,实施搬迁42万人。
据贵州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会同中介机构抽样调查显示,搬迁移民居住条件普遍改善,户均住房124平方米,略高于原有水平。社会保障有序接转,移民子女全部实现就近入学。移民收入明显增加,2014年人均增收幅度高于全省农村6个百分点。
益生态,促进就地城镇化
贵州八成以上国土和九成以上贫困人口地处武陵山、乌蒙山和滇黔桂石漠化三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就地扶贫成本高,返贫率较高。
毕节市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把居住在保护区内的农户作为搬迁对象,鼓励农户拆除旧房,由财政出资统一规划种花草树木恢复生态。
移民搬迁还带动了小城镇发展。记者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玉山镇看到,移民安置小区已成为玉山镇核心商业区。2000多名移民迁入玉山镇后,全镇城镇化率从40%一跃提高到70%,还带动近千人来到镇上做生意、就业。
稳得住,尚需“投入稳增”“就业稳固”
据了解,“十三五”时期,贵州将继续把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作为决战贫困的关键举措。
部分基层干部认为,要帮助“跳出深山”的移民“落地生根”,需要建立投入稳增和就业稳固的“双稳”长效机制。同时,对扶贫移民实行差别化政策;支持鼓励贫困地区统筹使用城乡住房保障政策安置移民。(综合12月10日《贵州日报》、12月4日新华社报道)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贫困乡镇走生态产业精准脱贫之路的思考
今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决定》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党委和政府,要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扶贫攻坚责任。 【详细】
江西精准脱贫不落一人(打好脱贫攻坚战)
25个贫困县、3400个贫困村、119万贫困户、346万贫困人口,是江西省面临的贫困现实。实现精准脱贫,不能落下一人。江西省提出到2018年力争全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贫困县脱贫摘帽取得突破性进展;2019—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县全部退出。 【详细】
河池市党政扶贫考察团赴宁夏、甘肃考察综述
今年以来,中央和自治区对于扶贫攻坚尤其是精准扶贫有了新要求和新部署。为准确把握开发扶贫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市委、市政府着眼全局,审时度势,提出要学先进、促发展。11月16日至20日,市委副书记陈刚率市党政扶贫考察团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及甘肃省兰州市、定西 【详细】
甘肃打造玉米制种信息化平台 “互联网+”护航“黄金产业”
“要完善质量追溯系统和基地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村级信息采集点,配套信息数据采集、汇总、存储及发布等设施设备,为基地监管提供信息支撑。”近日,在张掖举行的甘肃省制种大县财政奖励政策落实工作座谈会上,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杨祁峰指出,甘肃制种大县要打造基地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