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03日 来源:中郡县域经济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县域经济工作考核的意见》(鄂办发[2019]14号)规定,省经信厅会同省统计局等11个部门对2019年度全省县域经济工作情况认真分类考核,经过部门沟通审核确保数据质量、电脑程序精准计算,形成了2019年度全省县域经济工作考核结果。

  一、考核情况

  (一)考核范围及分类

  2019年度纳入全省县域经济工作考核范围的县(市、区)79个,即:县级市25个、县38个、参照县级管理的区16个。分为三类考核:

  第一类市(区)21个(以下简称Ⅰ类市区),即国家和省重点开发区域所在县(市、区)20个以及宜昌市夷陵区;

  第二类县(市)27个(以下简称Ⅱ类县市),即限制开发区域的国家农产品主产区所在县(市、区);

  第三类县(市、区)31个(以下简称Ⅲ类县市区),即限制开发区域的国家和省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县(市、区)28个以及恩施市、远安县和鄂州市梁子湖区。

  (二)考核指标

  2019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活力后劲、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等五大类25项指标,其中:Ⅰ类市区考核指标为22项,Ⅱ类县市考核指标24项,Ⅲ类县市区考核指标23项(具体指标见附件)。

  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重大生态环境责任事故实行一票否决。

  (三)考核指标权重

  2019年一二三类县(市、区)的考核权重与上年度一致,具体是:

  Ⅰ类市区考核权重总分值是100分,其中:经济发展指标5项占37%,质量效益指标2项占12%,活力后劲指标6项占21%,社会民生指标5项占20%,生态环境指标4项占10%。

  Ⅱ类县市考核权重总分值是100分,其中:经济发展指标6项占34%,质量效益指标2项占12%,活力后劲指标6项占20%,社会民生指标6项占22%,生态环境指标4项占12%。

  Ⅲ类县市区考核权重总分值是100分,其中:经济发展指标5项占31%,质量效益指标2项占12%,活力后劲指标5项占19%,社会民生指标6项占23%,生态环境指标5项占15%。

  (四)数据来源

  考核评价中有关统计数据由省统计局提供,其它有关数据分别由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商务厅、省扶贫办、省医保局、省林业局、省金融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单位分别审定提供。省县域经济联席会议办公室按照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要求,根据五大类25项指标、省直11个部门提供的数据以及考核权重,自动计算生成一二三类县(市、区)综合分值,并由高到低排序。

  二、2019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经济总体水平:纳入考核的79个县(市、区)完成生产总值26978.08亿元,可比增长7.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92.62亿元,增长4.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6%;出口总额974.37亿元,增长15.9%;实际利用外资40.93亿美元,增长5.6%。

  县域三次产业比例为13.6:43.0:43.4,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37.1%。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2.4%,比上年下降2.6个百分点。县域出口占GDP的3.61%,比上年提高0.22个百分点。

  县平均发展水平:79个县(市、区)平均生产总值341.5亿元;县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36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25元,增长9.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62元,增长9.4%。

  生产总值过500亿元的县(市、区)17个,比上年增加3个;武汉市黄陂区、江夏区和新洲区,以及仙桃市、潜江市过800亿元,其中黄陂区1071.09亿元,全省首个GDP过千亿元的县级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过20亿元的县(市、区)20个,比上年增加2个;武汉市江夏区和黄陂区、大冶市过50亿元。

  三、2019年全省县域经济工作考核情况

  (一)排名变化情况

  与上年度比较,进位的30个县市区,退位的32个,位次不变的17个。其中:

  Ⅰ类21个区市:8个区市进位,11个退位,2个位次不变。

  Ⅱ类27个县市:9个县市进位,10个退位,8个位次不变。

  Ⅲ类31个县市区:13个县市区进位,11个退位,7个位次不变。

  (二)一二三类县市区排名情况

  Ⅰ类区市综合考核排名前10名。依次是:黄陂区、新洲区、江夏区、襄州区、枝江市、夷陵区、大冶市、仙桃市、蔡甸区、汉川市。

  Ⅱ类县市综合考核排名前7名。依次是:宜都市、枣阳市、谷城县、京山市、赤壁市、老河口市、宜城市。

  Ⅲ类县市区综合考核排名前5名。依次是:南漳县、恩施市、保康县、远安县、丹江口市。

  (三)进位和退位幅度较大的县市区

  1.进位比较快(进4位及以上)的县(市、区)11个。其中:

  第一类区市3个:荆州区和枝江市(进7位),新洲区(进4位);

  第二类县市3个:松滋市(进12位),洪湖市(进6位),赤壁市(进4位);

  第三类县市区5个:鹤峰县(进8位),红安县(进7位),罗田县和巴东县(进6位),来凤县(进4位)。

  2.退位比较多(退4位及以上)的县(市、区)9个。其中:

  第一类区市2个:东宝区(退7位),潜江市(退4位);

  第二类县市3个:云梦县(退7位),钟祥市(退6位),公安县(退5位);

  第三类县市区4个:竹溪县(退16位),竹山县(退9位),宣恩县(退5位),梁子湖区(退5位)。

  四、县域经济发展分类考核评价

  按照考核评价结果,一二三类县(市、区)在发展贡献、增长增速、发展质效、活力后劲、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等方面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一)发展贡献

  Ⅰ类市区。以全省县域19%的国土面积,33.8%的县域常住人口,2019年完成了县域47.1%的生产总值、48.5%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县均生产总值605.7亿元,县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83亿元,分别是县域平均水平的1.77倍和1.82倍。

  Ⅱ类县市。以34.5%的县域国土面积、37.2%的县域常住人口,2019年完成了全省37.9 %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县域34.3%的生产总值和30.4%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县均生产总值342.55亿元,相当于县域平均水平;县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58亿元,是县域平均水平的89.1%。

  Ⅲ类县市区。以县域46.5%的国土面积、29%的县域常住人口,2019年完成了县域18.6%的生产总值和21.1%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县均生产总值161.6亿元,县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79亿元,分别是县域平均水平的47.3%和53.7%。

  (二)增长速度

  Ⅰ类市区。2019年生产总值增长8%,高于县域平均增速0.4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2%,高于县域2.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7%,高于县域0.5个百分点。

  Ⅱ类县市。2019年生产总值增长7.6%,与县域平均增速持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4%,低于县域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2%,与县域平均增速持平。

  Ⅲ类县市区。2019年生产总值增长6.6%,低于县域1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1%,不到县域平均增速的一半;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3%,低于县域0.9个百分点。

  (三)发展质效

  Ⅰ类区市。2019年三次产业结构为9.9:46.1:44.0;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9.3%,高于县域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人均GDP为81391元,比县域平均水平高39.6%。地方税收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9.9%,较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比县域平均水平高4.4个百分点。出口额占GDP比重为4.14%,较上年提高0.22个百分点,比县域平均水平高0.53个百分点。

  Ⅱ类县市。2019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6.3:43.7:40.0;其中工业占比为39.3%,高于县域2.2个百分点。人均GDP为53668元,比县域平均水平低7.9%。地方税收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1.8%,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比县域平均水平低3.7个百分点。出口额占GDP比重为3.14%,较上年下降0.12个百分点,比县域平均水平低0.47个百分点。

  Ⅲ类县市区。2019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8.2:33.7:48.1;其中工业占比为27.3%,低于县域平均水平9.8个百分点。人均GDP为37334元,比县域平均水平低36%。地方税收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0.8%,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比县域平均水平低4.7个百分点。出口额占GDP比重为3.15%,较上年提高0.42个百分点,比县域平均水平低0.46个百分点。

  (四)活力后劲

  Ⅰ类市区。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6%,高于县域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5.5%,高于县域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引进省外内资3340.58亿元,增长11.7%,占县域总量的48.5%;实际利用外资29.48亿美元,增长9.1%,高出县域平均增速3.5个百分点,占县域外资总额的7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过200家的市区16个。

  Ⅱ类县市。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1.6%,低于县域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投资的47.6 %,高于县域5.2个百分点;引进省外内资2437.64亿元,增长11%,占县域总量的35.4%;实际利用外资9.22亿美元,增长9.5%,3个县利用外资是“空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过200家的县市9个。

  Ⅲ类县市区。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1.9 %,低于县域0.7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投资的27.2%,低于县域平均水平15.2个百分点;引进省外内资1106.49亿元,增长28.2%,占县域总量的16.1%;实际利用外资2.23亿美元,较上年下降32.2%,12个县(市、区)利用外资是“空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不足100家的县市区24个。

  (五)社会民生

  Ⅰ类市区。2019年城镇化率61.4%,较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比县域平均水平高8.7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0920元、36740元,分别比县域水平高出22.2%和6.9%。

  Ⅱ类县市。2019年城镇化率50.6%,提升0.8个百分点,比县域平均水平低2.1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66元,比县域平均水平高出6.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80元,与县域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Ⅲ类县市区。2019年城镇化率45.1%,提升0.9个百分点,比县域平均水平低7.6个百分点;农村、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2693元、30995元,比县域水平分别低25.9%和9.8%。

  (六)生态环保

  Ⅰ类市区。2019年万元GDP能耗下降3.50%;单位GDP地耗下降6.81%。

  Ⅱ类县市。2019年万元GDP能耗下降4.06%;单位GDP地耗下降5.98%。

  Ⅲ类县市区。2019年万元GDP能耗下降3.36%;单位GDP地耗下降5.64%。

  2019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考核结果,总体上客观地反映了各县(市、区)发展实际与差异情况。2020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和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精心组织实施县域综合评价考核工作,保证考核工作的客观性、科学性与公正性,发挥好考核的指挥棒和红绿灯作用,奋力谱写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湖北省统计局)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莫晓遥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