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对于以“矿业经济”撑起财政脊梁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环江的决策者们审时度势,提出“以农兴县”的战略决策,通过固本强基,扩大支柱产业规模、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等措施,促进了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业经济逐步走上支撑县域经济的舞台。据统计,该县2009年农业总产值达15.54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90元,同比增长10.27%。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把加大农业投资力度,修建致富路,大兴水利,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作为发展农业经济的基础。2009年,该县投资700多万元续建东兴至龙岩四级油路和思恩至河钢二、三级油路,投资345万元续建关安至内典、龙岩至达科四级砂路,投资969万元建设下金至红山矿区公路,投资299万元完成大才乡大麻桥和东兴镇板交桥建设;争取到国家扩大内需资金2280万元实施大安至英豪三级、四级油路改建工程;共投入1995万元,完成下甫、下庙水库除险加固,东洞、快马等4座水库大坝及溢洪道水毁修复,龙岩野马河680米护岸建设及300米河道疏浚以及一批水利渠道和2防洪堤岸建设;投资1958万元完成农村人饮工程99处,解决8000多户4.8万多人饮水困难问题。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还采取非常措施,稳定农业优势产业,确保农民增收。该县以远丰公司日榨5000吨技改项目为依托,扩大高产高糖优质蔗种植面积,全县糖蔗面积稳定在19.82万亩,预计2009/2010榨季原料蔗总产达52万吨;进一步做强做大桑蚕业,努力打造“广西茧丝质量第一县”,以强化年产各1000吨白厂丝的江缘茧丝绸公司和盛隆茧丝绸公司为突破口,力争年内达到1000吨白厂丝生产规模,实现鲜茧全部就地加工增值,全县桑园面积稳定在13.61万亩,鲜茧产量9534吨,产值达2.35亿元;以林权制度改革为重点,鼓励企业及群众大力种植速生丰产林,年内全县新造速丰林1万亩以上,完成新造林面积9.29万亩,全县速丰林面积达36.99万亩,林产品加工产值达7594万元。此外,该县加大扶持和宣传力度,全力推介环江“五香”系列产品,打响“五香”农产品特色品牌,年内香猪、菜牛出栏分别增长10%以上,产品均供不应求。
同时,该县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面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9年,该县开展“万台农机补贴下乡”活动,发放农机购置补贴350万元,受益农户达3000多户,直接拉动农民投资近千万元,比上年增长250%。兑现粮食直补资金394万元,收购订单粮食6778吨;核发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基金补贴180万元,举办返乡农民工集中学习培训班12期,培训9112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6789人。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环江县:采取“六重”举措力促扶贫生态移民工作有序推进
环江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也是广西28 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全县辖12 个乡镇、148 个行政村,总人口37.8 万人,有壮、毛南、苗、瑶等13 个民族,其中毛南族占总人口的15.8%。2014 年底全县贫困人口共23502 户82158 人,开发扶贫任务十分繁重。 【详细】
[环江县]生态移民让更多贫困群众搬得出能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大石山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难题,我市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突出成绩。截至2000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不仅接纳了来自都安、东兰等县贫困群众6.7万人,而且让移民群众基本实现当年进点、当年住上新房、当年开发、当年解决温饱的目标 【详细】
[环江县]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547元 同比增长27.4%
去年以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根本任务,着力做好服务方式、服务平台、服务内容、服务水平、服务领域等五篇“服务”文章,实现了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建设同频共振、同步发展,取得良好成效。去年,该县党员干部组织带动群众种植桑树面积达16.7 【详细】
[环江县]“红雁引飞”带动基层产业发展
近年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实施“红雁引飞”工程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被列为全市党建创新项目进行推广。2015年,该县以“红雁引飞——党员能人带富工程”为突破口,不断创新党员能人管理、帮扶、带富和考评机制,进一步加强基层骨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能人在经 【详细】
[环江县]生态移民工程计划搬迁6万人
近日,网友“淡若冰 ”在河池“网络问政”专区发帖反映,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在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作中,宣传“不到位”,导致部分村民失去搬迁机会。网友希望有关部门在做此项工作时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村群众及时享受上级的“阳光”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