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县的移民群众笑容灿烂了,心里是真的高兴,因为国家的后期扶持政策“真金白银”落实到每个人。
灵山县辖区内涉及西津、洪潮江、灵东、思明4座大中型水库和152座小型水库,纳入后期扶持范围的大中型水库移民5.22万人,小型水库移民等连带影响人口25万多,占全县人口1/5还多。
由于历史投入不足、自然条件艰苦等原因,水库移民遗留问题较多,生产资源匮乏,生活普遍贫困。有的移民三代同堂,还居住在搬迁时建造的潮湿低矮土坯房内。据统计,2005年全县农村移民人均纯收入为1375元,不及当地农民一半。
2006年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以来,灵山县狠抓机遇,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带领移民群众逐步走上致富之路。灵山县水库移民工作管理局也在近日受到国家4部委联合表彰,评为全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先进集体。
发放全国第一笔后期扶持资金
2006年8月,自治区政府召开全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试点工作会议,灵山县被确定为试点县之一,并且被要求在2007年春节前必须发放第一笔后期扶持资金。
水库移民这一群体情况比较特殊,政策实施又涉及小型水库移民、非农业户口移民、淹田淹地不搬迁移民和为安置移民调出土地的原住村民等连带影响群体,部分省区对实施后期扶持政策甚至持观望态度。
时任灵山县代县长的潘雪红在县里召开的动员会上坚定地说: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天下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即使脱层皮也要把这件事办好!当天,潘雪红与各乡镇负责人签订责任状。灵山县委、县政府认为,这是自治区交给灵山的一项政治任务,不管有多大困难,也一定要完成。
灵山县从各部门挑选330名干部,以水库移民工作管理局为核心,组织13个工作队和110个工作小组,设定目标,量化指标,明确工作流程和完成期限。小组成员深入移民村屯小组,广泛宣传,解答疑难,开展调查、登记、核定、公示以及后期扶持方式确定等工作。
2007年1月19日,寒风阵阵,灵山县灵东水库平山库区山村1206位水库移民心里暖意融融。这一天,广西兑现第一笔后期扶持资金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
村民陈永华从水利部副部长矫勇手中接过一本红彤彤的存折。这是全国发放的第一笔后期扶持资金。他动情地将一面锦旗送给矫勇,上面写着:“后扶政策好,解困移民欢”。
灵山县的做法,为全区、全国后期扶持政策的全面铺开提供了宝贵经验。在2007年2月26日召开的全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灵山县作为惟一的一个县作典型发言。之后,全国共有7个省(区)42个单位182人前来灵山考察学习。
文化生活一点不比城里差
“后期扶持”,除了直接给水库移民发放每人每年600元扶持资金外,还通过编制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对水库移民进行项目扶持,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灵山县水库移民工作管理局注重调动移民的积极性,带领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幸福家园。
2011年春节期间, 外出务工归来的平山镇沙尤塘移民王汉中高兴地说,别看我们是农村,但我们的文化生活并不比城里差!以前,回家过年,左邻右舍聚在一起,不是吃吃喝喝,就是吹牛侃大山,还有的喜欢道人长短,有的甚至三五成群聚众赌博。现在,从镇到村的水泥路修通了,移民的住房建起来了,村里的环境变漂亮了,还建成篮球场、图书室、阅览室等文体设施,大家活动有场地,学习有资料,娱乐有设备,每逢过年过节都组织篮球、拔河、乒乓球、象棋比赛,移民群众玩得兴高采烈,热闹非凡。
根据灵山县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安排,从2008年开始,灵山县在平山镇沙尤塘村进行移民新村建设,投入资金140多万元,建设通村水泥路400多米,补助移民改造旧房10户,硬化村内道路1.8公里,大大方便了移民的出行;修建了环村道路800米、文化活动室180平方米、村道路灯500米、绿化带500米,以及灯光球场、舞台等文化娱乐设施,水库移民基本上家家户户住进了楼房,居住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统计,2006年以来,灵山县水库移民工作管理局共筹集资金3546万元,实施项目147个,共修建通村道路66条111公里、硬化村屯道路33条60公里,新建饮水项目工程21处,建设篮球场、图书室、卫生室、阅览室等文教卫生项目7个,新建水库移民新村12个,改造移民危旧房251户2.372万平方米,惠及库区和移民安置区13.9万移民群众。
帮助移民拉近与当地群众的生活差距
“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走上致富路!”灵山县平南镇金银村刘家遂说。
这个远近闻名的“鸡司令”,昔日却是个“穷赌汉”。六合彩一度把刘家遂害得家徒四壁,小孩面临辍学,婚姻岌岌可危。
水库移民后期项目扶持,使刘家遂成了受益者。县水库移民工作管理局扶持刘家遂建了两个鸡栏,公司提供种苗、饲料和技术指导,还保价回收。当年,刘家遂养了两栏鸡,共1.25万余羽,净赚3万多元。第二年,刘家遂夫妻又养了4栏鸡共2.5万多羽,净赚7.6万多元。去年,刘家遂一鼓作气,又增养鸡4栏,累计8栏5万多羽,年纯收入15万多元。现在,刘家遂建起新楼房,家庭和睦幸福。
现在灵山县的移民村,在后期扶持项目支持下,村村都有致富路。平山镇山村村委第七村民小组韦海娟、邱业源等农户,种植淮山30多亩,产值20多万元,带动全村一半以上移民种植淮山。沙坪村委冯屋队有28户移民成为养蛇户,户年均收入3万元,人均年增加纯收入4500元。平山镇山村村委第五村民小组,有10多户肉猪养殖专业大户,每户养猪都超过50头,每年养殖2-3批,去年全村出栏肉猪2000多头,经济收入200多万元。
灵山县水库移民工作管理局局长刘正源说,按这样的政策投入力度,让水库移民逐步拉近并超过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这个目标不久一定会实现!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灵山县]“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纪实:从“帮扶点”到“示范点”
旧州镇新湾村,一排排新房镶嵌山间,一片片果树争妍吐绿,村里欢声笑语。佛子镇芳兰村,水泥路铺到家门口,“幸福泉”涌出自来水,乡亲们喜上眉梢。谁能想到,这些村庄过去不通路、不通电,“挣钱养家苦无门,天干地旱愁死人”,哪家娶个媳妇都是头疼事 【详细】
[灵山县]首季新引进国内协作项目34个 吸金42.9亿元
今年以来,灵山县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认真处理好“大招商”与科学发展的关系,以宣传推介为抓手,以项目服务为重点,以创新方式为动力,打造招商引资工作新格局,首季引资项目实现了“开门红”,吸金42.9亿元 【详细】
[灵山县]规上工业总产值46.2亿元 增长近三成
今年以来,灵山县以“一线工作法”为总抓手,以促经济转型、抓项目建设、强企业服务等工作为重点,优化企业经营环境,实现工业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1—3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6.2亿元,同比增长28%。 【详细】
聚焦灵山县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
核心提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剩余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的现象日益突出,出现越来越多独守“空巢”的老人。如何让农村 “空巢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灵山县是我区人口大县,全县60岁以上老人共17.89万人,留守 【详细】
[灵山县]小县城大战略 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跨越发展
近年来,灵山县构建以县城为龙头、以重点乡镇为骨干、以小城镇和新农村为节点的新型城镇化格局,深入实施大县城战略,县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获评全国重点镇和广西园林城市,连续5届荣获广西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县城类特等奖,城区面积达到24平方公里、常住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