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7月19日 来源:广西新闻网 作者:刘翰明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那坡:八角林成

  那坡县满山满岭都是郁郁葱葱的八角林。

  那坡县是广西八角重点生产基地县。该县种植有八角面积32万亩,年产大红八角花10万吨,年加工茴油2100吨,年产值达3.24亿元。八角及其相关产业辐射带动了全县12万群众发家致富。

  每年八角采摘的季节,来自全国各地的商贾云集那坡竞购八角,或就地加工香料半成品,或销往国内各大城市和欧美、东南亚及香港、澳门地区市场。该县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八角之乡”,“八角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县”。

  近年来,那坡县组织群众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道路,实行八角连片开发种植,整体推进。该县采取“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多村带一片”的办法,发动农户在土壤、气候适宜的地区全部栽种八角。同时帮助八角大户联合成立八角协会,引导和组织农民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将分散、规模小的八角种植户、专业户联合起来,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模式转变。同时,投入2000多万元购买八角专用肥扶持农户实施完成了13万亩八角的低产改造。一坡坡金黄的八角花飘散着浓郁的芳香,闪烁着农民丰收的希望。

  在那坡,无论行走到哪村哪寨,满山满岭都是绿油油的八角树。放眼望去,崇山峻岭间,郁郁葱葱的八角林春意盎然,清澈的溪流潺潺流淌,飞鸟群跃,林海携来的阵阵八角香沁人心脾。八角林边,一幢幢白墙红瓦的小洋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掩映在青翠绿波里。城里人每至此几疑误入了世外仙境。百省乡坡同村村支书莫焕德介绍说,这几年边民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把山山岭岭全都种上了八角。边民依靠种植八角致富后,村里便引导家家户户拆除了破旧住宅,重新规划建起了二至三层的新楼房。在楼房前空地设乡村小舞台、乒乓球台、气排球场等活动场所,还建起村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成为全村边民的精神家园。如今一股文明和谐新风吹遍边境乡间村落。

  俗话说得好: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勤劳俭朴的那坡边民,为了不让八角林下的土地空闲着,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他们就开始在八角林下放养土鸡了。2001年以后,在八角林下养鸡开始形成规模。由于鸡喜食八角林下落果和树叶,“八角鸡”肉质中带有天然香甜味,市场特好卖。该县百合乡清华村八角林下养殖户黄天清算了一笔账:他一年养两批,一批养1万只,以每只纯赚3元计算,一年两批鸡纯收入可达6万元。

  目前,该县存栏5000羽以上的林下养鸡户达95户,林下养鸡存栏18.5万羽,累计出栏林下肉鸡60万羽。建立了百合天清、德隆金花、平孟弄依3个林下养鸡农民合作社。

  除了养鸡,该县还组织群众在八角林下养猪、养牛、养羊、养竹鼠、鹧鸪等。同时大力推广八角林地间套种中草药、农作物3万亩。基本形成德隆、百合、平孟、百南、百省等乡镇“八角林+大肉姜”、“八角林+芭蕉芋”等林下套种模式,提高了林地利用率,增加了农民收入。郁郁葱葱的八角林下,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黄金地”。

  与此同时,该县还坚持走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路子,鼓励群众大力发展八角、玉桂、油茶、竹子等种植,同时按照统一规划、整齐有序、容貌美观、环保卫生和美化绿化的新要求,大力推进村容村貌和民房改造工程建设,在广大乡村营造“天蓝、地净、水清、景美、人和”的宜居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圆故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