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9月21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覃 伟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贵港港中心港区郁水作业区效果图。
 
  覃塘区树立大服务意识,努力打造政策洼地和服务高地。图为覃塘区委书记李建锋(前左二)在贵港(台湾)产业园林产品加工区现场办公,为项目业主解决难题。  覃金镜/摄
 
  覃塘区以促农增收为重点,不断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图为覃塘区区长陈锦秀(前左二)到平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地调研。 黄秀成/摄
 
  覃塘区依托西江黄金水道得天独厚的水运优势,扎实推进港口码头建设,相继建成大型码头6个。图为总投资5.4亿元的贵港港中心港区郁水作业区永泰码头项目,计划建设2000吨级泊位9个,年货物吞吐量可达1200万吨,计划2013年年底竣工使用,届时郁水作业区将成为西江黄金水道上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竞争力较强的物流集散港口。 黄秀成/摄
 
  贵港(台港)产业园主园区石卡临江产业园鸟瞰图。
 
  覃塘区不断加快贵港(台湾)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配套功能逐步完善。图为园区20万平米标准厂房建设项目,计划今年年底竣工使用。 黄秀成/摄
 
  贵港(台湾)产业园鸟瞰图。
 
  覃塘区以资源换产业,倾力建设华南建材工业大基地。总投资13亿元年产水泥400万吨华润水泥(贵港)有限公司、总投资35亿元年产水泥900万吨台泥(贵港)水泥有限公司分别于2006年和2008年竣工投产。目前覃塘区已成为广西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图为台泥(贵港)水泥有限公司厂房。  黄秀成/摄
 

  核心提示

  贵港,我国华南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城市;覃塘,一个正在崛起的现代化工业港口新区,坐落于有两千多年历史古郡贵港市的西北部。

  乘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东风,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战略实施、西江经济带建设的推行、广西贵港(台湾)产业园的推进,2003年建区的覃塘区正凭借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将以更大的潜力与魅力,科技合作,开放共赢,着力建设华南建材工业大基地、新型加工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区域性物流中心。

  国际通道 位于西江河畔的覃塘区,不断突破互联互通“瓶颈”,连接东盟的海陆空国际大通道环境日臻完善,境内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黄金水道四通八达。依托延绵6公里长的码头群,3000吨级货轮下抵直达广州、港澳台等地,上溯可直达南宁、百色、龙州;黎湛铁路横贯全境,324线国道与209线国道在城区交会,南宁至广州高速公路、南梧二级公路穿境而过,货物经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贵港港中转,不但可直接出口,还可转运全国各地;正在建设之中的南宁至广州高速铁路竣工后,经贵港站至广州只需两个半小时,到南宁只需要半个小时;9个西江公共码头泊位同时兴建,保税港区前期工作稳步推进,2011年覃塘区各码头货物吞吐量达600万吨。2014年,各码头货物设计吞吐量将达2145万吨,成为西江经济带上首个千万吨级内河港口。

  投资合作 借助“两会”机制平台,乘泛北合作东风,覃塘区地方产业发展迅速。招商引资势如破竹,以总投资达48亿元人民币的台泥(贵港)、华润水泥(贵港)公司两大水泥企业为龙头的建材产业群显现规模,去年全区水泥产量921万吨,水泥熟料产量1115万吨,是我国华南地区重要的水泥生产基地。

  西江经济带的建设,把名不见经传的覃塘区推向改革开放的前沿,列入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的贵港(台湾)产业园,更成了当地开放共赢的“桥头堡”。随着产业园一期5000亩土地储备的完成,20万平方米标房的建设,目前,园区各项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配套能力基本形成,先后有37家企业落户,计划总投资104亿元;已建成企业26家,完成投资67亿元;在建产业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7亿元。众多企业的落户,带来的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四处迸发,加速了新型水泥建材、新型工业制造业、仓储物流、农林产品加工、制糖和食糖深加工等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塑造前江后港物流旺、前港后园工业兴的经济版图。

  商品贸易 覃塘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有全国储量最大的三水铝矿,有丰富的优质石灰石矿,有金、银、镁、矽藻土等20多种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丰富。盛产水稻、甘蔗、玉米、大豆、花生,覃塘莲藕、茶叶等饮誉区内外,享有鱼米之乡、甘蔗之乡、莲藕之乡、茶叶之乡、蘑菇之乡美誉。

  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使覃塘区成为海内外投资“洼地”,先后有香港华润集团、台湾水泥集团等知名企业在覃塘投资发展,带动工程机械、建筑材料、化工、冶炼、船舶制造与电子电器等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不仅提供了东盟商品的一站式采购服务,还为企业开拓东盟市场创造了更多商机,促进商品贸易年年大幅增长。2011年,覃塘区进出口贸易额为120.7万美元,增长49.2%。

  先进科技 覃塘区抢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商机,出台政策鼓励措施,大力引导、扶持企业实施科技创新。年产900万吨水泥的台泥(贵港)公司采用国际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工艺,水泥产品走向东南亚市场;中加树脂公司采用自主创新技术,产品出口至欧州市场;捷盛机械公司采用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产品出口至东南亚等地。

  科技创新,促进工业企业实力增强。一批企业成功实施“走出去”战略。去年,覃塘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5.2%,利税增69.6%,出口增71.5%。

  服务开放 “学政策、促执行”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覃塘干部群众思想进一步解放,观念进一步更新,视野进一步开阔,步伐更加协调一致,站在开放合作前沿。各职能部门纷纷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责任倒逼追究机制、绩效考评机制、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等,让机关干部“庸、懒、散”风气一扫而光,干部学用政策能力、执行力明显增强,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服务改革开放技能日渐提高。

  当地金融企业大力服务大开放大开发战略实施,农发行先后融资4.4亿元支持贵港(台湾)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工商银行为台泥(贵港)企业每年提供贸易融资逾2亿元,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西农村信用合作社每年为企业提供信贷超5亿元,推动覃塘区借力中国-东盟自贸区实施又好又快发展。

  交流合作 覃塘区或利用港澳台平台,或组团参加东盟招商引资、商品推介会等方式,主动融入中国-东盟自贸区,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与东盟国家交往日益频繁,每年都有一批批企业、学者到覃塘区考察商谈,共商合作共赢发展大计。

  商业广告 南广高速公路及其贵港联线,国道324线和209线在覃塘区境内纵横一百多公里,日车流量超4万车次。覃塘区充分利用这吸人眼球的风景线,在公路沿线设立招商广告牌100多个,使覃塘区的区域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广告天下,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迅速增强。

  得益于商业广告,台泥(贵港)公司在广西区内销量一年比一年迅增,目前内销量已占总销量的一半以上,是南广高速铁路水泥主供应商。欧美、东盟和我国港、澳、台等地客商纷纷慕名而至,考察、商谈投资合作事宜。

  城市崛起 原野上厂房星罗棋布,相互辉映成趣;城区内街道宽敞清洁,商品琳琅满目;企业里灯光昼夜通明,开足马力生产;公路上大型运输车如流水长龙,一路高歌欢跑;西江上,千船竞发,百舸争渡;西江岸边,码头林立,货船整装卸货犹酣,覃塘大地处处是现代化工业港口新区气息。

  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把覃塘区推向时代发展的浪尖,成为覃塘发展强力“引擎”。覃塘,一个以大物流、商品基地、加工制造基地等为依托的现代化工业港口新区正在崛起,和谐宜居的幸福之城生机盎然。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