幢幢挺拔惹眼的“小洋楼”,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门口,村道两旁花草青翠欲滴,道中整洁干净,数十盏路灯排列有序,整个小山村犹如一幅原生态的美丽画卷……走进灵山县平山镇沙尤塘村,整洁清新的感觉扑面而来。
5月15日,笔者再次来到沙尤塘村采风。在村路口,“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宣传横幅映入眼帘。朝村道尽头望去,只见一些村民正手拿扫帚在打扫卫生。
“李大叔,是村上组织搞清洁吗?”笔者问。李大叔笑眯眯地说:“谁家的大门对着村道的那一段,就由谁家负责打扫,天天如此,已经习惯了。”
今年75岁的何氏十一婆,正提着盛满生活垃圾的红色塑料桶,往村口的垃圾收集箱走去。笔者问:“阿婆,把垃圾拿到那么远去倒,不厌烦吗?”十一婆说:“不烦,举手之劳而已。”
谈起“红色塑料桶”的来历,平坡村委党支书李善良告诉笔者,几年前,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扶持下,村里修建了公共服务中心、篮球场、农家书屋,还修建了一条600多米硬底环村水泥路,安装了32盏路灯,村里的夜晚如同白昼,村民生活出行大大方便了。为了搞好村中环境卫生,还为每家每户配发了一个盛装垃圾的红色塑料桶,后被大家称为“小红桶”。“小红桶”用坏后村民自觉购换,至今换了一批又一批,保持着小山村的整洁,更让村民逐步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从机关退休回村定居多年的老干部李善干告诉笔者:“沙尤塘是一个自然村,全村有105户450多人,属库区移民。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组织移民劳务输出,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现在全村95%以上的村民都住上了钢筋混凝土楼房,村民日子也越过越红火。我之所以选择回老家定居,就因为家乡的环境、空气好啊,村中整洁干净,‘小红桶’功不可没!”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灵山县]“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纪实:从“帮扶点”到“示范点”
旧州镇新湾村,一排排新房镶嵌山间,一片片果树争妍吐绿,村里欢声笑语。佛子镇芳兰村,水泥路铺到家门口,“幸福泉”涌出自来水,乡亲们喜上眉梢。谁能想到,这些村庄过去不通路、不通电,“挣钱养家苦无门,天干地旱愁死人”,哪家娶个媳妇都是头疼事 【详细】
[灵山县]首季新引进国内协作项目34个 吸金42.9亿元
今年以来,灵山县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认真处理好“大招商”与科学发展的关系,以宣传推介为抓手,以项目服务为重点,以创新方式为动力,打造招商引资工作新格局,首季引资项目实现了“开门红”,吸金42.9亿元 【详细】
[灵山县]规上工业总产值46.2亿元 增长近三成
今年以来,灵山县以“一线工作法”为总抓手,以促经济转型、抓项目建设、强企业服务等工作为重点,优化企业经营环境,实现工业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1—3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6.2亿元,同比增长28%。 【详细】
聚焦灵山县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
核心提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剩余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的现象日益突出,出现越来越多独守“空巢”的老人。如何让农村 “空巢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灵山县是我区人口大县,全县60岁以上老人共17.89万人,留守 【详细】
[灵山县]小县城大战略 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跨越发展
近年来,灵山县构建以县城为龙头、以重点乡镇为骨干、以小城镇和新农村为节点的新型城镇化格局,深入实施大县城战略,县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获评全国重点镇和广西园林城市,连续5届荣获广西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县城类特等奖,城区面积达到24平方公里、常住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