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06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记者 张冠年 通讯员 王 玮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网格长,永兴路有污水渗出地面,你们赶快过来清洁!”5月28日上午,城中南社区第三网格的网格长邓喜进的手机再次传来“群众反映”。

  “马上处理!”邓喜进一边赶往现场处置,一边电话通知市政人员。清理沟渠、排放污水、清除污物……一阵忙碌后,这起因排污沟堵塞引起的污水渗漏事件成功解决,街面很快恢复洁净。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城市的洁净始于社区,社区净,则城市净。目前,钦州市钦南区正利用社区“小网格”托起街巷“大清洁”,形成社区整体一张网,网中定格,人在格上,事在网中,一岗多责,一员多能的工作模式,推动社区和城中村清洁工作向纵深开展。

  1 明责任—— 多人协同维护格内清洁

  巡街、查访、清理……6月2日上午,胡胜英与网格里的保洁员们将两堆垃圾清扫后装上垃圾车。胡胜英上街巡查时发现一堆建筑垃圾,一堆是一租户搬家时丢弃的杂物。“两堆垃圾堆在街上,太不雅观。”于是,胡胜英叫来网格内的保洁员,一起动手将垃圾清除。

  胡胜英是城中南社区居委会主任,也是社区第二网格的网格长。每天,她都会带领网格内的工作人员上街巡查两次以上。

  城中南社区是钦南区的一个大社区,目前已划分为12个网格,在每一个网格配备一个网格长和“六大员(信息员、清洁员、警员、司法员、消防员、指导员)”,构建“一人负责、多人协同”的服务格局。

  “网格长都由社区干部担任,网格员则由相应部门派驻社区的工作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组成。”胡胜英告诉记者,每个网格都已配备两名以上的保洁员,“一名保洁员由环卫站的环卫工人担任,其余的则由街道办另外聘请。”此外,每个网格还发展一批以居民小组长、党员骨干及小区物业公司管理人员等组成的志愿者协管员,协助管理网格内的各项事务。

  网格化管理,让清洁工作有了“及时雨”。东南社区水东路上有个废旧物资回收点,因乱摆乱放环境很差。5月6日,水东街道办及时组织网格员前往处理,直到次日零时才收工。参与此次整治行动的水东街道党委副书记梁景华说:“网格化管理,网格长和网格员的责任十分明确,清洁、保洁都比较及时。”

  2 精管理——网内聚合力,清洁无盲区

  “我们把社区内的人、事、物、单位等内容全部纳入细分的网格中,旨在为网格内居民提供精细化服务,形成网格内有人巡查、有人报告、有人负责、有人解决、有人督查的长效机制,实现情况掌握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工作推动在网格。”钦南区委书记林海波说。

  在划分社区网格过程中,该区要求各社区按照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界定清晰、不留空白的原则,要求每个网格定人定岗定责,把责任落实到人,摒除社区清洁的死角和盲区。

  向阳街道办事处下辖两个社区、110多条街道、6个城中村,均全部划入网格管理。“我们要求网格管理人员要熟悉网格内社情民意,要走访调查,还要宣传发动、能解决矛盾、能赢得信任,推动社区清洁‘全覆盖’。”向阳街道党委书记陈兴扬说,网格管理员就像本网格的“活户籍、活档案、活地图”,对网格内人口居住、卫生状况、社情动态等都要了解清楚,并且要把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社区的角角落落,从而有效地避免管理服务的“盲区”和“真空”。

  陈兴扬告诉,辖区内共46家单位和8家物业公司全部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要求各单位在自家门前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

  在水东街道办,社区划分的每个网格内,不仅街道办领导担任网格责任人,各社区、村屯的挂点单位也被列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责任单位,使街道办领导、责任单位与网格人员无缝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清洁网格内的环境卫生。

  该街道办五里桥社区旧坡岭自然村,村民们感受了一番网格“合力”。5月初,有村民反映:村里垃圾池不够,垃圾没处放。网格长立即将这一问题向街道办反馈,街道办下拨1万元资金,并动员辖区各单位捐资1万元,村干村民投工投劳,村里很快建起3个垃圾池。按照这一筹资模式,五里桥社区共新建40个垃圾池。

  3 多能化——服务“零距离”,

  诉求“全响应”

  其实,清洁社区只是网格化管理众多功能中的一项。

  “网格化管理使得社会服务管理力量下沉、职责明确、资源整合、运转高效,实现社会服务‘零距离’、‘全覆盖’,居民诉求‘全响应’。”钦南区政法委一负责人认为,网格人员熟悉格内状况,通过入户走访联系群众,了解居民需求,解决群众困难,及时化解矛盾,可达到“进百家门、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初衷。

  作为城中南社区第三网格长,邓喜进手里有两本厚厚的《民情民意登记表》和《网格化管理民情日记》,里面满满地记录了网格内的社情民意情况。

  “网格长每天要下到网中了解社情民意,并做好相关记录,形成信息反馈。”陈兴扬说,除了清洁环境卫生,每个网格人员还按照职责分工,承担其网格内基层党建、扶贫助困、调解纠纷等职责。“仅城中南社区便整理2万多条基础信息,记录民情日记80多件,其中85%的问题都在网格中解决。”

  55岁的施华是城中南社区的贫困户,无固定职业,靠拾废旧维持生活,妻子患先天性精神病,一对子女在校读书。网格人员通过走访了解情况后,经常上门慰问,资助其生活,并为他办理低保手续。在开展清洁社区活动时,街道办还安排他做了一名社区保洁员,使他有了一份固定收入。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