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08日 来源:柳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韦鼎标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以前我们都是靠砍木头为生,现在林下种灵芝 、养鸡,不砍树也能致富了。”6月4日,融水苗族自治县怀宝镇农民何显荣道出了他的致富经。像何显荣这样,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林下经济,将生态优势转化成为可持续发展而尝到甜头的农民近年来越来越多。

  近年来,该县提出“既要金山银山 、实现突破发展,又要绿水青山 、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目标,其生态成绩令人瞩目:年均植树6133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8.6%,全年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融江断面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全年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空气污染指数等级为优,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

  融水属于“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区地貌,大部分农村农民收入都是以山上的木材为主。为避免过度砍伐对生态环境造成 严重破坏,该县相继推出农村沼气池 、生态公益林 、造林绿化 、低产林改造 、退耕还林等建设项目,使地处珠江水系和柳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的融水始终生机盎然。

  在政府的引导下,全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形成以灵芝 、香菌 、野猪 、山鸡等为主的林下养殖 、种植产业。利用山区特殊的地理气候特点,开发高寒山区蔬菜产业,种植纯天然绿色食品,今年夏季已成功在汪洞乡腾合村腾村屯 、同练乡同练村建设了20公顷的茄子 、番茄蔬菜生产试验示范点,并在汪洞乡 、同练乡 、杆洞乡规划落实200公顷高山蔬菜基地,拓宽了苗乡群众增收渠道,走出一条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新路子。

  为保证青山绿水不受污染,该县以环境倒逼机制发展生态工业。招商引资执行苛刻的标准,县环保局在项目审批过程中,严把规划环评关,凡达不到规模和环评标准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近5年来, 该县先后婉拒17个不符合“生态融水”定位的项目,涉及总投资6.7亿元。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全县的竹木 、矿产等加工业逐步向精深加工领域转型,竹木 、矿产等优势资源将实现就地深加工,增值空间达1倍至3倍。

  该县还依托项目链条,围绕“绿色”主题,着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融水境内拥有元宝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贝江国家4A级景区,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融水·风情苗乡”的生态民俗旅游成为融水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品牌。今年头5个月,到融水旅游观光的游客达到60万人次,直接带动农民增收。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