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18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蒋 勤 本报通讯员 刘海钧 莫朝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中国梦”,强烈引发人民心中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也激发50多万贺州平桂干部群众兴区立业的热情与动力。

  平桂人民心中的梦是什么?如何为梦而奋斗?

  1

  筑广厦圆“寒士”“住房梦”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千百年来“寒士”所盼望的大事,也是平桂人民心中举足轻重的梦。

  刘遥湘是平桂矿区西湾南区站的退休矿工,他的老房子因平桂新城建设被拆迁,现在被过渡安置在廉租房。

  “我的梦想很简单,就是希望早点搬进安置给我们的经适房!”与记者聊起“中国梦”话题,他的眼眸闪亮。

  “为尽快实现老矿工们的住房梦,我们要求施工方加班加点赶进度,确保经适房年内完工,明年初交房。”平桂管理区乡镇建设局负责人说。“此外,管理区目前正在实施的住房项目还有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房、棚户区改造安置房等共4000多套。”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安居方能乐业,我们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想方设法圆困难群众及干部职工的住房梦!让所有原来住在棚户区的群众都能住上新楼房!”平桂管理区党工委书记韦升安说。

  2

  建新城圆民众“宜居梦”

  每座城,都有自己的宜居梦。

  平桂新城正在建设中,民众对“宜居梦”有着不一样的惊喜和期望。

  “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有这么大的一个广场让我们锻炼身体,有这么宽敞明亮的街道给我们散步!”黄小莉是退休女工,已建成的平桂文化广场和平桂大道给她的生活带来变化,现在每天早上和傍晚,她都会和几十名姐妹到广场跳健身舞,在欢快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中颐养天年。

  一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西湾村民钟小开对未来无限憧憬:“很快,我们就会变成城市人,有了更多的经商机遇和享受更好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钟小开所在的西湾村沿富江河两岸分布,建设中的富江桥和滨江路将成为他们的“村中桥”、“村中路”,西湾村也将蝶变成城市繁华路段。

  从萧条破败的老矿区,到建成第一条城市大道、第一排城市路灯、第一座文化广场,到目前正在日夜加班建设的第一幼儿园、第一座县区医院、安居工程、路网工程等几十个新城项目,历经了拆迁、搬迁、安置、建设等过程,其间凝聚了平桂人民对新城建设的热忱支持与无私奉献,凝聚了广大干部群众和工地建设者澎湃的创业激情,最终汇聚成一个共同的梦想:把资源枯竭型城市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生态宜居新城区。

  3

  情洒山乡编织“致富梦”

  “发展一至两项致富产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这是我的梦想!”赵金春是鹅塘镇明梅村党支部书记,返乡大学生,对于未来,他的梦想实在。

  明梅村地处大桂山麓,全村1288人,年人均收入2800多元,属于典型的贫困土瑶村。在平桂管理区,像明梅这样的贫困村有16个,大部分地处高山密林,交通不畅,村民收入微薄。

  “中国梦”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贫困地区群众来说,最直接的就是要让钱袋子鼓起来,这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也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为实现“致富梦”,在平桂管理区,有一群人在不懈奋斗。该管理区主要领导一年10多次深入贫困村,与群众促膝而谈,共商发展大计;扶贫办领导每月有一半上班时间在贫困村工作,为发展茶叶产业奔波忙碌;16个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扎根深山,造桥修路、引资金进项目,与村民共同编织“致富梦”。

  “目前,我们已经按‘政府投入+村级管护+引导带动群众种植’模式在所有贫困村建立村集体经济茶园,力争到2016年实现茶叶产业覆盖贫困群众人数达10万人以上,人均单项收入超5000元,为贫困群众建立一个可持续收入的‘绿色银行’。”平桂管理区管委主任白锡标说。

  放飞梦想,还要真抓实干。在平桂管理区,广大干部群众正以不竭的动力、实干的作风,为心中美好的梦想而奋斗。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Eva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