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27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 蒋 勤 通讯员 黄月新 李军田 刘 飞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1,.jpg

  昭平,桂东北的一个山区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九山半水半分田。这里又是我区最著名的一块“绿肺”,森林覆盖率84.2%。昭平还是“长寿之乡”。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昭平来到发展的十字路口。是让生态环境去换取GDP的数字增长还是让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昭平自有自己的“绿色算盘”:宁可发展速度放稳一些,也要保住青山绿水!把钱投到保护昭平的绿色生态,获得产业发展,让老百姓得实惠。

  1 算好绿色生态账

  “银杉一杯飘清香,古筝一曲音绕梁。桂江之上船行远,遥看群山笑君王。”这首诗是著名诗人汪国真写给昭平的。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昭平百姓,无不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

  从昭平县城南的明源街进入昭平镇龙坪村大洲屯,美丽的荷塘,清澈的溪流,成群的鱼虾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村中的小公园里,三三两两的村民或小憩、或闲聊、或端坐、或下棋,怡人恬静。“生活在昭平是福气。”一个村民说。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这句话,也是昭平人民共同的心声。

  “绿色生态是昭平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昭平县委书记陈有辉、县长刘秋梅等领导在不同场合多次进行过类似阐述。宁愿发展慢一点,也不牺牲环境,是昭平社会各界最大的共识。有了这个共识,昭平的“绿色算盘”也打得更响。

  该县在实施经济发展思路中,牢牢锁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主题,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按照开发与保护并重、建设与绿化同行、经济与生态齐驱的原则,做精做优特色农业,培育壮大生态旅游产业,坚持走一条“环境友好、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崛起之路。

  2 厘清生态产业账

  在昭平,给人一个印象:茶店多过米铺。

  作为生态产业中的一张靓丽名片,昭平茶已逐渐被人们所熟悉。茶叶产业之所以能够在该县风生水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够生态”。事实上,该县所有产业都守住生态的底线。一片森林、一条桂江、一座古镇、一片茶园、一群寿星。在该县归纳出来的五大资源中,每一样都与生态有关。“坚持绿色发展”一直排在第一位。

  在旅游产业中,该县充分发挥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名茶之乡的品牌效应,深入挖掘厚重的历史人文,以黄姚旅游经济开发区建设为龙头,把古镇建筑、福寿养生、温泉度假、森林探险、长寿公园休闲等旅游特色紧密结合起来,全力打造“游黄姚古镇、览桂江风光、品昭平银杉、探长寿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据统计,1-5月,该县累计接待游客160.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44.8%和65.9%。

  昭平生态农业的表现也同样十分抢眼。该县继获得“中国名茶之乡”殊荣后,“昭平银杉茶”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如今“昭平茶”已名声在外,亿健有机绿茶在新加坡曾卖出过每公斤9.3万元的“天价”。全县16.8万亩茶园,从业人员5万多人,每年茶产值近8亿元,相当于昭平每位农民从茶叶中增收1500多元。特色农业,已成为昭平农村经济的一张靓丽名片和开启农民增收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在昭平,甚至连工业也是生态的。该县采用“循环生态链”的方法创新工业发展模式,以生态保护为根本出发点,按照“以山育林-以林蓄水-以水发电-以电促工-以工哺林(农)”整体循环的发展思路,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让生态和经济实现“双赢”。而不符合保护生态环保的企业,这几年,昭平已经拒绝了不知多少家。

  3 算清城乡清洁账

  “环境好,卫生好,精神好,身体好。”这样的标语在昭平县的大小村落中随处可见。几个月来清洁乡村活动的洗礼,昭平百姓对生态、绿色的理解,又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6月21日8点,昭平镇上岸村大岭小组组长周振南走出家门,检查村里的卫生。自从该县实施清洁乡村活动以来,这成了他每天的“规定动作”。和往常一样,全组41户人家他走了个遍,检查情况颇为满意。“游客喜欢在这里住几天,不但是因为庭前屋后的水果,更为了干净舒适的环境。”周振南说。

  昭平县“美丽办”主任翟杰顺表示,实施清洁乡村活动,主要有两大难点,一是资金投入问题,二是群众环保观念转变问题。不过,这两个问题在周振南看来,都不算难事。

  在大岭小组,不但村民在保洁费的缴纳中不打任何折扣,而且当地的致富带头人、企业业主等还踊跃捐款,该小组保洁员的工资超过50%由社会赞助解决。小组还建设了游泳池、羽毛球场等,在村集体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清洁专款”,这就为清洁乡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搞好小组的清洁工作,既有经济效益,更有生态效益。”周振南说。

  当然,周振南认为“不难”的事,其实对于全县来说却是不小的难事。拨拨算盘:该县各乡镇需要分两批建设垃圾池1512座,共需要投入349万元。为保障环卫工作的正常运行,全县按每1万农业人口配备3名环卫工人的标准配齐各乡镇环卫工人121名,年需174.24万元。为实现全县垃圾处理全覆盖,需在黄姚片区、马江片区各建设1座日处理10吨垃圾的生活垃圾磁力热分解消纳处理站,投入资金为720万元。另外,购买垃圾运输车辆、开展清理活动、宣传清洁卫生知识等都需要资金的保障。

  对此,昭平县的算盘是:把昭平建设成为全国有特色的宜居宜业养生休闲型山水森林城。这样的地方必将是天蓝水绿人长寿的人间天堂。算清账,决心和信心就更足了。一段时间来,一座座垃圾池出现在昭平各乡村农舍间,一辆辆运输车朝九晚五规律性地运送垃圾,最多的生活垃圾处理站也在建设中。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木樨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