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最新一次公布的“全国绿化先进县”中,浦北名列榜中,使这个“全国林改百名典型县”又跃进“国家级”绿化模范县的行列。
林改,使浦北县农民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愿望,并释放了巨大的能量。
这种能量,不亚于当年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这是农村核心生产资源的又一次权属界定,让林农对责任山有更多的支配权和收益权。”浦北县委书记张建国说,林改以后,浦北的林业产业焕发了勃勃生机,实现资源增长、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良好效果。
绿满城乡,是浦北县资源增长的最大成果。浦北地处六万大山余脉,国土面积2521平方公里,宜林地多。
“这仅仅是为发展林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只有行动起来造林增绿,才能实现绿满城乡。”县长申汉烈说,多年来,该县一直坚持县、镇、村三级绿化造林联动机制,实现年年增林扩绿。
政府主导的巨大推力,推动了浦北县的绿色发展。2010年以来,浦北县投入造林绿化资金7000多万元,建立领导绿化示范片85个,总面积达2348.9公顷,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防护林造林等生态工程和林地更新,完成植树造林1.34万多公顷,义务植树455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92.5%。
目前全县森林面积16.8万公顷,覆盖率达66.24%,高于全区和全国的平均水平,并出现车木阁村、福多堂村、铺儿村等森林村庄,清湖村获得全国生态文化示范村称号。
林改,推动了浦北的花卉产业。目前,浦北正在推进万亩花卉示范基地建设,并以示范片为中心,规划10万亩花卉苗木产业,打造广西北部湾地区最大“花都”。
同时,林产企业也快速增加。目前全县已引进木材加工企业28家,已投产25家,形成了木材深加工的产业链条。
让林农获得更多效益,是浦北县林改的重中之重。分山确权,给农民增收工程的推进注入巨大动力。目前全县的速生桉林种植面积已达54万亩,市场价每亩可获利润2000至3000元。
“这等于给农民开了一家山上的‘绿色银行’。”浦北县林业局一股长说,林改确权之后,市场化经营理念已全方位地引入林业的经营之中,目前,浦北县林业产业发展呈现了多样化,育苗、种植名贵树种、林下套种各类药材等,在浦北的林地里随处可见。
在龙门镇高明村,村民李世云利用0.5亩责任地培育土沉香苗,已出售8万多株,获得毛利12万元。
这当然是个特例,但其背景是林改后林农种植林木积极性大大提高。“以前我们从外地引进很多名贵木苗免费赠送,可无人问津,但林改确权之后,苗木成了抢手货。”县林业局副局长冯巧新说。
颜承雄是龙门镇高明村彭岭埇自然村人,是土沉香的育苗和种植大户。“市场价值很高,土沉香种植3年后,一棵售价一般都达到250元,群众种植的积极性很高。”颜承雄说,全县的土沉香种植规划发展到10万亩。
林改后,林农的管护明显加强。浦北全县17万亩的红椎林,管护已实现精细化。去年仅龙门镇红椎菌合作社产菌达15万公斤,每公斤售价达1000多元。龙门镇是全国红椎林最大的连片自然生长区和全国红椎菌的集散地,龙升红椎菌专业合作社获中国50佳农村合作社称号。
目前,浦北特色林产品产量显着增加,林蜂、林药、林禽、林菌、林下藤芒编织等林下产业全面开花,实现林下经济产值15.3亿元,全县农民来自林业人均纯收入比林改前增加520多元。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黄本和:扶贫生态移民后续管理和发展
扶贫生态移民是我区推进新一轮扶贫攻坚的重大战略和重点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移民的后续管理和发展是移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加快实施,确保移民“搬得出、留得住、有社保、能致富”。根据今天会议议程的安排,由我代表自 【详细】
阳朔国税局:落实税收政策 推动旅游发展
“这样的税收优惠政策好,我给税务局点个赞!”桂林阳朔山水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江先生感慨地说 【详细】
引领工业发展 广西企业技术创新结出喜人硕果
新常态下,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而技术进步和创新成为决定成败的“胜负手”。广西工业在追赶,转型在加速,新常态下,广西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注重技术创新。近几年,全区工业系统坚 【详细】
那坡县百省乡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那坡县百省乡党委、政府坚持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以“生态为本、桑果为重、边贸为要”的发展理念,抓好“山、水、边”三篇文章,团结带领全乡人民,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全乡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2014年,全乡 【详细】
关于加快推进港产城互动融合发展建设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的意见
根据《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广西实施意见》,为加快推进港口、产业、城市互动融合发展,建设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奋力实现与全区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如下意见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