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绿水清风,群鸟低翔,同放牛娃儿的牧歌、打鱼渔夫的笑颜,和谐地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生态的美……初秋时节,走进宜州市刘三姐乡小龙旅游区,下枧河两岸那千姿百态的翠竹、山水相映的景色,使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传说依山傍水的下枧村,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现已辟为游览区,四季游人不绝。这里以“山奇、水秀、洞幽、石美”著称,享有“不是桂林,胜似桂林”美誉。下枧村至宜州15公里的下枧河水程,更是两岸奇峰挺拔、翠竹婆娑、清流倒映,山光水色极为秀丽,令人流连忘返。
然而,曾几何时,下枧河两岸餐馆星罗棋布,违章乱建随处可见,饭馆、厕所污水排放到河里,鸡鸭毛、酒瓶、骨头鱼刺丢进河里,炸鱼、电鱼、毒鱼泛滥成灾,沿岸上千亩竹子遭受乱砍滥伐,人们不敢下河游泳,游客逐年减少……
长此以往,美丽的下枧河将变成“臭河死水”!
面对现状,刘三姐乡党委、政府大力整治下枧河两岸风景区的违章建筑,沿河村屯制定了村规民约,成立治安巡逻队,着力整治脏乱差:饭馆必须建有4级净化水池,严禁进入封山绿化区砍伐,严禁在河道、池塘内放鸭、电鱼。与此同时,每年市里、乡里在下枧河投放各种鱼苗20多万尾。
人人自觉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成为风景区村民的自觉行动。今年4月,小龙屯的卢代洁、卢代安在游泳码头浅水区发现一条两公斤多的奇特河鱼,即带回家养起来。通过网上查询得知是国家保护珍贵动物,他们立即与市畜牧水产部门联系,得到证实后放回河里。
如今,下枧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翠竹成行,河里草鱼、鲤鱼、芝麻剑、兰刀鱼、竹鱼随处可见。
踏进“中国特色村”流河社区马山塘屯,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漂亮的别墅。马山塘屯作为集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农村,天天都有游客来游玩,但在屯里看不到垃圾,环境卫生不输城里的花园小区。
“屯里的卫生,我们是天天有人扫、时时有人管。”马山塘屯社长兼村务理事会长覃义才说,从建设新农村开始,屯里就聘请了两位保洁员,每天专门打扫卫生,清理垃圾,保洁村子。
“下枧河畔空气鲜,文明村镇见效果;干群联手清垃圾,人换精神地换装。”在小龙村小龙屯,歌王谢秀枝用一首山歌,唱出了心中的喜悦。
据介绍,实施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后,小龙屯整合30亩集体土地,投入56万元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投入160万元完成78户农户的房屋立面改造,投入450万元完成村中道路硬化、观景长廊、风雨桥、旅游码头、观景台、停车场、戏台、篮球场、电网改造、绿化亮化等项目建设。目前建有两家农家旅馆和15家餐馆,村民旅游收入不断提高。去年,有超过5家餐馆营业额超10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力度做好下枧河沿岸旅游经济建设恢复和旅游环境保护,重点开发下枧河流域刘三姐生态歌谣文化游、生态风光游、休闲徒步游、农家乐游、歌仙桥景区开发等项目,让三姐故乡更美更靓!”乡长潘建纯说。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广西宜州市委书记坠楼 经抢救无效去世
记者从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公安局获悉,4月21日上午,广西宜州市委书记黄平权,在都安瑶族自治县安阳镇阳安社区古岸屯其堂弟黄平营在建房屋三楼阳台(无护栏)不慎坠楼,经抢救无效去世。 【详细】
[宜州市]“小块并大块”整出“双高”示范基地
4月17日,笔者在宜州市刘三姐镇中和村江口屯甘蔗生产“双高”糖料蔗示范基地现场看到,由宜州市青山绿水甘蔗种植专业公司派出的一辆拖拉机正在一大片新鲜、松软的黄土地上实施开行和施肥等机械化作业,众多村民有的忙着装卸肥料和蔗种,有的则忙着往机械开好的甘蔗行沟内 【详细】
[宜州市]稳步推进开发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4月8日,宜州市在桂剧院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河池市开发扶贫工作推进会精神,总结宜州2014年开发扶贫工作,部署2015年的工作 【详细】
[宜州市]全力向“特色旅游名县”迈进
今年来,宜州市把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坚定“创则必成”的必胜信念,落实责任,用好政策,进一步提高旅游竞争力,力争年内通过自治区创建工作达标验收。 【详细】
广西贫困大石山区之变:偏远村屯移民潮涌 穷山恶水变青山绿水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贫困农民通过上学、打工、扶贫生态移民走出了自然条件恶劣的大石山;另一方面,人口减少、生态公益林补助等政策又让以往的穷山恶水正逐步恢复青山绿水,同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华社记者近日在广西贫困大石山区调研发现,不少偏远村屯正在发生可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