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中,横县马山乡群众牢牢树立“美丽家园、自己家园不能脏乱差”的理念,建设适用于本村屯的焚烧炉,就地解决垃圾处理问题,成为南宁市就地处理垃圾最好的乡镇之一。截至9月21日,该乡已建成焚烧炉35座、在建12座,大部分自然村建有一座焚烧炉,自然村建炉率达73%,解决垃圾不出村的难题。
在双桥村山背自然村,保洁员蒙以森正在把垃圾放进焚烧炉焚烧。记者站在炉附近,整个炉只有4米多高,没有闻到焚烧的异味。蒙以森告诉记者,焚烧物以植物性垃圾物为主,塑料袋、尿片只是少数,玻璃瓶、铁器等不烧。虽然没有进行实地测试过,但应该比一辆小车排出的尾气废气要少;比埋在地下造成的二次污染要少。填埋,群众都不愿意,他们知道,埋在地下的塑料袋几十年都烂不了,二次污染更严重,况且也没有那么多地方埋,现在土地都是宝,寸土寸金。运走,运费也不低;如果不能及时运走,第二天就会发臭。他现在做保洁员,可以做到垃圾不过夜。况且焚烧后的灰,还能够做肥料二次使用。
马山乡群众根据本村实际建设焚烧炉,各村考虑的起码有三个方面。一是能够处理垃圾。垃圾焚烧处理了,烧成的灰还能当肥料二次使用。二是经济承受能力。建设一座焚烧炉需3000-20000元左右,和支付保洁员的一个月工资600-900元,是很多村的群众都能够支付得起的。但是如果运到马山乡再运到县城,支付运费与人工费,现在马山乡大部分的村都支付不起。三是方便群众。焚烧炉建在村边,方便保洁员清运、焚烧,或者是群众自己拿垃圾丢进焚烧炉。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平南:两镇建污水处理厂
4月27日,平南县大安镇、丹竹镇的污水处理厂项目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招商,预计9月底前可竣工投入使用。两个厂按日处理水量9000吨进行设计,总投资约4930万元。 【详细】
卜驮屯从『垃圾满天飞』到『生态典范村』的『蜕变』
以前是大风一刮垃圾满天飞的“后进村”,如今是干净整洁的生态乡村建设典范,江州镇卜驮村卜驮屯是如何完成“华丽转身”的?近日,笔者前往该屯了解这“蜕变”背后的故事。 【详细】
花乡大地披锦绣 花样横县展新颜
随着“花样南宁”建设全面开展,横县积极部署,全力推进“花样横县”建设,提升“中国茉莉之乡”美誉度。选择花期长、花量大、色彩绚烂、易养护的品种,开花乔、灌、地被合理配植,着力打造以花为景观主题的“花样街道”“花样校园”“花样庭院”“花样村屯”,力争2015 【详细】
我区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慢 多名市县领导被约谈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事关我区“十二五”氨氮减排指标任务的完成。记者日前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因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3月17日,自治区住建厅、环保厅和发改委相关领导联合约谈了部分相关市、县领导。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