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市安马乡农民积极发挥创造性,在垃圾焚烧炉旁建设分类房、沼气池,对垃圾进行分类,可燃烧垃圾放入焚烧炉,不可燃烧但可堆肥的垃圾放入沼气池,生产出的沼气用于焚烧垃圾,实现了垃圾循环无害化处理。
10月18日,记者来到安马乡木寨村中寨屯,“焚烧炉+分类房+沼气池”模式起源于此。今年5月,中寨屯群众自筹资金,建起焚烧炉,聘请保洁员,村容立即大变化。但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每次烧垃圾,保洁员得找柴火或浇油引火,耗费不小。到了7月份,更大的麻烦来了——当地农民种有西瓜,每天大量瓜皮把焚烧炉塞得满满的,根本点不燃。活干不下去,3个保洁员罢工了。
屯理事会召集村民们商量对策。党员莫永强脑瓜灵,想了个办法:“在焚烧炉边建个沼气池,行不行?”这办法好!理事会向乡里汇报。乡里研究后拍板,找市里能源办支持建沼气池,同时在沼气池上建垃圾分类房。就这样,宜州市能源办补贴2800元,村民自筹1200元,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建起来了。
记者看到,垃圾分类房分可回收垃圾、可燃烧垃圾、不可燃烧垃圾、可堆肥垃圾进料口(沼气池进料口)4个区。乡里引导农民做第一次分类,保洁员在分类房里做二次分类,可燃垃圾丢进焚烧炉,果皮、蔬菜、病死蚕等丢进沼气池发酵,沼气接入焚烧炉用于焚烧垃圾,沼气肥供农户使用。保洁员莫顺辉指着沼气压力表说:“你看,有6磅气呢,足够用了。”他打开阀门点火,不一会焚烧炉里的树叶、塑料袋等垃圾就烧了起来。
这一模式还对当地养蚕业产生较大影响。以前有病死蚕,农户们难以处理,只能村边随处丢,导致蚕病频发,影响了收入。有农户统计,“焚烧炉+分类房+沼气池”推广后,下半年蚕病减少了20%以上。
中寨屯的成功,让附近村屯争相效仿。目前,安马乡已建起20个“焚烧炉+分类房+沼气池”垃圾处理站。乡党委书记覃家旺表示,全乡123个分垃圾焚烧炉,都要配上分类房和沼气池。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卜驮屯从『垃圾满天飞』到『生态典范村』的『蜕变』
以前是大风一刮垃圾满天飞的“后进村”,如今是干净整洁的生态乡村建设典范,江州镇卜驮村卜驮屯是如何完成“华丽转身”的?近日,笔者前往该屯了解这“蜕变”背后的故事。 【详细】
广西宜州市委书记坠楼 经抢救无效去世
记者从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公安局获悉,4月21日上午,广西宜州市委书记黄平权,在都安瑶族自治县安阳镇阳安社区古岸屯其堂弟黄平营在建房屋三楼阳台(无护栏)不慎坠楼,经抢救无效去世。 【详细】
[宜州市]“小块并大块”整出“双高”示范基地
4月17日,笔者在宜州市刘三姐镇中和村江口屯甘蔗生产“双高”糖料蔗示范基地现场看到,由宜州市青山绿水甘蔗种植专业公司派出的一辆拖拉机正在一大片新鲜、松软的黄土地上实施开行和施肥等机械化作业,众多村民有的忙着装卸肥料和蔗种,有的则忙着往机械开好的甘蔗行沟内 【详细】
[宜州市]稳步推进开发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4月8日,宜州市在桂剧院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河池市开发扶贫工作推进会精神,总结宜州2014年开发扶贫工作,部署2015年的工作 【详细】
[宜州市]全力向“特色旅游名县”迈进
今年来,宜州市把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坚定“创则必成”的必胜信念,落实责任,用好政策,进一步提高旅游竞争力,力争年内通过自治区创建工作达标验收。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