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2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韦家玲 杨振文 陈冬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压题照片  

来宾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志刚,武宣县委书记、县长韦德斌在金鸡乡江龙屯调研“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工作。 李干金/摄  

来宾市市长杨和荣参加二塘镇“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劳动。林邕升/摄  

总投资13亿元的华润水泥(武宣)有限公司 杨振文 覃允府/摄  

二塘镇樟村货运码头一片繁忙。 陈冬梅/摄  

“美丽乡村”建设引来游客如潮。陈冬梅/摄

 

  武宣变了,昂扬奋进的新姿引人瞩目。

  武宣县总面积1739平方公里,总人口43.4万。就是这样一个贫困县,近两年来多项工作接连走在了来宾市、全区和全国的前列,特别是2012年以来,该县紧紧围绕“打造内河港口城市和区域物流中心”的发展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城建塑县、商贸旺县”发展战略,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使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武宣也因此带上了许多耀眼的“光环”,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获得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单位”和广电总局授予“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获得“中国观赏石之乡”称号;

  ——获得“2009-2012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荣获“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区第一批“诚信计生示范县”和“基层计生阳光行动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获批国家“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县”;县人社局获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和“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获得“全区五个民政建设年活动先进县”和“全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荣誉称号;

  ——武宣镇被命名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乡镇”;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工作走在全区前列,自治区党委领导先后两次在工作汇报和工作简报上肯定批示;来宾市两次现场推进会、市保洁行业联合工会建设现场会在该县召开;

  ——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区前列,自治区领导先后到武宣视察,要求推广先进经验。

  ——自治区、来宾市先后在武宣召开“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全区群众工作会”等现场会达60多次,涉及多个领域的“武宣经验”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30多家国家级、区级媒体采访报道,区内外近200多个考察学习团先后赴武宣观摩取经;

  ——获得来宾市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绩效考评综合得分第一名和5个单项奖;

  ……

  这一个个金字招牌,令社会各界对武宣县刮目相看,许多人探问:区区一个山区小县,为什么能经验不断、好评如潮让我们跟随镜头一同走进美丽的武宣,去点击2012年以来43.4万仙城儿女用浓墨重彩绘就的一幅幅“绿水仙城·美丽武宣”的美丽画卷。

  激活发展新引擎

  “武宣要发展,必须坚持‘工业强县’战略,把工业经济作为转型跨越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重点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和积极引进新兴产业,科学布局沿江产业经济带工业园区,做大做强园区经济,迅速提升工业总量,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将武宣建设成为全区新兴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区域物流中心。”这是武宣县委书记、县长韦德斌在武宣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代表全县人民描绘的一幅产业蓝图,更是武宣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面对全区经济快速崛起的机遇和挑战,审时度势而作出的战略之举。

  “到201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130亿元,年均增长22%以上,力争工业增加值超过50亿元,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5年目标任务随即确定。

  时不我待,向目标前行的每一个阶段,都犹如一次考试。

  作为工业欠发达县,在原有传统产业萎缩、新兴产业刚刚初具雏形的情况下,武宣县提出了重点培育打造“6+2”产业,即制糖及综合利用、冶炼、矿产品加工、建材、农林加工、轻纺6个产业集群和碳酸钙、机械制造2个精品产业,构建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

  然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新兴支柱产业的结构不够合理,支柱性和带动性作用还不够突出。”该县县委、县政府找到工业产业发展的“软肋”。要改变这一现状,增强后发优势,有效整合优势资源、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成为出路。

  产业基地是现代产业聚集的特征和标志,而工业园区就是最好的载体。

  政策向园区倾斜、投入向园区优先、项目向园区集中、人才向园区聚集、资源向园区集结……武宣县把特色工业园区建设作为产业集群培育、发展和壮大的切入点,积极搞好园区的新建、整合、扩容和提升。武宣工业园区规划期限至2030年,总体规划面积达16.53平方公里,分为城东轻纺工业园、河西矿产品加工工业园、黔东制糖产业循环经济工业园和黔西建材工业园“一区四园”。园区定位为发展矿产品加工、制造业、建材业及相关产业链的生产基地,物流业基地和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工业基地。

  至今年10月底,“一区四园”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目前已入驻企业72家,其中今年1至10月份,新引进入园企业17家,单项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项目)8个,其中单项投资1亿元以上的企业(项目)3个。

  与此同时,一批重大项目也正破茧成蝶——

  中金岭南二期配套项目及三期前期工作正稳妥推进;东昇纸业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生活用纸项目已签订投资协议;广西宣达食品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焦糖色素项目顺利推进,预计于12月30日前可以投产。

  为促进重大项目顺利开工,该县实行县四家班子成员“五个一”和县直单位“六个一”目标管理责任制,四家班子成员分头行动抓项目,落实“一个项目,一个县领导抓办,一个班子服务”的项目服务机制,推进“书记县长现场办公会”,着力化解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运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促使项目落地、竣工投产。在此基础上,该县还开展以“搭台、派员、挂牌、发卡、贴旗”5大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企业活动,建立县领导、县直部门联系服务企业责任制,下派71名干部到企业挂职担任厂长或经理助理,采取“一企一策”办法,及时帮助企业研究、解决工业生产运行调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目前已为企业解决难题56项。

  “这里的投资环境很好,政府服务工作做得很到位,来这里投资办厂我们很放心。”今年6月刚进驻该县工业园区的宣达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对武宣的服务很是满意。

  今年前3季度,该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65亿元,同比增长13.9%;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4.24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69.3亿元,同比增长9%。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为11.52亿元、27.75亿元、14.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11%和8.7%,完成经济指标排在来宾市各县(市、区)前列。

  “美丽乡村”绘图景

  走进武宣县广袤的乡村大地,最大的感受水清、路洁,金秋田园美如画,农民群众生活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中,让笔者一行羡慕不已。然而,半年前,这里的农村大都是“鸡巡逻、鸭执勤,猪圈对大门;沿路搭、沿路建,厕所连着店”。

  变化,从今年3月份启动的“美丽乡村”建设开始。

  三里镇上李屯是第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坐落于村中的两口水塘年久失修,污浊的塘水发出阵阵臭气,村路两旁垃圾遍地、杂草丛生,废弃的茅草房子断壁残垣……得从整治环境着手!

  可要彻底整治谈何容易——建村巷道占用半分土地都要折腾许久,更别说拆掉大量的烂房子和牵涉的大量土地。突破口在哪里

  三里镇党委书记陈松勋说:“如果不发动群众和让群众受益,肯定换不来支持,整治成效难以持久。”

  “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感到有点棘手。”上李屯党支部书记林加香告诉笔者,上李屯盛产牛心柿。整治之初,考虑到急需建设一个水果批发市场和修通进入果园的水泥路,需无偿征用群众土地10余亩,部分农户思想无法统一。后来,在县组织部门的引导下,村里选举了村民理事会和监事会,“三会”成员分头进村入户做群众工作,问题迎刃而解。于是,原先对整治被动接受的村民,纷纷主动支持。短短几个月内,上李屯大变样。

  笔者来到上李屯,村边果树下几位老人在闲坐聊天,村中的文艺广场上,几个妇女踩着舞曲在排练文艺节目,“你来早一个月就可以看到我们收果了,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村民谢凤仙大姐是个爽快人,话藏不住:“开展‘美丽乡村’活动,果园也进行生态杀虫,果品提高,价钱也跟着上涨,人均水果收入有一万多块哩。”

  看着上李屯一天天变靓变富,县内其他乡镇村屯纷纷前来参观取经,争先恐后建设美丽家园。县委、县政府根据各村镇的情况,或建设垃圾焚烧炉、或发放垃圾桶、或配置垃圾清运车,让群众的生产生活垃圾能得到及时处理。各村屯则制定村规民约,聘请村屯保洁员。县财政多方筹措资金26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垃圾设备配置和垃圾的日常清理转运。县委、县政府还明确,从今年起至2017年,县财政每年筹措资金137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用于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建设,让“美丽乡村”有持久的生命力。

  10月中旬以来,在东乡镇前往国家AAA级风景区——百涯大峡谷风景区途中,自治区级特色文化名村下莲塘村的千亩葵花竞相绽放,金黄色的花瓣,仰头追寻着温暖的阳光,置身其中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暖意。“这里的葵花实在太美了,一听说葵花开了,我约上几个朋友就又过来了。”来自贵港市平南县的李先生是个旅游摄影爱好者,这两年葵花开放的时候,他都要到武宣来赏花游玩。“每年的葵花节,来我们村观光的游客每天应该都超过万人以上。”下莲塘村刘大妈在下莲塘村住了大半辈子,她说从没想到自己住的小山村会来那么多的游客,家里种的红薯、土芭蕉等也成了游客的抢手货,每年葵花开放的时候,也是村民赚钱增收的黄金时间。

  “绿水仙城”入画来

  “两年前,到文体小广场跳舞健身的只有四五十个人,自从有宽大敞亮的翡翠鸟广场后,每天晚上来这健身的人至少有五六百人。”每当华灯初上,城中社区的覃玉荣就会邀上她的姐妹们前往翡翠鸟广场,在明亮的灯光下跳广场健身舞。与翡翠鸟广场交相辉映的新装修好的体育球馆、马鞍山公园,闪烁的霓虹灯光将夜空点缀得五彩斑斓、美轮美奂,成为市民休闲玩乐的好地方。

  让城市亮起来、美起来、活起来,努力建设“绿水仙城”,正成为武宣县城市建设的新亮点。2012年以来,该县完成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东乡镇和二塘镇总体规划修编和县城道路交通、给排水系统等6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为把新区打造成具有现代气息的宜居新城,该县结合即将上马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规划整体布局,聘请权威专家、院士参与规划评估论证,完成了县域一体规划、县城整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3个修建性规划,将城市性质确定为“以工业为主导,大力发展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山水园林城市”, 投资完善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马鞍山休闲文化公园基础设施。

  从省道武平二级公路三里方向进入武宣县城,新扩建的城东大道宽敞平坦直通城区。这是该县破解交通困局的一项举措。

  以往,国道209线、省道334线穿越武宣县城,城区交通日渐拥堵,不堪重负。为有效缓解城区交通压力,该县围绕县城周边建设完善路网打通“毛细血管”,投入1300多万元改造西环路、朝阳路,与省道334线相接的城东新区仙城大道,是主城区向东部发展的重要衔接线,是城区中部的主干道,项目总投资约1.15亿元,规划总长1.539公里,目前已初现雏形。同时,推进建设城东新区9条路网,硬化城区巷道20余条。

  城区公共交通也同步跟进。目前,全县共投入公交车47辆,开通了3条城区公交线路。。该县还积极争取县城至东乡河马、县城至二塘镇大琳等4条公交线路,城乡公共交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武宣县在推进城东新区建设中,已有261户签订征地拆迁协议,累计征收土地面积4027.66亩。为了保障农民在城镇化建设中“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心、失地不失信”,该县通过就业保障平台,免费举办就业技能培训班和推荐就业,失地农民不但每月能按时领取比种地多的收入,企业还帮助购买养老保险,实现老有所养,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儿子在某物业公司做了保安,儿媳在工业园区工厂里上班,每个月他们都有1500元以上收入,家里每人每月还能领到政府给的250元的生活保障费,这样的生活以前哪想过啊。”说这话的是家住武宣镇土荫塘村拆迁群众江老伯。

  产业的快速发展,老百姓收入的增加,城镇化建设步伐加速。目前,该县城镇人口达到7.17万,城镇化率达到33.5%,“城建塑县”战略带来的新变化正逐渐浸染于群众生活间,“美丽武宣”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