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在贵港(台湾)产业园调研西江经济带建设。
自治区主席陈武在覃塘区参加冬修水利活动。
繁忙的华润水泥(贵港)公司专业码头
自治区A类产业园 贵港(台湾)产业园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
汉唐世家(一期)房地产开发小区
美丽的覃塘高中校园
覃塘区创立“一组两会”屯级协商自治机制,组织群众召开户主会参与“清洁乡村”活动。
覃塘区10年经济发展柱状图
覃塘区三大产业结构比例变化示意图
万亩荷塘
享有甘蔗之乡、莲藕之乡、茶叶之乡和鱼米之乡等各种美誉的贵港市覃塘区,200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行政区。建区只有10年时间的覃塘区,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团结奋进的人民,无处不显示着生机勃勃、活力四射,在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显示出巨大的社会发展潜力。
建区10年来,覃塘区在历届领导班子的不懈努力下,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覃塘区委书记李建锋说:“我们在实施贵港市委、市政府部署的‘三年目标任务行动计划’的同时,抓好港口建设,促进物流发展;抓好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抓好城镇建设,促进城乡繁荣;抓好‘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抓好民生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抓好党的建设,促进覃塘新跨越。这两三年来,覃塘区正以‘六抓六促’为工作思路,推动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十一五”期间,覃塘区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2个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实现翻一番以上,其中5个翻一番多,6个翻两番多,1个翻三番多。建区以来,覃塘区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05年度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市、区)、2007年度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市、区)、2008年度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2010年度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等殊荣。
回眸历史,一路辉煌。10年风雨兼程,10年赶超跨越。58万覃塘人民团结奋斗,沧桑巨变中一个现代化工业港口新区正在浔郁平原崛起!
抓港口建设 促物流发展
覃塘区通过推进港口码头建设,力争经过3年的努力,港口码头吞吐量从2012年的850万吨发展到2015年的1500万吨,使之成为西江黄金水道上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竞争力较强的物流集散港区。
港口码头集群初步形成。西江黄金水道郁江段流经覃塘区50公里,长年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可直达粤港澳地区。在贵港(台湾)产业园规划范围内可利用岸线6.43公里,可建4个码头群50个3000吨级以上泊位。规划建设郁水作业区、华润作业区、西江重工作业区和白沙作业区4个作业区。
到2012年底,已建成大型码头泊位10个,全部为2000吨级泊位,年货物吞吐量能力达850万吨。聚集物流企业5家,建成仓库11座,储量达116万吨。目前,正在加快建设郁水作业区、西江重工基地,其中郁水作业区永泰码头建设2000吨级泊位9个,设计年吞吐量为470万吨,计划今年底完成1-7#泊位水工部分。
同时,覃塘区大力推进道路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初步形成了水公铁联运的交通网络体系,成为联结西南与粤港澳地区便捷的水陆交通联运枢纽。公路方面以国道324线、209线和南梧高速公路及其一级连线为主干,各条道路有机联系,层次明晰、布局合理的路网体系已成型。目前,贵港市至覃塘区一级公路、贵港(台湾)产业园区及港口路网等公路交通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覃塘区正在全力加快贵港(台湾)产业园主园区进港大道等7条干道路网建设,将西江黄金水道港口群与南梧高速公路直接连通,并将国道干线以及穿境而过的黎湛铁路、南宁至广州高速铁路有机联结,构成高效便捷的水公铁联运体系。
抓园区建设 促产业集聚
贵港(台湾)产业园是推动覃塘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希望所在。覃塘区将主动承接产业转移,重点打造新型水泥建材、仓储物流、制糖和食品深加工、农林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建设以港口、物流与临港工业为主的“一城三基地”:宜商宜业宜居的港口新城、区域性物流基地、船舶修造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建材工业大基地。争取经过3年的建设,努力打造“百亿产值园区”。
以贵港(台湾)产业园为平台,按照“前港后厂、前港后市、前港后城”的理念,促进企业集中进驻园区,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贵港(台湾)产业园东临郁江,距贵港市城区6公里,离南梧高速公路入口8公里,是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29平方公里。
自2009年9月成立以来,贵港(台湾)产业园累计投入8亿多元实施规划设计、7000亩土地预征、20万平方米标房、路网、水电、生产生活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到2012年底,有华润、台泥、西江重工等33家企业入园,总投资70.78亿元,建成19家,在建14家;完成工业总产值54亿元,利税2.89亿元。目前已形成了以水泥建材、冶金化工、农林产品加工、船舶修造、现代物流等产业为支撑的优势产业集群。
西江综合保税区申报、建设工作紧锣密鼓进行。今年初,自治区政府正式向国务院申报设立西江综合保税区。西江综合保税区选址位于贵港(台湾)产业园,规划面积4.19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保税区核心范围土地预征7000亩,园区的总体规划正在根据设立保税区的要求进行修编,并积极引进外贸企业入驻园区。
抓城镇建设 促城乡繁荣
覃塘区加快融入市中心城区步伐,着力建设现代化工业港口新区,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2012年城镇常住人口达14万,城镇化率为40.9%,分别比2003年增加9万、提高12.9个百分点。
城区发展架构逐步成型。逐步形成了“两轴三区同城化”的区域发展思路,以南梧高速公路贵港一级联线、国道324线(贵港-覃塘一级公路)为轴,统筹推进工业港口新区、覃塘商贸新区、凤凰九凌旅游区建设;以“两轴三区”依托,逐步扩大辐射作用,加快融入贵港市中心城区步伐。
中心城区面积与日俱增。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并举,先后开展了城区西开发区、罗齐垌开发区、三角岭旧城改造、甘化商城和邓屋屯旧城改造等项目;新区建设步伐加快,完成土地收储2000多亩,建成占地250多亩的汉唐世家房地产项目一期工程,行政中心办公楼、武装部、法院等部门业务楼及配套设施投入使用。2012年中心城区面积扩大到4.6平方公里,比2003年增加2.1平方公里。
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先后完成樟木乡旧城改造、东龙镇旧城改造、黄练镇西街、三里镇旧城改造、五里镇小康示范村、石卡镇南开发小区等项目建设,累计开发建设面积超过1000亩。目前,覃塘镇成为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占地总面积134亩、总建筑面积14.84万平方米的东龙镇富力新区基本竣工投入使用,三里新街小区、五里车站商住小区、樟木金洋小区及古枫新城、黄练镇龙商住小区、大岭金岭及富岭小区等项目加快推进。
抓三农工作 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12年覃塘区农民人均纯收入8086元,增长17%,连续3年赶超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69亿元,是2003年的3.3倍,年均增长7.8%。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广西食用菌发展十强县”称号,被列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覃塘区将继续加大农业工作力度,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力争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1万元。
新型农业模式加快发展。大力引进巨东公司、扬翔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和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带动发展以及“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目前,覃塘区共有农业龙头企业18家,其中省级9家、市级9家;农业专业合作社278家,社员1.72万人;种养示范基地22个。
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壮大。创新农业种养技术,推广了“藕稻鱼”套种、甘蔗良种种植等新技术,大力打造了甘蔗、水稻、蘑菇、茶叶、蚕桑等一批特色产业,培育了覃塘毛尖、覃塘莲藕和扬翔猪、巨东鸡、朗德鹅、黄沙鳖等一批响亮的农业品牌。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速。2012年投入1.38亿元建设水库除险加固、中低产田改造等农田水利项目28个。目前,全区共有水库50座,灌溉干渠548.2公里,其中已进行三面光改造121.1公里,电灌站149座,有效灌溉面积31.12万亩。行政村水泥路通达率85%,自然屯水泥路通达率42%。
抓民生事业 促社会和谐稳定
覃塘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2012年民生工程资金投入6.2亿元、占财政支出60.7%的基础上,筹措更多资金,重点推进民政、社保、教育、卫生、交通等一批民生工程,其中教育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4.5%以上。
民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2012年投入1.5亿元开展“三年目标任务行动计划”民生项目33项。2013年,计划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五保村、保障性公租房等“三年目标任务行动计划”民生项目62项目,计划总投资3.34亿元,年度投资2.7亿元。
统筹推进各项民生事业。教育水平持续领先,2012年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66.3%;2013年中考成绩实现全市县(市、区)“十七”连冠,高考成绩稳居三区首位。医疗卫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2012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参合率分别达到96%、97.1%。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2011年开始实施农村新型养老保险,2012年参保率达93.45%。2012年推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3.74%。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16‰以内。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145个村建成公共服务中心49个,农家书屋151个,村屯篮球场132个。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安定和谐的发展局面。覃塘区深入实施“维稳基石”工程,加快完善群众工作体系,着力拓宽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大力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和历史积案,成功调解“八台山”、“马鞍山”等40多年的跨市积案。社会治安防控和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安全感稳步提升,2006年、2008年、2012年均获自治区“平安县(市、区)”荣誉称号。
抓党的建设 促覃塘新跨越
覃塘区大力推进党的建设创新工程,先后探索实施“乡土人才超市”、外聘“志愿村官”、党员创先争优“承诺授星”、农村党员“学习实践型党小组”、“一组两会”屯级协商自治机制等基层党建新机制、新举措,在全市试点党代会常任制工作。2012年覃塘区委组织部荣获全国组织系统“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先进集体,是广西唯一获此荣誉的县(区)。
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2012年底覃塘区共有“两新组织”和非公企业党组织52个,“两新”党组织实现了全覆盖;共有党员15342人,比2003年增加4077人。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更加牢固。2012年478个基层党组织全面实现晋位升级。村干部财政补贴从2003年每月100多元提高到2012年每月1000元左右;村组织办公经费2013年达10000元。
创新建立“一组两会”工作机制。覃塘区首创党小组引导、户主(代)会议决、理事会执行的“一组两会”屯级协商自治机制,获自治区组织部、自治区巡视组充分肯定,在全市推广实行,并代表贵港市参加2012年自治区创新成果展评比,获得一等奖。目前,该区在10个乡镇254个屯推行了“一组两会”工作机制,对476项事务进行了决策,650多件实事得到了有效落实,50多起矛盾纠纷得到了化解。
新起点带来新机遇,新机遇孕育新发展。覃塘区区长陈锦秀说:“覃塘区将紧紧抓住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即将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贵港市被列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机遇,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三”工作要求,推动覃塘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书写新的辉煌!”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关于加快推进港产城互动融合发展建设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的意见
根据《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广西实施意见》,为加快推进港口、产业、城市互动融合发展,建设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奋力实现与全区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如下意见 【详细】
钦州:力推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设
4月16日14时,钦州保税港区2号码头泊位,从越南破浪而至的“海丰海防”号货轮装载着1.32万吨淀粉、胶合板等货物缓缓靠岸。而此时,在相距不远的钦州市港口集团大码头泊位上,新加坡籍货船“展荣”号则已经完成1.17万吨锰矿的卸货作业,准备离港…… 【详细】
西江干线首座LNG加气站试加注 加快造船业升级换代步伐
4月22日,交通运输部珠江水系西江干线LNG(液化天然气)应用示范项目首座加气站——梧州扶典水上加气站成功试加注。该项目将引领和推动西江船舶向清洁化、节能化发展,加快西江造船产业升级换代步伐 【详细】
[覃塘区]连续三年踏入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行列探秘
4月17日,贵港市覃塘区港发养殖场场长李孙发迎来了前来调研的水产畜牧局工作人员,当他得知自己获得2014年度“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时表示:“今年要扩大养殖规模,再增加1000头生猪。”在国家扶持政策鼓励下,覃塘区生猪产业连年稳步增长,产销两旺,2012-2014年 【详细】
覃塘区良岭屯:给每棵树挂上“身份证”
4月17日,记者走进覃塘区大岭乡金沙村良岭屯,看见村民甘庆球正在护理一棵樟树。他说:“这树现在由我负责,每天干农活时都要来看一下,松松土、除除草。”记者看到,其他树上都有编号和村民的名字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