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9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王仕洋 本报通讯员 农惠波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一年养蚕的收入比在外面打工收入多几倍呢!这几年好多村民都陆续返乡种桑养蚕。”初冬时节,我们来到那坡县百合乡清华村者兵屯,蚕农黄国猛一边忙着打理今年最后一批蚕,一边乐呵呵地介绍:“4月份开养,每批辛苦17-18天左右,就可收获100公斤以上蚕茧,得到4000-6000元收入。”他家投产桑园有10多亩,一年养蚕14批次,仅这一项收入就有8万多元。

  在那坡县,像黄国猛这样种桑养蚕走上致富路的农民还有很多。百合乡那乐村农民过去主要依靠外出务工、种植谷物或传统八角为生。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下,2006年,村民开始利用村屯周边的闲置土地尝试种桑养蚕,当年就有不错收入,于是大家纷纷种桑养蚕,并从原来的分散种植、零星饲养发展到目前的连片种植、集中饲养,种桑养蚕户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

  “种桑养蚕有了钱,村民不光添置好家电,还利用农村危房改造优惠政策,建起新楼房。目前,我们全屯24户都建起了两层半以上的楼房。”从百合乡最边远山区搬迁到安置新村的农民林宏卫说。

  近年来,那坡县借“东桑西移”东风,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优丝优茧强县”,把桑蚕产业作为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桑蚕也逐步发展成为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

  县里把百合乡清华、那乐两个种桑养蚕大村建成“三高”蚕业示范基地和小蚕共育、蚕沙无害化处理、方格蔟营茧、伐桑机械及微耕机械应用示范点,推动桑蚕生产新技术在全县推广普及。当地从最初利用山沟平缓坡地种桑,到后来利用好田好地种桑养蚕,逐步实现桑树“换”玉米、“换”稻谷的转型。目前,该县共有4.1万亩桑园投产,7000多农户养蚕,覆盖百合、德隆、百南、百省、百都、平孟等6个乡镇。1至11月中旬,全县累计饲养大蚕5万多张,蚕茧产量150多万公斤,农民种桑养蚕收入6000多万元,户均收入9000多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Eva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