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兴安县不断拓展思路、探求方法,成功创新运用四种模式,使农村垃圾得到良性循环处理。
乡镇垃圾中转站投入使用,缓解农村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急需解决的难题。作为全区“村收镇运县处理”垃圾模式试点县,该县投入400万元,在界首、高尚、崔家、严关等4个乡镇新建垃圾中转站,每个中转站日处理量20吨,受益村屯达385个。
建设垃圾“碳化热解”炉,破解农村垃圾“村收乡运乡处理”中碰到的难题。该县计划总投入1150万元,分别在高尚、漠川、白石、崔家等4个乡镇建设日处理量达30吨的垃圾“碳化热解”炉,现已完成项目选址、规划设计及招投标,工程建设计划年底完工。
自创“碉堡”焚烧炉、新式双管“焚烧窑”和建设沼气池,破解农村垃圾“村收村运村处理”的实际难题。界首镇设计出村屯垃圾“碉堡”焚烧炉,成本低易操作,半小时内可燃烧0.5吨垃圾,在当地得到大力推广,目前该镇已建40座,全县达80座。另外,溶江镇龙源村投入2万元,于9月初自创研发修建新式双管“焚烧窑”,该村1000多人3天近1吨生活垃圾半小时就能烧完。
建立垃圾有偿服务和市场竞争模式,破解农村保洁长效管理难题。该县指导村屯成立村民理事会,制定卫生公约,倡导村民每人每年缴纳卫生公共经费10至30元,让所有村民参与保洁。对于城乡结合部和集镇,该县则采用市场化运作机制,与专业保洁公司签订协议,试行清洁卫生承包责任制,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将环卫保洁工作由“政府花钱养人”向“政府花钱办事”转变。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兴安县]整合亿元资金维护灵渠 重点修缮秦堤、北渠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4月29日,记者从兴安县了解到,从2014年起,兴安县整合资金近亿元,相继对灵渠秦堤、北渠等开展大规模维护工程。目前,秦堤已完成80%工程量,北渠的维护工作也接近尾声 【详细】
[乐业县]“对症下药”破解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难题
近年来,针对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高、文化品牌名气不高等问题,乐业县“对症下药”,努力破解难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详细】
[兴安县]66台风机投产发电 输送绿色能源
4月15日上午,随着最后一台风机调试成功,“中电投”在兴安县源江、唐家冲风电场的66台风机全部投产发电。连绵的山峦上,白色的“大风车”缓缓转动,源源不断输送出绿色能源。 【详细】
[兴安县]以科技项目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近年来,围绕大力实施科技项目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兴安县通过科技服务“三农”和企业,推进县域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据统计,仅2014年,兴安县通过申报科技项目获得项目经费283万元。以科技项目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成为兴安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 【详细】
聚焦灵山县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
核心提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剩余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的现象日益突出,出现越来越多独守“空巢”的老人。如何让农村 “空巢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灵山县是我区人口大县,全县60岁以上老人共17.89万人,留守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