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01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邓桂荣 顾艳飞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自“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兴安县不断拓展思路、探求方法,成功创新运用四种模式,使农村垃圾得到良性循环处理。

  乡镇垃圾中转站投入使用,缓解农村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急需解决的难题。作为全区“村收镇运县处理”垃圾模式试点县,该县投入400万元,在界首、高尚、崔家、严关等4个乡镇新建垃圾中转站,每个中转站日处理量20吨,受益村屯达385个。

  建设垃圾“碳化热解”炉,破解农村垃圾“村收乡运乡处理”中碰到的难题。该县计划总投入1150万元,分别在高尚、漠川、白石、崔家等4个乡镇建设日处理量达30吨的垃圾“碳化热解”炉,现已完成项目选址、规划设计及招投标,工程建设计划年底完工。

  自创“碉堡”焚烧炉、新式双管“焚烧窑”和建设沼气池,破解农村垃圾“村收村运村处理”的实际难题。界首镇设计出村屯垃圾“碉堡”焚烧炉,成本低易操作,半小时内可燃烧0.5吨垃圾,在当地得到大力推广,目前该镇已建40座,全县达80座。另外,溶江镇龙源村投入2万元,于9月初自创研发修建新式双管“焚烧窑”,该村1000多人3天近1吨生活垃圾半小时就能烧完。

  建立垃圾有偿服务和市场竞争模式,破解农村保洁长效管理难题。该县指导村屯成立村民理事会,制定卫生公约,倡导村民每人每年缴纳卫生公共经费10至30元,让所有村民参与保洁。对于城乡结合部和集镇,该县则采用市场化运作机制,与专业保洁公司签订协议,试行清洁卫生承包责任制,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将环卫保洁工作由“政府花钱养人”向“政府花钱办事”转变。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Eva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