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成本增加,编织难请人,如今编织的员工大部分是留守妇女或是老人。
▲博白芒编深受大家喜爱,但因各种因素,销售市场遭遇“寒冬”。
编织工艺品等待着畅销。
“发展是一天不如一天了,许多芒编企业已经逐渐将精力放在房地产、餐饮等其他行业,曾经靠芒编发展而富起来的企业,如今它们的重心已经不再是编织。”谈起编织工艺品行业的发展现状,博白县二轻工业联社行管股股长周海峰直皱眉头。
博白县的编织工艺品产业一直以来享誉盛名,有着一个响当当的名号——“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成本增加、创新力度不够、国际市场、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编织行业前面的路已经步履维艰,许多芒编企业已经陆续跨行业发展,甚至倒闭,编织工艺品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和发展瓶颈。
回顾篇
指间穿梭出大财富
虽然当前编织行业面临很大的困难,然而对于玉林市特别是博白县来说这是一个“不可放弃”的行业。玉林市二轻工业联社行业指导管理科科长何锋华说,玉林市编织工艺品产业年均产值超过10亿元,直接出口创汇近2亿美元,上交税金近5000万元,已初步形成以产业链为基础的企业集群,企业经营领域涵盖了工艺品生产、辅助加工、市场服务、物流运输等各个领域,从业人员20多万人。仅在2013年上半年,玉林市编织工艺品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96亿元,同比增长3.21%;销售产值6.6亿元,同比增长3.09%。
上述数字大多为博白县的编织企业所贡献。自治区财贸工会最近的一份调查报告揭示了鼎盛时期这个全国闻名的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的风貌:最兴盛时代该县共有编织企业435家,从业人员40多万人,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年创利税近2亿元。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行业萎缩严重,然而目前博白县还是全国最大编织工艺品出口基地。博白县编织业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更是占有较大的份额,其中芒编占80%以上;草、藤编占70%以上;木、竹编占50%以上,芒、草、藤编出口在全国排名第一。
这个行业对许多博白人来说更是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博白县的编织业首先是从芒草编织发展起来的,早在上世纪70年代,博白农民就把人们眼中的废物——漫山遍野的芒草“变废为宝”,硬生生变成了“金条”。这些带着山野味的芒制品打开山门,闯出国门,漂洋过海去“赚老外的钱”。
经过将近40年的发展,聪明的博白人把芒编扩展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由当初的芒编发展到现在以竹、木、芒、草、藤、麻、叶等绿色环保植物资源为主,以金属、塑料为辅的10大系列5万多个品种,涵盖家庭、办公、旅游、文化等方面工艺装饰和包装用品,产品融艺术性、装饰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编织企业也由过去的小企业发展成大企业,大部分企业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自营出口和自主创新产品在经营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大,多年来一直畅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何锋华眼中,编织出口也是一种文化出口,“编织产业是一个凝聚了众多民间艺人高超技能的工艺美术产业,它将文化创意、民族元素融入其中。博白县于2006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荣誉称号,今年4月,该县再次获此殊荣,这个行业也成为博白县最靓丽的文化名片!”
现状篇
内忧外患面临多重考验
“现在的外商老板都太精明了,下订单都不大,且价格一直都上不去,这让编织企业越来越难做。”在博白县城经营一家编织小厂的老板胡三说,20台机器的小厂如今还勉强维持着正常运转,但如今每年都会有一些小厂在陆陆续续地倒闭,他很难预测自己这家小厂接下来会是什么样的命运。
在胡三眼中,自从2008年起,博白县所有编织企业日子总是不太顺。2008年参加广交会的博白芒编企业已由过去的40多家减少到20多家,减幅达50%。2008年9月末,具有产品出口权的芒编企业达63家,但实际有产品出口业务的只有39家,仅占该县具有芒编产品出口权企业总数的61.90%,同比减少了22.54%;芒编产品出口额在7亿元左右,同比减少30%左右。
在过去数年,芒编行业虽有所恢复,然而由于国际市场恢复慢,“过紧日子”一直是这些企业的常态。“人工成本高,难请人”首先是这些企业主感到很难解决的。“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使得企业难以请到工人来编织,原来1天50元可以请一个工人,但是现在100元至150元都难请得到。”博白林财工艺品有限公司老板冯德说,林财公司现在是将原材料发到千家万户,做好后再统一回收。
“芒编编织虽然不是什么力气活,但是也需要时间,现在大部分都是一帮妇女或年龄大的老头在编织。在招工方面来说,编织业处于弱势地位,现在建筑工地150元/天才有人干,一些服装厂出的工钱也比我们高,而由于编织业利润极低,在工资方面空间极少”冯德说。因为对编织产业有感情,还有一帮老员工需要养着,所以现在林财公司也不得不把一部分资本转移到其他利润较高的产业发展,“我们策略是先用其他产业的利润先‘养’住编织业,今后再图发展!”
而国内外的市场环境也在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在市场没有定价权、又是劳动密集型的编织业来说感觉尤其强烈。“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对博白的编织行业造成较大影响,一旦经营稍有差错,企业就很容易亏本。”周海峰说,出口退税由13%~11%调低到11%~5%,实际减少退税8%。由于编织行业近几年国际竞争激烈,如今越南也有一些人在做编织产业,相互压价销售,加上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企业利润极低,生存压力已经越来越大。“而广西编织工艺品的税负又远远高于其他地方,广西的编织工艺品税负定为8%~10%,与编织大省广东、福建的3%~4%,山东的先征6%后退3%相比高出一倍,意味着编织产品成本比其他省同行高出许多。”
机遇篇
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何锋华分析,编织业与国内众多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产业来说面临的困难都是一样的,成本上涨,竞争不力。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原材料与劳动成本上涨,加之国际需求放缓与国内货币政策趋紧双重夹逼,困难常态化是必然的,相关企业与其被动地等待市场好转,不如主动地做好调整,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编织业科技含量低、创新力度不足,一直制约着博白编织业“大展拳脚”。外部市场稍有风吹草动,行业就大伤元气,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记者了解到,博白县大部分编织工艺品企业和作坊仍处于零星的粗放生产状态,机械化批量生产程度低,集聚化、规模化程度不高。目前除了博白县民族编织工艺厂在对杂竹进行小规模的精深加工和编织工艺品的开发外,绝大多数竹材加工均为家庭式的手工作坊,内部缺乏专业的编织工艺品销售团队,适合少量和限量生产的编织工艺品用材贵而艺不精,粗制滥造,难以高价售出;未形成按生产特性和艺术价值对不同编织工艺品种类采用不同生产方式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何锋华说,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工艺美术师、技师、大师几乎没有,精品开发大受影响,产品附加值难以提升,不注重技术工人的培训教育,无长远的观念,严重阻碍了产业的发展壮大。
事实上,拿博白县5家大型编织工艺企业而言,企业投入的科研力度也远远不足。其中产业做得最大的银龙工艺品有限公司,2300名从业人员,技术人员为80人;东美工艺有限公司,158名从业人员,技术人员10名。缺少生产技术人员,影响相关企业业务发展。生产经营者中通晓外语的人员少,产品设计人员少,并缺乏对世界各地风俗习惯、欣赏品味、文化爱好的了解,也不懂得操作电脑以及运用互联网来开拓业务空间。人才匮乏,使传统手工艺技艺存在消失的危险。
此外,由于长期以来没有专门组织人和机构去研究、开发和总结编织工艺品行业,产品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及时总结和提炼,使得编织品工艺品行业十分缺乏企业文化、产品特色和品牌内涵,大多编织工艺品呈现出单调、空虚、薄弱的结构,同质化竞争严重。
“玉林市编织工艺品行业虽已形成的产业集聚区规模,但仍然有限。”何锋华向记者透露,与其他行业相比,业内上规模的企业数量偏小,缺少品牌优势龙头企业带动,弱、小、差的企业占据过大的比例,产品档次不高,竞争优势并不明显。
“这是我们的弱点,反过来也说明博白县在这个行业还有非常大的潜力挖掘空间,调整得好,编织业将迎来更大的机遇发展期!”
展望篇
各方合力促发编织“又一春”
2012年,玉林市印发实施了《玉林市编织工艺品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到2015年全市编织工艺品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26亿元以上,年上交税金1.5亿元,年直接出口3.5亿美元。面对编织工艺品产业的发展瓶颈,政府和企业正在不断摸索、对症下药,试图促进编织行业“又一春”的到来。
“针对融资困难、规模小等问题,博白县正积极促进建设编织工艺园。”周海峰说,目前博白在城东工业园首期开发面积407亩,入园企业27家,大部分正在建设中,根据当前博白县编织工艺产业发展趋势,计划开发二期建设,安排30家企业入园,使园区真正成为编织工艺园。
在园区开发的同时,工艺园还加快两大配套设施的建设:一是建设一个原材料批发专业市场,为县内及周边县市编织企业提供原材料;二是建设一个常年不落幕的产品展示中心,既是产品展示,又是产品销售。
此外,各级政府也尝试在降低成本上下工夫,提高企业生产积极性。主要是通过减少出口退税环节和缩短出口退税时间、适当调整编织企业税负、进一步协调银企关系,加强银企合作等方式,解决好融资难问题,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
编织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创新力度不够,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因而,为了编织业的持续发展,政府和企业正不断引进技术,增加创新的亮点。
“筹建编织工艺品研发中心便是计划中的一环。”何锋华说,组建玉林市编织工艺产业科技研发中心,强化编织工艺科技成果向生产转化,强化和进一步完善以编织龙头企业为主体,以科研院所为依托,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相结合的编织工艺科技创新体系。为加速编织工艺品企业和行业的科技进步提供技术支撑,整体提升编织工艺品产业的技术水平。
何锋华建言,今后还需多引进研究人员,建立人才培训、引进和激励机制,运用长、中、短结合,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培训人才、聚集人才,激励人才,全面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对编织工艺文化的宣传和交流甚为重要。”何锋华说,近些年来,企业也逐渐认识到宣传的重要性,博白县民族编织工艺厂、博白县银龙工艺品有限公司、博白县宇宏工艺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都设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宣传自己的产品。
此外,编织业企业还应积极组团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会”等影响力大、范围广的展示活动,提升玉林编织工艺品特色区域的知名度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或参加全国性的工艺美术产品展评,促进创新热情和技艺交流,推动优秀作品及人才脱颖而出。
还有业内人士建议,争取以龙头企业为主力,以国家级、省级质检中心为依托,联合玉林市相关研究机构和行业协会,积极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争取建立全国工艺美术类产品标准化,编织工艺品分标准技术委员会,将我市编织工艺流程自主创新技术融入国家标准之中,抢占全国工艺美术行业编织工艺品技术标准制高点。
“编织产品90%都是出口,在巩固和发展国外市场的同时,引导企业围绕国内市场,理顺生产配置、市场资源、流通渠道的依存关系,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提升,从而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做到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统筹发展和协调利用,要加强对编织工艺品行业的品牌和形象宣传和市场推广,并引导企业既要会造产品更要会卖产品,改变重生产、轻销售,重制造、轻流通的状况。”何锋华说。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博白县]驻外流动党员催热“回归经济”
“博白已成投资新热土,作为博白人,我肯定会将投资眼光更多地落到家乡。”4月25日,当着近百名博白驻外流动党员的面,在东莞市进行实业投资的领军人物黄诚说 【详细】
博白县平地村获“全国文明村”称号
近日,博白县平地村在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评选中,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成为玉林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村。在创建文明村过程中,平地村制定了《新村建设规划》,以“扬正气、树新风、强村富民”为主题,不断完善村级办公、群众活动场所建设,新建了村 【详细】
[博白县]农民工创业 农信社帮忙
3月27日,记者在博白县三滩镇友好蔬菜大棚种植基地看到,许多加入合作社的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盖起了大棚种植换季蔬菜。返乡农民刘永说:“在农信社支持下,我们建起大棚种蔬菜,去年种菜人均增收2000多元。” 【详细】
博白县国地税实施“联合办税”新举措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两个减负”的要求,博白县地税局与国税局于3月1日起在博白辖区内对“税务登记办理、税务专项检查、纳税信息和税务信息共享、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税法宣传开展、个体双定税款评定、纳税人权益维护和互相委托代征税款”等8大涉税事项实施联合 【详细】
[博白县]农信社三亿资金扶春耕
年初以来,博白县农村信用社累计投放支持春耕生产的涉农贷款3亿元。他们坚持“小额、流资、分散”的投放原则,将有限的信贷资金向农户倾斜,对农户购买生产资料给予优先支持,重点加大对蔬菜种植、农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