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现场】
蚕粪发酵还田 废料变肥料
12月5日一大早,蒙山县蒙山镇北楼村养蚕大户潘显育忙着在发酵池整理蚕沙(蚕粪),将搅拌过的蚕沙直接倒入沼气池进行再利用处理。“蚕沙在没有发酵以前,村民们倒到田头田尾,污染较大,现在用沼气池来发酵以后,每一张蚕的蚕沙发酵后变成30公斤左右的有机肥,放入桑园可以提高产叶量,臭味也没了。”潘显育告诉记者:“还可以用来做沼气,解决能源问题,冬天也有大量沼气使用。”
近年来,蒙山县群众通过种桑养蚕走上致富路,但养蚕产生的大量蚕沙一直让群众又爱又恨,不知道如何处理。于是有些群众随意堆放甚至随处乱倒,村容卫生受到影响还助长病菌传播,使蚕和桑叶受到感染。于是,该县农业部门引导群众把蚕沙经过发酵,来年将其作为肥料重新投回桑园。“既提高蚕沙的利用率,又清洁家园,深受群众欢迎。”潘显育说。
【远景延伸】
健全长效机制 强化督导考评
蒙山县加大整治田园污染和镇村环境卫生,创新垃圾收集处理方式,健全长效管理保洁模式,强化督导考评,有效改善乡村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创造良好人居环境。
削减田园污染源。发挥党员、干部、群众的主体作用,累计清捡农资产品废弃物56吨,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8.7万亩,清洁田园面积21万多亩。推行“农资商铺+废旧收购站”的有偿回收模式,全县在城乡设点125个开展农药包装瓶有偿回收,再由废旧回收站集中外运处置,截断污染源头。目前已回收塑料、玻璃农药瓶5.6吨。推广应用绿色生态生产技术,加强保护自然生态和农产品安全,打造绿色生态农业。全县建立水稻、蔬菜、水果、桑蚕等15个绿色生态生产技术示范区和生产基地,筹集资金15万元购置太阳能杀虫灯100盏、频振式杀虫灯300盏等植保器材,分配给种植基地和农户使用。同时组建一支由60名农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党员宣讲服务队,分成水稻、桑蚕、水果和蔬菜4个组,以技术讲座、现场会等方式指导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古定、河村、新开、道冲等村已建成4个统一容积为20立方米的公共沼气池。
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全县累计组织开展清扫村庄内及周边清洁卫生活动2600多次,清除垃圾5300多车,清除房前屋后杂物乱堆乱放1.1万多处。清理小溪流211.6公里、清理沟渠223.8公里。8家企业落实整改措施,叫停23家河道采砂场,取缔4家不符合规定的采砂场。针对乱搭乱建、乱摆乱卖、乱堆乱放问题,组建联合执法队采取“日常整治”和“突击整治”相结合,查治乱停乱放车辆820辆次,占道经营515人次,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1632次。同时开展县城示范街、文明卫生市场创建活动,以点带面,促进城镇面貌整体提升。
创新垃圾收集处理方式。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垃圾收集清运新方式。地处边远山区的黄村镇道冲村实行“一户一锅”式焚烧处理垃圾,陈塘镇的朝垌村等5个村实行“焚烧炉”式处理垃圾,夏宜瑶族乡高雷村采取“出售+堆肥(沤肥)+焚烧+填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垃圾分类处理。在古定、河村、新开、道冲等8个村,试点推行农村垃圾“三分类六处理”科学处理模式。即对农村垃圾分为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建筑垃圾“三分类”,分别采取售(卖)、填(埋)、焚(烧)、堆(肥)、沤(肥)、封(存)的“六处理”,促进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健全长效管理保洁模式。探索“一村一策”的长效管理保洁模式。文圩镇河村村采取“一队两会”(清洁卫生巡逻队、清洁卫生监督理事会和村民保洁协会)模式,西河镇壬山、龙蟠等村采取“聘请保洁员专职保洁”模式,西河镇水秀村采取“以车养车”模式,蒙山镇北楼村采取户前“三包”模式。创新筹集保洁经费。文圩镇河村“按月缴交”、木护村“集体经济收入提取”、西河镇壬山村“一次性交足”、新圩镇双垌村“以捐代收”。同时发动单位帮扶、社会捐助资金(含物折款)85.7万元,完善垃圾池、运输车等公共卫生基础设施。
“强化督导考评,真督实查才能出实效。”蒙山县委副书记覃杏告诉记者。该县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明察与暗访、自查与互查相结合,开展“随手拍电视曝光”活动,对清洁乡村活动开展全面检查和督查,督查结果采取“三报”(督查专报、电视通报、会议通报)形式,对执行不力、行动缓慢的单位限期整改,并实行“一二三”问责制度,即一次不合格全县通报、两次不合格约谈主要领导、三次不合格启动问责。
“完善设施是提升活动成效的基础。”蒙山县县长宋彤宇说,该县加大保障投入,清洁乡村活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至11月底,全县筹措到位项目资金2.08亿元,确保县城湄江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县城垃圾填埋场、乡镇村收镇运项目等26个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安排专项资金959.9万元,建设完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全县新建成“六位一体”焚烧炉5座、垃圾池469个,配备垃圾运输车12辆、保洁员340名,并为23名水源保洁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百姓期盼】
做好宣传引导 发展生态农业
发展绿色产业、美化村庄环境是北楼村清洁乡村的目标。我们要普及农作物生产测土配方施肥、蚕沙发酵还田、害虫诱捕等先进技术,做大做强桑蚕富民产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蒙山县北楼村党支部书记黄树新如是说
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村庄人人受益。希望政府做好宣传教育引导,提高村民文明卫生意识,自觉做好房前屋后的清洁。同时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垃圾清运。
———蒙山县蒙山镇甘棠村村民谭桂芳如是说
【政府引导】
以清洁乡村提升旅游开发水平
干净、整洁、美丽的乡村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蒙山县要以清洁乡村活动为契机,借力加快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提升旅游开发水平。一要加大清洁家园、田园、水源力度,真抓实干不留卫生死角,不留盲区,保持天蓝水绿地干净。二是干部要起到表率带头作用,开展“千名干部进农村”活动,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动手的良好局面。三要多渠道筹集资金,配备垃圾桶、垃圾运输车和建造垃圾池、垃圾焚烧炉等基础设施,建立一支农村保洁员队伍。四要完善文明创建机制,发挥村民保洁协会、理事会等村民自治机构组织作用,推行“六个”三包制度(市场、店前、工地、客运、货运、环卫等“三包”),用制度规范、提高群众文明卫生意识,促进群众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五要整合扶贫、农业、林业、水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涉农项目资源,扶持壮大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六要把清洁乡村与推进特色名村名镇建设相结合,全力加快新圩、汉豪等乡镇新区建设,积极推进安富村青子组、古定村古皮组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精心打造长坪生态旅游示范点,展现风景秀丽的乡村。
———蒙山县委书记秦金敏如是说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平桂管理区:强化产业支撑,开创扶贫生态移民安居乐业新局面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实施的一项重要的扶贫工程、民生工程。2014年自治区启动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以来,贺州市平桂管理区(以下简称管理区)党工委、管委严格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2014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4〕9 【详细】
[天等县]优化产业结构 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今年以来,天等县强化政策引导,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同时,以农业安全增效、农村和谐发展、农民快速增收为目标,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详细】
[荔浦县]强力打造广西花卉苗木产业大县
“我通过规模种植彩叶桂花等苗木,去年生产大小苗木500余万株,收入200多万元。”4月23日下午,荔浦县马岭镇南村丹桂苗木种植专业户黄坤云说起种植苗木致富的感受时,自豪地告诉记者说。近年来,荔浦特色花卉苗木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县种植花卉苗木10万亩,从事花卉 【详细】
促进稻米产业稳定发展 广西优质稻“十佳”喜放榜
水稻是广西主要口粮作物,是我国传统的水稻生产省区和重要的双季稻主产省区之一。2014年,全区水稻播种面积3039.3万亩,总产量1166.1万吨,在全国30个水稻省区中分别排列在第7位和第8位。 【详细】
[平果县]围绕铝产业强力打造特色工业经济
平果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铝产业发展,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通过做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园区建设、扶持壮大中小企业、抓好招商引资和协调服务等五项工作,强力打造特色工业经济。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