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6日 来源:河池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小小蚕虫吐‘金丝’,不尽财源滚滚来;做大‘蚕业’致富快,山乡百姓乐开怀。”眼下,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首批蚕茧已经上市,在蚕茧交易市场,工作人员正忙着过秤、算账、付款,看着白花花的蚕茧变成口袋里的钞票,蚕农们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作为广西首批农业桑蚕产业科技重点示范县之一,环江县近年来着力打造桑蚕特色产业品牌,以构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蚕业技术体系为依托,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培育了江缘、凯喜雅等3家茧丝绸龙头骨干企业。至2013年,该县桑园面积16.77万亩,鲜茧产量1.94万吨,桑蚕产业产值达8.3亿元,茧丝质量已达4A+80以上,茧丝总体质量排在广西前列,并两次荣获“广西桑蚕十佳基地县”荣誉称号。茧丝绸行业成为环江富民强县的特色发展之路。

  该县以实施农林产品加工业“亿元财税”工程为契机,制定了县四家班子领导联系重点企业、主管部门抓重点行业制度,实行“一家企业、一支队伍、一套办法、一个工作机制、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蚕丝行业部门围绕产业发展,牵头协调好农、工、贸相关工作;农业部门重点抓好蚕桑两繁体系、蚕桑技术服务体系和蚕桑推广体系建设;工信、工商、质监、财税、环保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一体化协调机制,共同推动茧丝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原则,该县积极引导企业走进田间地头,科学建立集小蚕共育室、桑蚕生产示范片、桑蚕生产技术培训中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桑蚕生产基地,并引导企业与当地蚕农签订长期蚕茧生产收购合同,建立稳定的企农利益共同体,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规范蚕茧流通交易行为,严格鲜茧收购准入制度,对不合格的收购主体及时清除出收购市场,制止不正当收购行为,加强执法监督。同时,坚持属地管理属地销售的原则,按照企业与蚕农签订的合同,在同等价格情况下,优先由属地收购点收购蚕茧。

  该县制定了《加快茧丝绸产业增量提质的实施意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建设“绿色通道”,重点培育江缘、凯喜雅等茧丝绸龙头企业,在企业融资、用地、用工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注重扶持发展茧丝绸精深加工项目建设,成功引进投资8000万元的真丝家纺系列产品项目,带动了环江茧丝产业由单一茧丝生产向优质茧丝、精深加工、高附加值转变,逐步形成“环江造”品牌,带动了产业健康循环发展。

  此外,该县积极打造培育的“江缘”牌白厂丝,产品远销印度及浙江、江苏、四川等地,产品品质位于广西区前列。2013年,全县白厂丝产量及总产值达900吨和3.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6%和41%。

  截至目前,该县已有6.8万户群众种桑养蚕,建设小蚕共育室240家,涵盖12个乡镇140个行政村。2013年,蚕农售茧收入达6.57亿元。

  (陈光科 方 静)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