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8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卢彬彬 龚 坚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11月16日下午,随着最后一车蔬菜顺利发运香港,象州县绿丰园农产品种植流通合作社理事长黄小龙紧皱了三天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三天前由于资金周转困难无法储运,合作社500多亩蔬菜眼看就要烂在地里,该县农村合作银行得知后,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到生产基地勘察、办理抵押,第二天200万元迅速到账,解了合作社燃眉之急。

  抵押方便、放贷迅速,让农民多贷少还,懂贷会贷。这是今年来象州县推进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开展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的主旨。通过创新信贷方式、降低信贷门槛,让农民手中掌握的土地经营权、租赁权、流转权以及农产品通过金融抵押,转化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隐形钱袋”,破解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民“无本”起步的难题。

  金融服务网点少、金融产品单一、担保体系不健全、担保产品单一,是制约农民贷款的难题。针对这一瓶颈,该县首先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协调农村金融部门在乡镇、农村增加建设服务网点,积极创新担保体,加大小额贷款范围,加大支农贷款力度。一年来,先后增加农村金融网点57个,村村都设有农业贷款咨询点,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定期到田间地头讲解农业贷款知识;土地、秧苗、果树,都可以作为抵押产品;部分贷款门槛低至5000元起。

  今年10月,象州镇农民李集良想扩大经济林种植面积,可是自家原来种的经济林还没砍,一下筹不到扩种资金。县林业局的工作人员建议他试试林权抵押贷款。让李集良没想到的是,“没砍的树也可以换钱”,他很快就贷到了需要的资金。据悉,自该县开展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后,仅林业抵押贷款一项,全县就有91宗,涉及林地面积23.07万亩,贷款金额3.28亿元。

  “合意贷款”是该县撬动农业金融改革的另一杠杆。“合意贷款”是指金融机构认为适合经济发展的增量贷款。象州县通过对“合意贷款”的调控,减少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信贷,把资金向农业投资倾斜,鼓励金融机构落实支农惠农信贷政策。两年来,该县通过政策扶持引导,先后为象州农合行争取农业“合意贷款”近6亿元。同时,该县将支农再贷款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捆绑在一起,要求申请使用支农再贷款资金的金融机构,资金投向必须以农户为主,有效解决了支农资金不足的问题。

  为让农民“贷得起、还得上”,该县进一步加强对涉农利率定价指导,不断降低农户及涉农企业的信贷成本。2011年至2013年末,仅象州农村合作银行贷款利率平均上浮幅度与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5%、15%、10%,农户及涉农企业利息支出分别减少约125.54万元、74.21万元、91.65万元,今年更是有望实现低于往年平均值。低廉的融资成本,使得农民敢借、敢贷,使惠及“三农”的农村金融改革工作深入人心。

  伴随着上述数据增长的是,该县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改革的针对性和宣传引导,让政策通俗易懂,让农民懂贷、会贷。县妇联、人社局、财政局联合开展了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业务,介绍和推荐金融机构对全县农村妇女创业和发展生产提供信贷资金支持,目前,全县累计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4114户、发放贷款金额达8412.17万元;针对岗失业人员贷款无门难题,该县财政部门开辟了“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由县人社局提供担保基金作为担保,并按季对借款人给予全额贴息补贴,截至今年上半年,累计为下岗职工,发放“再就业基金”128万元。

  该县通过开展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创新推出以土地租赁权作抵押担保的贷款,让农民明白“土地也可以估价”。为了盘活土地里的“隐形钱包”,该县专门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合作社、经济能人可以通过服务中心租赁农民经过确权的土地。

  为探索建立金融支持和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该县还先后出台了《象州县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印发象州县涉农贷款奖励暂行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象州县政银企合作制度的通知》等30多个基础性文件,逐步形成有利于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金融改革试点工作有序健康开展。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