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养殖场从山弄里搬出来以后,我卖的羊肉每斤都比以前多得5元钱。现在政府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们屯里的人都愿意往外搬迁。”6月12日,在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华善村单玲屯,村民兰武民早早地就把自家的羊圈“安”在了未来“瑶族新村”的地盘上,率先尝到了搬出来的“甜头”。在六也乡党委书记唐艳展开的规划图上,该“瑶族新村”呈三级阶梯分布,一字排开的房屋规划井然有序,篮球场、图书馆、生态广场等民生工程赫然在列。“我们这里靠近二级路,以后把村民召集起来组建一个养殖合作社,将是一条致富的好路子。”唐艳对新村充满了期待。
六也乡瑶族新村位于华善村东外屯(大化至巴马二级路旁),规划用地13亩,新村涉及瑶族农户52户263人。目前,该新村建设已完成土地勘察、平整及项目前期规划工作。而以上景象,是大化县自2011年以来谋求精准扶贫、生态搬迁、改善民生之路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大化县创新扶贫工作思路,将易地扶贫搬迁与城镇化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产业开发结合起来,把不具备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搬迁到生活条件好、发展空间大的地域进行“无土安置”,让搬迁户在项目建设、产业开发和浓厚的商业气息环境下,获得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着力解决贫困问题,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向往美好生活是人类的共性,贫困农户的这种愿望更加迫切。所以,如何精准扶贫,让扶贫发挥良好效果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县委书记韦朝永一语中的。在寻求精准扶贫易地搬迁的方式上,该县积极探索,采用了依托城镇集中安置和就近搬迁集中安置两种方式,将贫困群众搬迁到交通较为便利、生产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的地域。
大化县有贫困人口14.8万,大多处于大石山区,人均耕地不足0.7亩,石漠化严重,是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的国家重点扶贫贫困县。该县在调研中发现,易地扶贫搬迁是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因此,该县在县城西北处规划出3158亩土地建设新城,计划安置1.5万户6万人。其中,易地扶贫安置5000户约2.3万人。截至目前,一期工程第一批960户入迁安置用房已完成抽签选房,二期工程各项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该项目分三阶段实施,总建筑面积290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49.87亿元。据了解,易地扶贫搬迁与城镇化相结合,依托了城镇化成熟的市政设施,扩大了城市容量,拉动城市消费,促进城镇化发展。
离开了土地这个农民的命根子,搬迁户如何能够搬得进、住得下、能致富。大化县党委、政府早把问题考虑在前头,将“居住、商业、文化、旅游”四位一体进行整体定位与规划,并在试点工程配置了建材交易市场、民族工艺品交易市场等商业区,促进搬迁农户充分就业,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确保入迁农户有稳定收入。
立了收入的台子,有了致富的路子,搬迁户的就业技能就显得尤其重要。该县积极创建培训基地,先后建立了县级农民工转行就业培训基地、5个职业技能定向培训点和13个特色产业培训基地,为搬迁户开展专项技术集中培训,增强搬迁群众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成功率。“我不担心搬出去以后找不到钱,我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兰武民自信地说。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大化县]着力发展现代特色生态农业
在土地稀少的大石山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可谓步履维艰。面对种种制约,大化瑶族自治县立足实际,着眼绿色、健康、安全等因素,着力推动现代特色生态农业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喜人的成效。 【详细】
[大化县]达悟村整村推进开发扶贫扎实有效
3月30日,笔者从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政府了解到,该镇达悟村整村推进开发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详细】
[大化县]申报“中国长寿之乡”通过认证
日前,大化瑶族自治县申报第二届“中国长寿之乡”工作通过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专家组认证。 【详细】
[大化县]完成早春蔬菜种植3万多亩
为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化瑶族自治县今年春耕生产早计划、早部署、早行动,早春蔬菜种植面积达3.25万亩。当前,全县早春蔬菜生产如火如荼开展。 据了解,该县采用“菜-稻-菜&rdquo 【详细】
[大化县]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11万人
近年来,大化瑶族自治县坚持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采取政府组织输出与民间组织输出相结合的方式,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广东等发达地区输送。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