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5月21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 陈 强 李红军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核心提示

  屯里有屯级事务管委会、身边有致富模范做“教科书”、村里有技能培训“加油站”……近年来,田阳县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贫困群众挖穷根、摘穷帽增添后劲。截至4月底,该县贫困人口为6.32万人,比2011年减少6.79万人,年均减少1.7万人。

  屯级“管委会” 建新农村有管家

  “这是对子孙后代都有利的好事,先拆我家的!”就凭着屯事务管委会副主任罗志坡的这一句话,田阳县那满镇露美村布露屯的基础设施改造顺利了不少。

  不过,罗志坡这个管委会副主任,既不是公务员,也不是村干部,而是一个不拿工资的“官”。

  2013年5月,露美村开始了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少不了涉及拆迁。“全村1400多人,只有5名村干部。”露美村党总支书记黄俊表示,如果只依靠村干部开展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田阳县在推进新村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基层组织网络,在选优配强村级“两委”班子的基础上,设立屯级党组织,弥补了村级党组织因管辖面广而管理难到位的弱点。同时成立屯级事务管委会,打通政府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因此,布露屯屯级事务管委会应运而生。屯级事务管委会在屯级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25名委员全部由村民从屯内选举产生,做人“热心、公道”的罗志坡被选为副主任。“罗志坡们”熟悉情况,而且在屯内有威信。经过一户一户做思想工作,难题迎刃而解。

  基层组织体系得到强化夯实,新农村建设推进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不到1年的时间,露美村旧貌换新颜。

  目前,该县已设村级党委11个、村级党总支部16个、村级党支部129个、屯级党支部170个,有个246个自然屯成立了屯级事务管委会。

  身边“教科书”

  致富路上有人带

  田阳县坡洪镇双达村地处石漠化严重的大石山区,在“九分石头一分土”的贫瘠土地上,村民只能靠种玉米为生,而玉米的产量往往还不够1年的口粮。

  走出大山谋生活,成为党员黄全勇的选择。几年下来,黄全勇通过在右江河谷承包土地开展特色种植脱贫致富。

  2014年,双达村实施生态移民,整村搬迁至县城周边。黄全勇作为党员致富示范户,成为了群众身边致富的“教科书”。

  在他的带领下,几户搬迁村民来到百育镇承包土地种植芒果。如今,芒果已经开始挂果,村民们也走上了致富路,“不用像以前那样数着玉米粒过日子了!”村民说。

  为了鼓励党员带头致富,自2013年开始,田阳县设立困难党员创业基金,扶持有创业想法和能力的农村困难党员发展产业。

  通过党员创业模范的示范带动,大批返乡农民工和在家务工农民通过规模种养、兴办企业致富。两年来,该县扶持了76个农村党员创业,涌现出一大批农村党员“致富带富能手”。

  同时,这些党员又带出一批“农村经济能人”。如今,该县已有“农村经济能人”7500多人,平均每个村就有50多名“农村经济能人”,真正实现“致富一人,带动一片”目标。

  村级“加油站”

  技能提升有保障

  “县里的老师每次来上课,群众都把教室挤得满满当当。”坡洪镇双达村覃志明说,今年2月,田阳县总工会在该村的移民搬迁点建立起工会工作站,定期对村民开展职业技能、维权知识等培训,很受大家伙欢迎。村委会的办公室,便“兼职”成了培训基地。

  在田阳县,类似这样的村头培训基地并不少见。

  该县结合贫困村屯田地少,村民群众外出务工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在村屯内建立“农民群众培训基地”。通过定期对农民群众进行思想教育、政策宣传、技能培训等,全方位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

  而培训基地,俨然成为农民致富技能提升的“加油站”。

  2011年以来,该县累计投入劳动技能培训资金2450.14万元,累计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超过5万人次。同时,还培育了一批如“芒果大王”莫文珍等在群众中颇有影响力的“土专家”“田秀才”。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