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现状如何”“怎样才能确保精准扶贫”……今年6月份以来,资源县政协组织该县农业、林业、畜牧、扶贫办、科技等部门深入基层一线、村屯农户家里把脉问诊扶贫开发良策,全力推进精准扶贫惠民生。
资源县是“十二五”规划自治区贫困县,被列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之一,是典型的贫困高寒山区县,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扶贫攻坚任务艰巨,被喻为难啃的扶贫“硬骨头”。
在“十二五”新一轮扶贫攻坚之中,该县着力创新扶贫机制,通过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管齐下的扶贫格局,引导全县21个“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工作从“输血”向“造血”转变。该县21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3119元增加到2014年的5320元,增长70.6%;贫困村公路建设里程153.22公里,20户以上的自然村100%通路;全县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60619人减至2014年的40724人,90%以上扶贫对象有稳定收入来源,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73元以上。
“现在村屯公路修好,交通方便了,山里的松树、杉树、竹子的价格成倍地涨。如今外出务工的人也少些了,大家在家搞起产业,每家每户都种有致富产业——— 玉竹。”梅溪镇咸水口贫困村村民蒋民生说起扶贫面貌改变一脸喜悦。
该县瓜里乡实施竹鼠养殖扶贫,在全乡扶持竹鼠养殖场28家,共养竹鼠6万余只,家庭式小规模养殖场都是贫困户。养殖场的总负责人莫小碑介绍说,现在竹鼠价格好,每公斤可以卖到200多元,竹鼠养殖已成为该乡一大富民强乡的支柱产业。
为做好“十三五”扶贫开发工作,该县总结吸取“十二五”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经验,集中力量,整合资金,着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大力推行“农民合作社”产业精准扶贫模式。
“我们盼政府能够在技术上多给予指导,销售渠道方面给予帮助拓宽。”据该县梅溪镇茶坪村支书杨忠锐介绍,茶坪村目前发展的产业主要是土当归、白芨和石羊,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非常高。
已被定为“十三五”贫困村的瓜里乡大坪头村,该乡发动村民试种铁皮石斛,这种植物具有多种药性,能降血压,提高免疫力等功能。据当地村民介绍,铁皮石斛鲜花市场价每斤可以达到1500元,干花市场价每斤在6000元左右。在现场,调研组鼓励致富脱贫户带动当地贫困户一同种植,尽快使当地贫困户们脱贫致富。
通过调研,该县计划在“十三五”期间,通过因地制宜创新扶贫模式,细化帮扶方案,把抓产业促发展和改善基础设施作为工作重点,致力于探索建立政府政策扶持体系、部门帮扶服务体系和干部结对帮扶体系,实现由“输血救济”到“造血发展”、“各自为战”到“连片开发”的精准扶贫方式转变。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广西石漠化地区干部群众谈如何牵精准扶贫“牛鼻子”
“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在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记者近日前往当地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多个不通路的自然屯,探访干部群众如何牵住精准扶贫“牛鼻子”。一些干部群众认为,外出务工仍是当前脱贫不可替代的主渠道,期盼能有更 【详细】
广西创新机制发力精准扶贫 实现“四到县”
扶贫工作“上头热、下边冷”,政策、措施落不到实处,不见成效;扶贫项目“失准头”,上头给的,不一定是下面需要的;扶贫资金“撒胡椒面”,钱怎么花,下面没有发言权……针对以前扶贫开发不实不准的种种现象,广西着力推进扶贫机制创新,全面落实责任、权力、资金、任 【详细】
[都安县]凝心聚力 推动精准扶贫向纵深挺进
孟夏时节,在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镇兴利村头亮屯,清澈的水塘、粉刷一新的民居、明亮的路灯,还有特色农业示范区内红彤彤的火龙果,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这幅画卷,展现了该县党委、政府60年来带领全县人民摘穷帽、拔穷根的辉煌成果 【详细】
刘 榕:精准扶贫 发展大石山区经济的思考
大石山区土地贫瘠,耕地面积少,干旱,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农民文化基础差,生产技能少。农村底子薄,生产力低下,农民增收渠道少。经过多年的扶贫,面貌有一定改变,但距离国家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目前扶贫工作进入了攻坚阶段,进入了颈瓶。要推进扶贫工作,加 【详细】
广西: 耕地占补和后备资源开发攻坚战打响
为切实保障我区年度建设用地占补平衡需要,日前,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要求在全区开展耕地占补和后备资源开发攻坚战,规范耕地占补平衡,严格落实“占一补一、先补后占、占优补优”,今年锁定完成新增耕地占补指标1万公顷以上、提质改造3000公顷以上的目标任务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