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植扶贫资金产业项目,促进贫困户增收,近年来,德保县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采取“以奖代补”和联合经营两种方式对在册贫困户进行扶持,确保贫困户都有增收项目。
该县投入补助资金86.8万元,奖补全县建档立卡在册的扶贫对象248户。奖补项目范围涵盖脐橙、甘蔗、烤烟、秋冬菜、田七、软枝油茶、火龙果、中草药,林下养鸡、种桑养蚕等10种种植业和养殖业,项目扶持范围不再局限于产业开发扶贫项目,而是扩大了扶持的种类,调动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该县以“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蛋鸡养殖项目为契机,推广“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鼓励贫困户用扶贫产业资金入股公司(合作社、扶贫龙头企业)发展产业。组建理事小组,参与公司管理,凭股份分红。
“以奖代补”和联合经营扶持方式减少了招投标环节,降低了项目建设成本,对财政专项扶贫产业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更安全、更准确、更有效。 □韦 桂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补齐扶贫开发“短板”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讲话,为具体抓好下一阶段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从广西的情况来看,至2014年底,全区还有538万贫困人口,占农村 【详细】
贵州扶贫移民九年计划:筹1600亿迁200多万人
愚公移山,可谓艰难。把200多万人移出穷山沟,难度也不小。2012年,贵州省启动了拟筹资1600亿元、为期9年、涉及200多万人口的扶贫生态移民工程。3年来,已搬迁42万人。除了让群众几乎不花钱就能住新房,贵州省还推进了配套工作:土地复垦整治,恢复生态;帮扶移民投身乡 【详细】
安徽出台生态农业产业化实施方案
日前,省农委印发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实施方案,从今年起至2017年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绿色增效、品牌建设、科技推广、主体培育、改革创新等“五大示范行动”,探索符合我省实际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打造一批示范主体、示范园区、示范市县,走出一条“产出高效 【详细】
罗城党政代表团赴百色考察 学习借鉴精准扶贫经验
8月23日至26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县委书记蒋向明、县长潘秋琳率领由乡镇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精准扶贫考察团,到百色市田阳、靖西等县进行专题考察学习,了解当地精准扶贫、生态移民工作及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学习其先进经验和技术。蒋向明说,要结合罗城的实际情况 【详细】
德保探索“以奖代补”模式推进生态乡村建设
自“美丽德保·生态乡村”活动启动以来,德保县不断推动“三化”专项工作落实,深入村屯,开展调研摸清实际民情,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商讨、优化、改进工作程序,探索乡村建设“以奖代补”工作创新模式,激发群众参与建设热情,助推生态乡村建设深入开展。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