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建设所需巨额经费如何激活农村公共文化发展机制这是不少地方政府面临的“瓶颈”问题。
过去几年中,兴业县就此展开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兴业农村人口比例达96%,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该县立足本地文化底蕴深厚、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探索“民间自办”模式,在政府主导之下,广泛而巧妙地发动民间力量参与建设,催生了农村公共文化的繁荣,使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有了质的改变。
民间资金成文化设施建设“主力”
兴业县上泉村篮球场上,明亮的灯光照着场上奔跑的人,众多围观村民发出兴奋的呐喊。
这个临近国庆的夜晚,50多岁的女老板庞声球坐在村文体中心小楼前,看着眼前的场景,欣慰地说:“咱村也像城里一样,有丰富多彩的夜生活了。”
过去的两三年,庞声球陆续捐资160多万元,发动村民捐资投劳,建起了村文体中心、灯光篮球场和气排球场,装上了健身器材、滑梯等;村里40多人的文艺队也重整旗鼓,常去外地表演。
因涉及村屯众多,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耗资巨大。在财政有限的情况下,兴业县采取政府主导、广泛发动民间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方式,解决资金不足难题。
随着越来越多像庞声球一样的企业家、经济能人、热心群众参与进来,加上政府的财政扶持,兴业县掀起了一股村镇文化设施的建设热潮。
在蒲塘镇,社会热心人士筹集资金180万元,建成了6000平方米的综合性文体活动中心;在城隍镇岭积存村,老板覃义雄捐资40万元建起了村文体中心;葵阳镇跳崆村村级服务中心总投资12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75万元……据统计,2013年和2014年,该县民间力量兴建文化设施分别占全县总投入的51%、55%,成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主力”。
在政府和民间力量的合力建设下,全县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逐步完善。据统计,目前兴业县已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08个、村级文艺舞台252个、村级图书室218个、篮球场711个,文化共享服务点210个。
民间文艺蓬勃生长接“地气”
舞台上,40岁的梁尚金多才多艺,又演小品又唱歌。生活中,他是镇里一名环卫工人。
梁尚金是兴业县洛阳镇康乐文艺团的成员。文艺团由40多人组成,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幼儿园老师、摊贩、货车司机、医生等。团队由广场舞蹈队发展而来,完全自发组织。
这支成员混杂的文艺队伍并不简单。舞蹈、歌唱、小品、地方戏、魔术……他们演出过百余个节目,可以单独承办一台县级的专场晚会。文艺团团长吴媛告诉记者,他们每年到各村镇巡回演出五六十场。
兴业县兴建文化设施、发展民间文化的良好氛围,挖掘了本地民间文化底蕴,重新点燃了民众的文化热情。近年来,各种民间文艺队伍在兴业县广大镇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将民间最具文艺才能的一群人聚集起来。目前全县共有民间文艺队328支,每年开展的文艺演出达数千场,给基层民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文艺队的队员来自民间,节目大多又是自导自演,因此接“地气”,广受村民欢迎。“我最喜欢看小品。演员们用方言讲的笑话,比电视里的还好看。”四新村一位农村大伯在村里看完演出后说。
不少村还专门成立了文化理事会,负责组织活动、筹资捐款、对外联谊等。通常是某村组织文艺演出,其他村的文艺队前来“捧场”,共同打造一台精彩晚会。
民众自发组织的节庆文艺活动和传统民俗活动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比如蒲塘镇的寒山诞、龙安抢猪炮等,都是万人同欢。
同时,民间出资赞助文化活动的数额逐年攀升:2013年是325万元,赞助演出300多场次;2014年是550万元,赞助演出500多场次;今年上半年已达381万元,赞助演出280多场次。
政府当好“引导者”和“服务者”
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民间力量的参与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引导和服务。
兴业县政府专门出台《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文化的实施意见》,从政策上优先支持群众积极性好的镇村,优先帮扶偏远镇村发展文化。
在村镇文化设施建设上,政府规划、财政投入走在前,起到了引领作用。该县整合各部门人力、物力、财力,成立镇村文化建设规划指导队,解决了基层群众开展文化建设无序无标准的问题。如今,一栋160平方米的综合楼,一个文艺舞台、一个篮球场、一支文艺队、一支篮球队……已成为各村公共文化设施的“标准配置”。
为激发民间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县里每年组织各镇村干部、经济能人、热心群众去外地先进地方参观学习。让他们认识到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不仅能丰富农村精神生活,还能改进村风民风,这样大家就更乐意出资参与。
政府还通过广泛开展“送文化”活动,实现资源下移,带动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面向农村。据统计,每年全县开展文化下乡、送戏下乡30多场次,鼓励和引导业余文艺队下乡演出500多场次,还组织了13个电影放映队,每月巡回在各行政村放映电影。
为促进农村业余文艺队发展,政府鼓励和组织文艺队进城演出,参加县春节晚会、壮乡“三月三”对歌、“南流欢歌”等大型文艺汇演,展现农村文艺风采。据统计,农村文艺队每年参与的文艺汇演超过200次,观众超过10万人次。
“只有植根民间土壤,农村文化建设才能获得真正的生命力。地方政府关键是做好‘引导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兴业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覃沛说。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武宣:综合打造生态示范村
武宣县东乡镇合群村位于百崖槽大峡谷风景区沿线,该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把生态植物园,茉莉花、茶叶生态农业园,民俗文化、革命老区文化融为一体打造生态乡村示范点。图为该村小桥流水景观。 【详细】
武宣县智能“天网”防控保平安
今年1至8月,武宣县公安局共立刑事案件722起,同比去年966起下降26%;受理治安案件1120起,同比去年2080起下降47%。其中抢劫案发案15起,同比去年56起下降73%;抢夺案发案19起,同比去年30起下降37%;盗窃案发案438起,同比去年666起下降34%。在第二季度全区社会公众安全 【详细】
武宣县落实“两个责任”见闻
武宣县一县直单位城乡规划股负责人在办理项目用地预审手续中,不及时出具选址红线图,致使项目推进滞后,影响全县投资环境;某乡镇和县直两部门在办理黄某与黄某某宅基地权属问题过程中不主动沟通协调,工作滞后造成不良后果。上述单位被予以全县通报,相关责任人被问责 【详细】
[武宣县]深挖特色游文化元素扫描 景色十里不同天
何谓一山有四季?到过大瑶山南麓武宣县的人体会颇深:春看葵花,夏游山水,秋赏红柚,冬览庄园。一句话概括:春夏秋冬全有景,一年四季各不同。 近年来,各种类型的农家乐、山庄鳞次栉比地出现,不可避免地带来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也给游客带来审美疲劳。“必 【详细】
[武宣县]中央、自治区媒体采访团聚焦武宣稳增长和服务民生经验
8月19-20日,10家中央、自治区媒体组成的采访团走进武宣,调研采访“稳增长促发展”和服务民生工作典型经验、成效及亮点。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