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7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陈贻泽 吴凌平 黄海峰 戴连升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62841445894168194.jpg

蒙山县蒙山镇程村循四季更替依次种植油菜花、荷花、向日葵、格桑花,形成美丽的“四季花海”。图为近日一群外地游客在“四季花海”里留影。 吴凌平/摄

  每逢周末,一群群来自梧州和大桂林旅游圈的游客,携老带小,驱车到蒙山乡村“串门”,观民俗、赏花海、摘鲜果,体验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和绿色经济的乐趣。

  “青山环抱、绿水长流,优美生态就是我们的竞争力!”蒙山县委书记阳永煊说,在“生态立县、特色兴县”的实践中,作为国家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县,蒙山力促生态乡村与旅游特色名县建设良性互动,遍地开花的生态乡村、星火燎原的乡村旅游,以及融合的绿色产业,正转化为区域发展的动力。

  生态种养“热”起来

  深秋的蒙山县新圩镇古定村,红红的柿子挂满枝头,满山花果飘香。今年国庆假期,村里迎来3000多名客人前来摘果游玩。

  古定村种植柿子5000多亩,是远近闻名的柿子专业村。曾祥日是土生土长的古定村人,大学毕业后,他先到广东“闯荡”两年。看到家乡的生态资源发挥还有空间,他回乡创业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种植户年年增产不增收,主要是没有进行深加工。”2013年,他回乡创业——建设柿子加工厂,当年就建成投产,每批次可生产柿饼成品4吨。“今年产值将超200万元。”曾祥日说。

  农产品竞争力的背后,是种植户对生产标准化、高质量的追求,农产品越让人放心,越能卖出高价。当地群众深谙此道,并在“放心”上下足功夫。如今,古定村的柿子都按无公害标准栽培,获得有机种植基地认证,实现“生态种植-原味加工-运输销售”一条龙,今年该村柿子总产量两万多吨,人均纯收入1.5万元。

  最近,尝到甜头的曾祥日试水“互联网+农业众筹”模式养殖土鸡。“仅两天时间首批100只土鸡早被定购一空。”接到订单后,曾祥日安排农户养殖,并且免费提供柿饼皮以及红薯皮给农户作为土鸡的食物,确保土鸡养殖的原生态。

  “建设生态乡村,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农村产业可持续发展,才能推动‘生态乡村’活动深入开展。”县长宋彤宇说,蒙山引导群众发展生态农业,构筑绿色立体循环的种养模式:在山上造蓄水林,建成蓄水林园;在山中种果,建成精品果园;与发展乡村旅游开发结合,建成花园式新农村。

  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对生态种养进行扶持奖励,全县有桑蚕、水果等生态种养村65个,13家企业获QS质量认证,全县砂糖橘、无核黄皮、百香果、火龙果、红心蜜柚、葡萄等水果种植面积达10万亩,水果总产值1.9亿元。

  生态种养让村屯富裕起来,村民们积极美化家园,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古定村建成农村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中心和大型沼气池,群众自觉把烂瓜果放入沼气池,转化成沼气和生态肥。目前,该县沼气池、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覆盖率达80%以上。

  乡村休闲“活”起来

  10月16日,记者从蒙山县城驱车出发,走到321国道蒙山镇北楼村路段,被一片花海迷住了。

  公路右边是向日葵,从路边一直铺到远处的山脚下。公路左边全是格桑花。

  种花造景,生态富民。走进村民黄展理的小卖部,一排土特产货柜让人眼前一亮:蜂蜜、柿饼……农家最普通的物品成了游客眼中的稀罕货。“游客如碰上村里杀土猪,也会买上一点,甚至连桑果酒也要。”黄展理说。

  绿水青山,让乡村休闲旅游成为蒙山的朝阳产业。

  长坪村是梧州最有特色的瑶族村落,70多户民居依山而建。青石板步道、瑶乡风雨桥、民俗广场,辅之叠石嶙峋的河岸及岸边摇曳的翠柳、瑶乡土楼……一个别具特色的“水韵瑶寨”。

  现在,“水韵瑶寨”正朝着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目标迈进。黄善兰利用自家的房屋开了个瑶家饭馆,独特的瑶家菜肴让生意红红火火。

  群众纷纷参与分享“生态红利”:涌现出夏宜瑶族乡“醉美瑶乡”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等一批特色旅游区和天鹅湖家园等一批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还有村民搞起了农产品加工、工艺品制作,形成家庭农场融合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态势。

  该县与桂林携手共同开辟“微旅游”新市场。今年前三季度,该县旅游人数超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亿元,乡村旅游占旅游业权重达到62%,以旅游业为支柱的第三产业实现产值13.9亿元,同比增长17.3%。

  特色城镇“靓”起来

  生态乡村建设不但造就越来越多的“绿、富、美”,更为蒙山建设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增添新动力,倒逼城镇转型。

  农村垃圾处理,是生态乡村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该县在8条主干线、5条支线上定点设置垃圾桶,向社会购买服务,每天派出清运车辆进行作业,清运量占全县生活垃圾产生量的80%以上,实现90%的农村生活垃圾统一清运、统一无害化处理,是我区第一个实现“县域农村垃圾机械化清运”的县。同时建设实时监控平台,进行全程监管。

  县城不大,却有太平天国、西炮台等5座各具特色的公园,成为蒙山城镇化建设中看得见和品得出的“乡愁”。

  湄江像一条玉带,刚流出大山,就进入县城。河上自然有桥,到了蒙山,不可不去长寿桥。那可是一座文化艺术长廊,需要放慢脚步细细欣赏。10月16日晚,记者走上桥头,看到高悬的一块匾额上书“长寿桥”。牌匾下的红柱上,刻有梁羽生撰写的对联:“长剑高歌湄水长虹辉剑气,寿星微笑蒙山寿域应星文。”

  长寿桥最早建于明朝。重修长寿桥是蒙山把整个县城按国家4A级景区标准建设的一项内容。该县以生态乡村建设倒逼城市转型,充分挖掘丰富的人文和历史资源,将发展生态旅游与建设特色城镇融合起来,加快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目前永安古城旅游综合体正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集观光、游乐、休闲、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项目。其中,旅游商业步行街借鉴宋城建筑商业古街的建筑风格;滨江公园以湄江为载体打造贯穿县城的绿化带;永安古城文化景区以太平天国封王建制地文物遗址为中心,建设遗址区、博物馆和纪念园区。

  记者在湄江沿岸综合整治工程现场看到,蒙山重写“山、水、城、人”关系的新篇章已经揭开,百姓在江岸漫步,观景、觅诗、赏画,怡然自得。

  蒙山,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乡村典范,一个“水清岸绿、天蓝气净、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宜居小城,在向我们召唤!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