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04日 来源:桂林日报 作者:刘倩 毛登峰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边搞生态农业,边做生态旅游,现在我们村的农民没人愿意出去给别人打工,都愿意坐在家里当老板。”11月1日,听了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村民朱培铭一番“自夸”,记者决定跟随他去村里一探究竟。

  当天正值周末,通往红岩的道路两旁,金灿灿的月柿缀满枝头。在村民家家户户的花园式“小洋楼”前,停满了各地牌照的私家车。一拨又一拨游客穿梭在村民的月柿果园里,品瑶乡月柿、赏柿园风光,就像在逛景区公园。

  一群来自青海的游客在朱培铭家里坐了三桌,“吵”着要吃恭城油茶。游客王女士说,他们想来桂林最好玩的地方,在网上一搜就搜到这里啦!

  “这已经是我在国庆节后第三次带团来红岩村了,每年这时候红岩旅游就红得不得了。”带他们来的导游蒋园园说。

  朱培铭边打油茶边跟记者聊:“从2003年村子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后,村里成立旅游协会,全村近百户家家经营农家乐,农房摇身一变成饭店。一楼是‘餐厅+土特产商店’,楼上是宾馆,统一制定指导价。谁家客人来多了,就匀给其他村民,不吃独食,走共同富裕之路。”他扳着指头跟记者算一笔账:家里6间客房,周末、节假日总是爆满,一年下来光“住”就能赚出10多万,家里自制的腊肉、柿饼等土特产,游客一年买走好几千斤。再加上餐饮经营,靠乡村旅游一年赚20万元妥妥的。

  记者一了解,2014年红岩村全村接待游客有20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万元,其中旅游收入约占60%。“你说,这绿水青山,可不就是金山银山吗”他笑言。

  靠“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积累“第一桶金”的恭城人,积极寻求与生态紧密关联的创富新契合点“生态旅游”就是其中的生动实践。从“生态乡村”走向“富裕家园”,恭城人并没有让“生态文明”建设掉队。许多村像红岩村一样,90%以上的沼气入户,使用清洁能源;组建了保洁队伍,实现垃圾、污水处理全覆盖。

  “生态是恭城的生命线。”恭城县委书记程权说,越来越多的恭城农民靠发展旅游持续增收,实现了“三个转变两个就地”,即果园变公园、农家变旅馆、农民变老板和村民就地就业、就地城镇化。如今,走上“生态乡村”发展之路的恭城农民,守土不离乡照样可以享受城市文明,在全国农村生态经济发展上进行了成功的探索,荣获联合国“发展中国家农村生态经济发展典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