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09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作者:陈德仁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行驶在黄金水道黔江的船队

繁忙的双狮码头货运

气势宏伟的大藤峡晨光

 

武宣打造内河港口的战略举措正显示出强大的感召力。图为二塘樟村物流园(陈德仁摄).jpg

武宣打造内河港口的战略举措正显示出强大的感召力。图为二塘樟村物流园

  本网武宣讯 (通讯员 陈德仁摄影报道) 一条是连接工业柳州的柳江,一条是连接来宾的红水河,两条江河汇成了奔腾百里的黔江,顺势直下珠江流域。武宣县就处在这条黄金水道的“咽喉”,占据了桂中经济圈和西江经济带的风水宝地。素有广西“金腰带”之称的黔江航道横贯全境,承载着武宣44万人的希望,孕育着仙城1739平方公里的蓬勃生机。

  风生水起的仙境

  从金鸡乡水路南下,到处是仙境般的人文历史,让你感受到仙城文化的深厚沉淀。

  在柳江、红水河汇入黔江的金鸡乡三江口,新石器晚期和宋代武宣县城遗址见证了武宣从西汉时开始置县,距今离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黔江北岸勒马古城遗址是汉武帝平南越王驻兵的古城遗址,建设有武宣最早的汉代商埠。

  从勒马入口,到桂平市弩滩出口的河段是广西最大、最长、最著名的大藤峡。

  由于武宣位于八桂腹地,水可航陆可行,大藤峡成为武宣壮观秀丽的河道峡谷风光。也成为中国明代历史上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瑶族农民集中活动的发祥地。

  建于明朝初期的西街渡口码头,是广西古码头的典范,是黔江这一黄金水道的活化石,是武宣县的城市地标。经过600多年的风吹雨刷,明清直至民国时期的繁忙景象依然历历在目。

  勒马古渡兴盛于清朝中期,沿江而上,成规模的青石板重现了当年来往船只林立,商贾云集的码头盛况。

  陈家岭明代古营盘、旧县村武仙县城遗址、西街渡口、勒马古渡和明代古营盘和巡检司驻军地——一系列的遗址成为研究中国渡口沿革史的标本。

  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览大藤峡后写下了著名的《大藤峡游记》,赞美了大藤峡雄伟壮观神奇的山水。

  历史悠久、风光秀丽、人杰地灵的仙城文化正在被一代代的武宣人继承和发展。

  独具特色的资源

  武宣有广西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

  武宣县是一座历史悠久、风光旖旎、充满诗情画意的桂中名城。有中国罕见的地上峡谷风光百崖大峡谷、山雄景美的水上峡谷大藤峡、集千家岩之奇,万家洞之美的地下峡谷犀牛洞。山险、水秀、石美、洞奇,自然风光令武宣名闻遐迩。

  民间艺术壮师戏、翡翠舞、蝴蝶舞、龙宫水族群舞等中国唯一的壮族娱乐性舞蹈在传承光大。仙人山、八仙天池、仙女散花等仙城文化景观随处可见。这些保存较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貌成为全国独树一帜的仙城文化。

  武宣是中国观赏石之乡,下莲塘村是中国生态文化村和广西特色文化名村,葵花景观是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美丽田园, 三里街、洛桥村、下莲塘村、雅岗村、樟村是广西第一批传统村落。有广西“生态名村”示范点码头村、广西最大的黄肇熙庄园和陈步高庄园群十多处。

  武宣旅游气候宜人,一年四季可入境旅游。是观光、采风、休闲、疗养、科考、探险的理想之地。

  武宣有广西得天独厚的物产资源

  武宣怀揽广西丰腴宝地桂中平原。是国家商品粮、糖料蔗生产基地、是广西最大的玉米杂交制种和百万头生猪调出大县、是来宾市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优质谷、糖蔗、水果、食用菌、肉牛、茶叶成为打造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六大特色产业。食用菌、胭脂李、牛心柿、双髻龙茶、红糟酸等特色“仙品”享誉国内外。

  武宣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铅锌、重晶石、白云石等25种矿种,矿床矿点68个,工农业丰厚的资源为黔江“黄金水道”繁荣发展夯实了基础。

  武宣有广西四通八达的交通资源

  在陆路,纵横南北的209国道、武宣至来宾、武宣至平南等三条二级公路,柳州至北海、平果至梧州两条高速公路汇集武宣,即将竣工投入使用的高速路进城连线跨黔江特大桥和在建的武宣黔江马王大桥。便利的公路缩短了武宣与其它省份沟通交流经济的距离。

  在水路,黔江上接柳州、来宾,下通港澳,成为引人入胜的西南出海通道地标美景;吞吐着武宣境内无数的河流,连接着勤劳的西江,形成了联通大桂中经济区与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区域性内河港口枢纽,是西江水系内河航运最具特色的路段。

  武宣陆路和水路的优势催生了蔚为壮观的港口码头。沿江建港优质深水岸线达16.20公里,20多个港口码头和近50个泊位鳞次栉比。二塘樟村、双狮巨龙、港务等码头等是来宾、柳州具备集装箱装卸功能的规模型码头,常年可停靠2000吨级以上船舶。武宣拥有运输船舶112艘,运力和港口吞吐量占来宾市的七成以上,年年稳居来宾内河航运中心的“老大”地位,在“柳来河”港航一体化中起到“半壁江山”的作用。

  1962年,武宣县交通运输局成立,从此拉开了全县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的新序幕。目前,142个建制村已通水泥路600公里,路通率为98.6%。发展运输道路运输和货运企业30家,客车和货车1500辆。

  日趋壮大的产业

  黔江黄金水道托起一条经济命脉,串起了武宣百里生态画廊,承载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黄金水道为武宣输送了黄金机遇。武宣县利用珠江和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大藤峡工程开工建设的时机致力于创造黄金作为。当前正在以黔江为墨,以港口为笔,把力量聚集在港口,把资源汇集在沿江。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以城育港。

  “以港兴运”融汇大流通

  浩荡的江水,铁臂林立的港口,上下穿梭的货船,刷着英文字的集装

  箱,一个个错落有致、功能齐全的物流园、码头港口是武宣最具竞争力的港口标志。 双狮、黔江、广峰矿粉公司、白云石粉厂、八宝新型材料厂等二十多家沿江企业、码头繁忙的景象印证了武宣县抢抓时机建设港口码头及临江产业带,积极与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对接的正确性。

  2011年11月28日,广西武宣平安港务有限公司码头集装箱定期班轮首航。“水上快吧”结束了桂中地区无标准化、专业化作业集装箱码头的历史,武宣县成为桂中唯一具备集装箱装卸业务的第一港。每年装卸650多万吨,4万个集装箱的钢材、白糖、矿粉、白糖顺流而下,煤炭、玉米等回头货逆江而上。

  占地面积1000亩的二塘樟村作业区和物流园规划建设3000吨级通用泊位6个,设计吞吐能力400万吨。规划占地面积500亩的武宣港区龙从作业区拟建设6个3000吨通用泊位,设计吞吐能力350万吨。年吞吐能力1000万吨,年税利1500万元。双狮、巨龙、港务、独岭、樟村码头成为来宾、柳州首屈一指的码头。

  二塘朗村、武宣陈家岭、三里勒马等便民生活码头渡口是来宾市最热闹繁忙的便民生活渡口。使之成为武宣新的经济增长点。

  立足武宣,服务桂中,背靠黔滇,面向广东,辐射全国的区域性枢纽港区初步成型。吸引了中远、中海和中外运等国字号大型物流企业内外资金、货运等物流元素。未来5年,武宣港将实现年货物吞吐量1000万吨,跻身广西重要的内河港口。

  “以运促业”构建大市场

  开放合作,提升了武宣经济升级版新支撑带的战略思维。

  克难攻坚,武宣正在做活“水文章”,发力建设以运促业的大市场。

  县城中心港区各作业区实现公路、水路联运,以港口为枢纽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形成。面积16.53平方公里的武宣县城东轻纺、河西矿产品加工、黔东制糖循环经济、黔西建材“四园”入驻企业80家。目前,该工业园区是广西A类园区。

  2015年1月15日,总投资15亿元、年产24万吨的武宣正大饲料有限公司饲料生产线一期项目投产,为该县刷新了奋力拼搏的一幕。

  这里,形成了基础雄厚的产业区。白糖贸易、水泥建材、矿产品深加工、船舶修造、水上加油等产业集中布局,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创新走廊。

  这里,位于桂中重要“水上门户”的A类工业园区和水运成本低廉成了吸引外地资金的“利器”。华润水泥、中金岭南矿业、正大集团、英糖食品等一批海内外大型上市企业先后入驻武宣,总投资达40亿元。直接带动了武宣城镇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城镇发展承载力。依托黔江黄金水道的优势形成了制糖、矿产冶炼、建材、林产品加工、农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六大产业,推动了沿江产业带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如今,一个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临江临港产业带已具雏形。武宣成为桂中地区水陆联运的中转港口和集散平台,西江黄金水道重要节点城市的战略构想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以业兴城”建设大武宣

  依托大港区、大物流、大园区、大市场,武宣作出构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建设一批以生产服务型为主的物流园的决定。

  港为城用、产因港聚、城以产兴,一个以工业为主导,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达的内河港口城市和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在悄然崛起。

  武宣县全力开发建设城东新区。依托大藤峡水电站建设后形成的七星河和仙湖的景观带,用5至8年的时间使县城面积再增加6平方公里。充分展示武宣县城新貌及特色山水文化,成为富有活力的城市综合功能新区。

  2011年,武宣县工业化率首次突破1,第二产业首次超过第一产业的增加值,这是农业大县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突破,也是向工业县根本性转变的里程碑。以港口经济为重要引擎,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拉着武宣在小康社会路上加速奔驶。

  黄金水道建设的发展促使美丽的仙城在城市框架延伸、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已展现出一幅现代化园林生态城市的秀美画卷。在西江战略进程中,大港区、大物流、大园区、大市场、大旅游的“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武宣县,将给珠江和西江经济带注入更加壮观的新活力!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