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08日 来源:贺州日报 作者:吴伟红 黄有谷 刘飞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昭平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如何精准施策,切断致贫返贫的根源昭平县结合地方产业特色,不断探索产业扶贫发展新模式,逐步形成“三统一分”(即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资金支持、统一市场销售、分村布点种养)的产业帮扶新机制,制订精准到村、精细到户的扶贫清单,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为全县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提供路径支撑。

 

  统一技术培训为贫困户“造血”

 

  “谷雨过后,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升高,茶园将迎来小叶蚕虫的爆发期,茶农要及时对茶树进行修剪。”4月20日,在昭平县走马镇将军峰西坪有机茶园,昭平县茶叶办的茶叶专家何宗书正在给30多名茶农讲解春季茶园管护知识。

 

  昭平县按照“扶贫先扶智”的思路,大力实施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培训工程,提高贫困群众综合素质,增强致富技能,提升发展能力。整合县职业技术学校、农业局、农机局、人社局、茶叶办、水果办、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以及农村乡土人才等力量,采取“定点+巡回”的培训方式,围绕特色农业、生态养殖、健康养生旅游等产业发展,免费对贫困户劳动力开展产业发展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户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今年以来,已开展各类培训班近100期,培训1.8万人次。

 

  统一资金支持解贫困户燃眉之急

 

  “有了这2万元的小额信贷启动资金,发展食用菌产业,脱贫一定是没有问题的。”昭平县五将镇仁德村新屋组的黄学钦说,今年他想发展食用菌产业,但资金却困扰着他。后来,驻村干部了解情况后,帮助他申请扶贫办的小额贴息贷款。

 

  昭平县健全金融服务网络,建立完善县级扶贫开发投融资主体,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在贫困地区设立网点,尽快实现贫困村金融便民服务点全覆盖。加快推进贫困地区诚信体系建设,提高农户信用意识,全面开展贫困村和有信贷需求的贫困户评级授信工作,改善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环境,落实自治区财政资金金额贴息政策、妇女创业贷款等金融帮扶政策。同时积极探索“政府+金融+企业+贫困户”的合作模式,由贫困户向银行申请贴息贷款,所获贷款交由企业统一管理,并根据企业自身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使用。

 

  统一市场销售让贫困户吃下“定心丸”

 

  一条清澈如镜的小溪,贯穿一块块水田。近日,笔者来到昭平县仙回瑶族乡古盘村,村民罗国锋和妻子在刚采收的黑木耳田里种水稻。他告诉笔者:“这两亩田一年有2万元入账,今年计划再种植10亩。公司按每斤干木耳25元收购,今年收入会更多。”去年,在广东务工的罗国锋回乡,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从天润公司要了2万棒黑木耳菌棒,在公司技术员的指导下,黑木耳喜获丰收。

 

  昭平县引导贫困户在发展产业前就与企业或合作社签订购销合同,由企业根据合同统一收购、加工和销售。这样可以将原本松散、抗风险能力弱的贫困户与企业捆绑起来,依托企业与专业合作社丰富的市场资源和对市场的把握能力,降低贫困户的市场风险、解除其后顾之忧,防止贫困户因市场波动等因素返贫。

 

  分村布点种养,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从2014年开始在仙回瑶族乡发展食用菌示范基地200亩,到2015年的600亩,今年昭平镇、走马镇、凤凰乡、黄姚镇、北陀镇等食用菌的规模达到1500亩,全部提供技术支持和保底收购,给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天润仙回食用菌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小平告诉笔者。天润公司食用菌产业是昭平县探索实践“龙头企业带富、规模基地托富、互助合作共富、开放招商致富”的扶贫产业开发的新载体。

 

  结合昭平县传统产业布局和各地资源优势,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商则商”的原则,选准产业,抓好扶贫产业规划,注重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系统性,既要“长、中、短”期结合,又要“种、养、加”结合,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惠及广大贫困地区群众。例如,在昭平镇、走马镇、五将镇等茶叶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着力发展茶叶产业;在黄姚、樟木林等乡镇依托黄姚古镇的优势,鼓励贫困户主动融入旅游产业,通过开办农家乐、销售旅游产品、提供旅游服务等途径尽早脱贫;桂江流域的乡镇则依托桂江良好的水质和生态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生态水产养殖业……

 

  目前,该县有茶叶、水果、食用菌、中草药等各类特色基地35万亩,并促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业集中,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