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屯原来居住地在大石山脚底,房屋矮小拥挤,屯内道路狭小,雨天到处积水,垃圾成堆,交通不便,饮水困难,生活条件艰苦。按照政府的要求,我们屯现在搬到新的住址,过上了新农村美滋滋的生活。”在德保县燕峒乡旺屯村陇长屯移民安置点,移民张大爷乐呵呵地对笔者说道。
易地扶贫搬迁是国家在新时期探索实施的一项重要扶贫举措,通过改善安置区的生活生产条件,帮助群众共同拓展发展空间,拓宽增收渠道,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十二五”期间,德保县按照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组织编制好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切实发挥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作用。
易地扶贫安置群众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通过搬迁,原来居住在高海拔、地质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搬到了交通便利、居住条件较好的区域,户户建起了砖混结构新房,孩子能就近入学,有病就近就医、用上了方便电,饮到了干净水。
易地扶贫安置点的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对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项目,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目标,结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大力发展安置点农户的后续产业,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搬迁群众的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致富能力得以显著提高。
易地扶贫安置群众的思想观念实现大转变,劳动力素质显著提高。搬到新居住点后,由于其生活环境生产条件的改善,搬迁群众的经济意识明显增强,改变了以往的陈规陋习,生产生活观念得到转变,使安置点经济社会等得到全面发展。
易地扶贫安置迁出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广大贫困群众从天然林、水源涵养区搬出后,彻底改变了生活方式,减少了乱砍乱伐、毁林开荒,降低了森林火灾的发生率,减少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和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得到有效遏制,有效地促进了迁出区生态的恢复和保护。
易地扶贫安置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团结和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完善了当地基础设施,解决了入学、就医等民生问题,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使广大人们群众享受新科技、过上新生活,促进了民族大融和、民族大团结和民族大发展。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德保县在12个乡镇55个村60个屯建设60个就近安置点,安置群众1988户9380人,建设住房1988套,占地总面积为13.65万平方米,新建饮水工程52处,蓄水池3402立方米,铺设供水管网191公里,安装56台变压器及架设高低压输电线路183.3公里,道路建设26条39.1公里,水利渠道6处7.5公里。 □黄彩香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德保县]党员引领贫困户摘穷帽
“有黄社长在,我们不担心羊羔犯病,不愁山羊没销路!”5月24日,在德保县龙光乡巴酬村黑山羊养殖场,说起党员“社长”黄秋秀,养殖户黄表宽很是感激。 【详细】
[德保县]旅游与扶贫融合激活乡村经济
近年来,该县把旅游业作为特色经济和主导产业来培育和打造,取得良好成效。今年第一季度,该县共接待游客35.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4亿元。 【详细】
石永超任中共德保县委委员、常委、书记
5月10日,德保县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宣布百色市委关于德保县新一届县委领导班子的人事安排。市委常委王军宣布市委决定:石永超同志任中共德保县委委员、常委、书记,蓝树东同志不再担任中共德保县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详细】
[德保县]桑蚕产业开辟农民致富新路
近日,笔者来到德保县燕峒乡那布村桑园,只见桑树茂盛,桑叶葱茏。蚕房里,一条条胖乎乎的蚕宝宝蠕动在碧绿的桑叶上,村民们正忙着饲养蚕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详细】
德保给游客发放“大红包” 云山独秀峰景区免费开放
在第6个中国旅游日来临之际,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让广大群众共享旅游发展成果,德保县给全国游客发放“大红包”,决定自2016年5月18日起,向全国游客免费开放云山独秀峰景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