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1日 来源:右江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今年以来,凌云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改革发展新常态,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强保障,全县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据预测,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45亿元,同比增长8.5%;财政收入完成1.12亿元,增长4.9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8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8.61亿元,增长2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05亿元,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3亿元,增长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046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505元,增长6%。

  精准扶贫扎实推进。全力实施“脱贫攻坚战”,以今年要脱贫出列的17个贫困村为重点,大力推进精准脱贫“十大行动”,不断加快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移民工程以及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目前,17个贫困村项目开工建设266个,开工率95%。对照脱贫摘帽12项指标,今年脱贫的17个贫困村平均达标率为81.9%。与田阳县共同完成了《百色市凌云田阳两县跨区域扶贫移民搬迁试点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田阳县为承接该县跨区域移民搬迁,圈定了规划的安置用地3个共270亩,其中百育镇敢壮家园100亩、头塘镇新山家园120亩、田州镇老乡家园50亩。据统计,全县意愿搬迁至田阳的贫困户有1640户7559人,其中环浩坤湖有56户288人。制定出台了《凌云县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实施方案》、《凌云县扶贫小额信贷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凌云县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完成全县贫困户评级授信10318户,放贷贫困户数2558户,放贷金额1.559亿元。

  特色农业快速发展。该县围绕创建“全国有机农业基地示范县”目标,进一步深化农业领域改革,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加快发展。据统计,1~6月,全县产干茶1446吨,增长4%,产值1.22亿元,辐射带动茶农11260户50428人,户均增收98元;新种桑园面积7159亩,发蚕种4.73万张,销售鲜茧2.84万担,产值5387.8万元,覆盖带动蚕农5023户2.26万人,户均收入1.07万元,人均收入2383元;新种油茶1360亩,低改油茶9571亩。同时,不断加快“百林”鸡标准化示范小区建设,积极发展肉兔、牛、羊和豚狸等特色养殖。目前,全县存栏豚狸3.12万只;出栏肉兔、肉牛和肉羊共4.28万只(头),家禽150.55万羽,其中林下养鸡142.9万羽,增长8.59%,实现渔牧业生产总值达2.87亿元。大力发展中草药、山泉水、牛心李等产业,群众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该县狠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开工建设了生物质能源发电、年产50万吨重质纳米型超细微碳酸钙、年产20万吨山泉生产线等新工业项目,扎实推进天龙锰业矿热炉改扩建、木材加工技改等工业项目,强化工业经济运行监控和服务。1~6月,实现工业总产值9.27亿元,同比增长21.82%;工业增加值3.31亿元,增长21.75%。

  城乡建设协调发展。该县以争创“广西新型城镇化示范县”为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修改完善了县城中桥到人大片区等6个棚户区改造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完成了县城至下甲沿河、水源洞片区提升改造规划设计方案,启动了县城石钟坳隧道旁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县城玉玺片区、蒙沙河南岸片区扶贫移民规划设计等方案编制工作。城北污水管网、下甲和逻楼等6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环浩坤湖扶贫乡土特色示范屯建设、移民搬迁和棚户区改造、体育文化公园、名乡名镇建设、集镇供水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城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广西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旅游产业加快发展。该县以争创“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为抓手,重点实施以环浩坤湖山水生态体验区为核心,凌云古城、浪伏小镇和乡村旅游为重要支撑点的旅游产业布局,着力围绕“进得来、住得下、玩得好、带得走”的要求,高标准实施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配套设施等项目建设。着力推进环浩坤湖湿地公园景区和百乐二级公路沿线乡村旅游发展,建设一批乡村旅游区、农家乐、采摘园、观光园,让群众通过旅游扶贫开发脱贫致富。1至6月,全县接待游客75.69万人次,旅游综合消费5.65亿元,全县旅游产业辐射带动群众2879户12955人,其中环浩坤湖部分群众正通过经营农家乐、便利店等方式积极参与旅游发展。

  财政经济平稳运行。该县积极培植财源,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收支结构,全力保证重点和民生支出。继续深化财税领域改革,全面开展营改增试点工作;加强财政管理改革,继续深化财政国库管理改革,实施了全县财政财务集中监管平台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压缩“三公”经费。全面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把财政支出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评体系,督促指导预算单位加快财政支出进度,保证了全县财政经济平稳运行。

  生态建设效益凸显。该县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发展格局,加强环境保护。根据“全国生态文明工程试点县”建设任务,统筹推进生态县创建工作,申报了泗城、沙里两个生态乡镇,编制了下甲等其余六个乡镇的申报材料,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 “饮水净化”专项活动,积极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和2016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考核工作,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支持重点能耗企业技术改造,加强工业集中区污水、废气、废渣处理设施建设,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社会事业统筹发展。该县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深化教育、卫生等领域综合改革。学校布局得到进一步调整,校舍标准化建设有序推进,各阶段教育均衡发展,县第三中学及各乡镇公立幼儿园等教育项目有序推进;继续巩固基础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成果,深化生育服务证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稳妥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深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县人民医院标准化建设顺利竣工并完成整体搬迁,卫生基础设施落后状况得到切实改善。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五险”扩面征缴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各类社会救助政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公墓、福利院老年养护楼、农村幸福院等项目扎实推进。 □吴和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