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07日 来源:河池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换穷貌 改穷业 拔穷根 摘穷帽

  都安今年投5亿元助近万人挪穷窝

  已建成宅基地安置房381套,公寓楼安置房643套,年底可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并搬迁入住

  都安讯 12月5日,在都安瑶族自治县下坳镇坝牙村车家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筑工人们有的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有的在进行主体砌砖,有的则在进行墙体抹灰,一派忙碌景象,计划建设50栋安置100户贫困户的车家庄安置点也已初具皱形。

  “十三五”期间,都安县需要易地搬迁12480户52414人,其中2016年搬迁任务2111户9720人,余下的10369户42694人力争于2017年全部完成搬迁任务。今年以来,该县党委、政府紧扣年度安置任务,以全区易地扶贫搬迁现场推进会议精神为动力,采取措施切实破解易安建设中项目“征迁难”“用地难”问题和项目“落地难”“推进难”问题,扎实推进各项目点建设,项目建设进度明显加快。据悉,2016年度该县易地扶贫搬迁涉及的8个安置点2111套(栋)住房,已完成投资5.05亿元,建成住房1024套(栋),完成年度任务的48.5%,其中建成宅基地安置房381套,公寓楼安置房643套,年底可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并搬迁入住。

  采取一次性规划,破解项目“征迁难”和“用地难”问题。按照有关安置标准测算,扶贫搬迁5.3万人,需征用土地7000亩,这对“九分石头一分土”的都安来说是个大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该县从一次性整体规划入手,精准调整、优化布局,最大限度压缩搬迁安置占地空间。一是及时调整总体思路破解“征地难”。将原计划依托河池·都安临港工业园区打造一个容纳5万人的移民新城调整为“1+5+n”的总体思路,变“集中安置、一体推进”为“适度集中、适当分散”相结合。通过盘活城镇存量用地868亩、整合回收小产权用地68亩、处置违规用地21亩、开发利用低效用地1412亩,及时转移了安置用地压力。二是及时调整安置方式破解“用地难”。根据“1+5+n”的安置规划和近园区、近城镇、近公路、近景区、近土地的“五就近”选址原则,选定28个安置新区。按照土地资源节约使用原则,将以往的宅基地自建房安置为主、公寓楼套房安置为辅的安置方式,及时调整为以小高层公寓楼套房安置为主、宅基地自建房安置为辅的安置方式,搬迁用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实际需要的近2400亩项目建设用地已全部征收到位。其中,计划安置12480户52414人中,实际安排宅基地安置1314户5911人,公寓楼套房安置11166户46503人。

  采取超常规措施,破解项目“落地难”和“推进难”问题。项目“落地难”“推进难”是加快推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肠梗阻”,在落实项目建设用地后,该县集中力量,采取超常规措施,一一进行破解。一是高位推动破解项目“落地难”问题。即成立了易地扶贫搬迁专责小组,由县委书记、县长亲自主持推进,形成主要领导高位推动的工作局面。改组了自治县水库移民管理局,成立自治县移民管理局,专门负责管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整合水库移民、发改、扶贫、住建、国土等部门的相关职能和人力物力,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同时,建立“一个项目、一名责任县领导、一名专责干部、一个专责小组、一套专门方案”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层层压实责任。二是多模式建设破解“推进难”问题。即以统规自建、统规统建、工程总承包(EPC)、村民理事会议定发包等多种模式实施工程建设。如红渡扶贫移民新城,宅基地安置实行统规自建,套房安置实行统规统建;下坳车家庄安置新区宅基地安置实行工程总承包(EPC),下坳安置新区套房安置实行统规统建;大兴围首安置新区宅基地安置实行村民理事会议定发包。与此同时,该县根据“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原则,把乡村道路、产业开发、农村饮水、教育卫生等项目建设与易地扶贫搬迁有机结合、同步建设,让项目建设成果同步服务安置新区和搬迁群众。 (黄鹏欢)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