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17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韦鹏雁 苏宏流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美丽的南丹城 韦日红/摄

  金色田野 周军伊/摄

  热火朝天的生产车间

  国家4A级景区、世界最大天然藏酒洞——洞天酒海

  王尚屯新貌

  下街休闲农业示范区

  韦鹏雁 苏宏流

  上半年,南丹县经济保持强劲增长势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8亿元,工业总产值69.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4.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5.9亿元,财政收入5.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2%、45%、46.8%、22.8%和47.9%,千年锡都重振辉煌。

  近年来,南丹紧紧抓住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机遇,紧盯世界高端前沿,培育核心竞争力,推动县域经济在逆境中突围前进、在阵痛中转型升级、在艰难中换挡增速。三大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1∶68∶21调整到2016年的12∶46∶42。

  打破传统格局 创新多轮驱动

  南丹是西南出海门户、黔桂走廊经济重镇、广西经济强县、全国有色金属资源富集区,已探明有锡、锑、锌、铟等20多种有色金属,总储量达1100万吨,享有“中国锡都”和“有色金属之乡”的美称。

  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让南丹于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进入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第一梯队。

  但矿业经济一业独大,给南丹带来诸多问题:工业企业转型艰难,旅游资源“待字闺中”,农业产业支撑不足,城乡建设缺乏特色等。同时,南丹也是全区54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压力巨大。

  要想突破,唯有创新。南丹立足县情,把握机遇,提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突出打造“三区二城一县”,即打造中国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区、中国白裤瑶协调发展示范区、石漠化地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洞天酒海名酒文化城、黔桂走廊国家园林城,南国丹城·避暑胜地特色旅游名县。

  在新思路的带动下,南丹稳步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打好环境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淘汰涉重金属落后产能企业54家;新开辟承载工业多元化希望所在的龙马工业园区;快速推动全域特色旅游发展,成功打造两个4A级景区;扎实推进特色城镇、宜居城镇建设。

  县域经济破茧成蝶,千年锡都焕发新颜,成为有优势、有特色、有基础、有支撑、有潜力、有标杆、有活力、有魅力的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

  建设百亿园区 培育千亿产业

  打造技术实力强、生态环境好、产值贡献大,在全国、全区有重大影响的有色金属新材料工业园区。通过多年努力,河池·南丹工业园区成长为河池市第一家产值超百亿元的园区,拥有“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重点产业园区、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清洁化生产示范园区、产城互动试点园区、百家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等6个自治区级荣誉。

  该园区技术实力突出。采用的锌冶炼渣综合回收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锑银多金属综合回收循环经济及环境治理项目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工艺。园区成为全国环境治理的典范,始终将环境保护作为园区发展的生命线,“废水、废气、废渣”不但实现达标排放,还实现了综合循环利用。废水的循环利用率达94%以上,尾气排放浓度远低于国家标准,园区环境建设水平走在全国行业前列。

  瞄准千亿元产业。该园区重点推动南方公司、吉朗铟业等企业发展,通过实施次氧化锌综合回收锌铟银循环经济、3万吨锡冶炼、5万吨再生铅资源综合回收、20万吨电解金属锰等项目,力争到2018年产值突破200亿元,2020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

  打造多元融合共进,紧盯前沿技术,发展潜力巨大的多元化产业新园区。按照多元化发展思路,解决矿业经济一业独大的被动局面,2013年南丹县采用“带状组团、一区多园”的模式,兴建形成白酒产业园、碳酸钙产业园、大理石板材产业园、水泥建材产业园、食品加工产业园、中草药加工产业园等“六园一体”的龙马工业园区。目前龙马工业园区已经入驻企业6家,其中有领先广西水平的白酒产业和碳酸钙深加工企业。2016年,该园区工业产值达30亿元。

  尽显丹城魅力 成就旅游黑马

  南丹地处西南诸省(市)出海要塞,是贵州、四川、重庆等地游客进入广西旅游的重要中转地和承接地。南丹还有白裤瑶风情园、世界最大天然藏酒洞、世界地热原汤温泉等三大旅游品牌。该县结合区位优势,精准进行战略定位,致力于打造“中国西南地区旅游黄金支点”。

  打造广西首个跨省区旅游合作示范带。以歌娅思谷4A级景区、洞天酒海4A级景区为平台,加强与贵州省荔波县、独山县的旅游合作,成立旅游联盟,签订合作协议,在景区开发、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共建等方面加强合作,吸引贵州优秀旅游企业开发地热原汤温泉等资源,打造“广东—南丹—荔波”三日游等旅游线路,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进入南丹。

  打造世界白裤瑶旅游扶贫示范区。投资30亿元,实施“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易地扶贫搬迁旅游开发项目,将该项目建设成为国内搬迁贫困人数众多、建设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的易地扶贫搬迁精品工程、示范工程、亮点工程。并将此项目建成国内的“五个典范”:全国旅游经济跨省区合作的典范、全国旅游扶贫的典范、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的典范、全国民俗文化保护的典范、全国特色小镇建设的典范,促进贫困群众以自身资源参与旅游开发,带动1.5万名白裤瑶贫困群众彻底搬离穷窝、拔掉穷根,实现致富。

  争创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大投入,开发特色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品牌优势、效益优势,不断筑牢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基础。目前,全县有国家4A级景区2个、国家3A级景区3个、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个、全国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自治区级民族风情旅游示范点1个、自治区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以及一批星级乡村旅游区、星级旅游饭店、星级农家乐等。年游客人数、年旅游收入均呈双位数增长,成为我区旅游经济的黑马。

  推动产城融合 打造特色小镇

  近年来,南丹投入资金12亿元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和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出规划科学合理、建筑独具特色、环境整洁优美、产业带动强劲、绿化别具一格、亮化流光溢彩的宜居、宜业、宜游且融现代、民族、生态为一体的美丽南丹村镇新风貌。南丹县城先后荣获“广西园林城市”、广西第八届市容“南珠杯”竞赛特等奖、“自治区卫生县城”。自治区城乡风貌改造现场会、自治区村镇工作会等先后在南丹召开,成为全区特色城镇建设学习的样板。

  打造全区产城融合发展的经典。采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企业实施”的运作模式,引导丹泉集团运用优惠金融贷款8亿元,撬动投资50亿元建设面积达3.16平方公里的“丹泉特色小镇”,促进企业不断转型,成为广西产城融合发展的经典之作。“丹泉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丹泉酒文化工艺体验园、丹泉文化旅游创业园、万国酒文化风情园、羊角山养生公园、莲花山生态文化主题公园等5大部分,与洞天酒海景区连为一体,提升达5A级景区标准,实现白酒酿造、工业旅游、特色小镇、休闲旅游的多元转型和互动发展。

  大兴特色农业 示范覆盖全域

  南丹县以打造“石漠化地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为目标,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之路,加速将名特优农产品推向全区乃至全国,唱响南丹农业品牌。

  推进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展现最美农业风采,打造南丹现代特色农业升级版。积极创建农业示范区,2015年12月,绿稻花海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被认定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成为广西首个以粮食为主导产业的示范区。目前核心示范区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亿多元,以“美丽田园·生态粮仓”为主题,积极打造“景田相依、农旅相生”的美丽田园,形成生态稻米、红心猕猴桃、休闲观光农业三大产业。

  农业示范区实现县域全覆盖。启动县乡两级示范区创建,在全县11个乡镇创建县乡两级示范区13个,实现乡镇示范区建设全覆盖。其中歌娅思谷森林生态示范区、猕猴桃产业示范区被认定为2016年广西县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瑶鸡林下生态养殖示范区、六龙茶产业示范区被认定为2016年广西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试点县,在全区先行创建“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食品安全示范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质量上乘、生态绿色、安全放心的优势农业产业。始终聚焦人民期盼,以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第一要务,在全区率先实施“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广西食品安全示范县”联建联创。2016年成为广西首批、河池首个“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目前,正在申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农业品牌不断壮大,已培育形成红心猕猴桃、薄壳核桃、富硒米、长角辣椒、六龙茶、黄腊李、南丹瑶鸡、瑶乡黑猪、南丹黄牛等10多项农业特色优势品牌。其中,南丹黄腊李、南丹黄牛、南丹瑶鸡、巴平米、长角辣椒等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创新农业发展模式,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建立“农业+景区、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等模式,推动南丹农业走生态农业、旅游农业、休闲农业转型发展之路。不断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全县共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农业专业合作社275家、家庭农场29家。建立了巴平米、富硒米、六龙茶、瑶鸡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农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县生态巴平米种植达1.5万亩;红心猕猴桃种植达1.3万亩,是广西最大的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黄腊李等特色水果种植达5万亩;瑶山鸡年出栏达600万羽;瑶乡黑猪及梅花香猪年出栏5万头;南丹黄牛年出栏2万头;六龙茶、长角辣椒、富硒米等种植面积均达5000亩以上。全县“三品一标”产品认证达13个,认证面积58159亩。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南丹县委宣传部提供)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