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丹县把建设“美丽田园·生态粮仓”作为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全力推进粮食的绿色生产,为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持续发展筑牢基石。2017年,全县建立2万亩水稻高产高效示范基地,计划亩产550公斤,总产量达11000吨,总产值4950万元;建立 3个1000亩多功能油菜基地;培育100个新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培育2个稻米品牌;项目核心示范区节本增效5%以上,带动全县节本增效2%以上。
在抓好粮食生产中,南丹县把农业科技的推广运用提到新的高度。一是全力抓好双杂良种、优质谷、优质高梁的推广,实现粮食增量提质。2017年,全县完成推广超级稻种植8.12万亩、优质稻种植9.81万亩、单交玉米种植9.41万亩,全县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8%。二是加快推进超级稻、间套种示范推广。大力示范推广超级稻以及在甘蔗、果园、玉米地间套种大豆、玉米、花生等作物,全县共推广间套种7.18万亩。三是以五个千百亩示范项目带动粮食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一实施千亩水稻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二实施千亩水稻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示范项目;三实施千亩富硒有机米生产示范项目;四实施百亩有机水稻示范项目;五实施百亩优质稻高产攻关示范项目。大力推进水稻免耕抛秧、玉米免耕栽培、“三避”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滴灌技术、循环生态农业等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四是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技术,促进农民增收。自2014年以来,全县大力推广稻鱼和稻鸭共生技术和模式,全县累计推广稻田养鱼6000亩,其中2017年推广3500亩;累计推广稻田养鸭14200亩,其中2017年推广5000亩。五是大力推广水稻绿色生产技术,提高粮食品质。近年来,南丹县大力推广绿色防控、绿色有机种植、农药和化肥零增长等绿色粮食生产技术,维护南丹粮食绿色生态、品质安全、营养健康的质量形象。全县建立巴平米、富硒米、标准化示范基地4个,基地面积2.5万亩。全县建立水稻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4个,建立绿色防控技术展示区4个,安装太阳能杀虫灯248盏,并采用2架无人机开展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生态巴平大米、“溪谷源记”富硒有机大米质量安全关键技术到位率达100%,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100%。六是大力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提升水稻社会化服务水平。2015年在绿稻花海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河池市首个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每年集中育秧2000亩,确保示范区主导产业——生态巴平米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服务,耕种收机械化率达60%以上。
南丹县还紧紧围绕冬种绿肥、中低产田改良、增施有机肥和地力监测等开展工作,每年在全县范围内种植油菜、绿肥6万亩以上。自2013年以来,全县累计种植绿肥面积达25.73万亩、增施有机肥8万亩,以此来改良土地肥力和耕地质量,年均耕地质量建设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年油菜和绿肥产量达9000吨以上,亩减少化肥施用纯量5公斤以上,亩可节约成本投入30元以上,极大地降低了化肥的残留污染,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林丽峰 冯红柳)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柳城县]喜迎十九大系列报道之城乡建设篇
走进柳城县,各处的变化让人欣喜: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居民在休闲广场锻炼、玩乐,沙埔、东泉、凤山等乡镇各具特色……老百姓享受着城乡建设的成果。 【详细】
何培俊:让产城融合成为“五大发展理念”生动样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柳东新区坚持以“产、城、人”互动为基点,以人的发展为目标,以城市功能为载体,以产业高级化为动力,形成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城镇发展新模式,成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成为“五大发展理念”的生动样板。 【详细】
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标本馆建成
粗齿梭罗、毡毛后蕊苣苔、广西火桐……近日,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标本馆建成,一同亮相的除了部分珍稀濒危植物标本,还有缅甸、吉尔吉斯斯坦等地的植物标本。 【详细】
我区早籼稻市场交易进一步活跃
据自治区发改委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分局定点调查结果显示,今年我区早籼稻商品率由去年的62.27%变为64.30%,早籼稻市场交易进一步活跃。但是,受单产下降和成本增加的双重影响,农民种植早籼稻收益同比减少32.73%。 【详细】
北海市生态国土建设走访记:金山银山与碧海蓝天相伴
8月的北海,依旧热浪滚滚,人气十足。银滩细沙如盐,涠洲岛美丽撩人,红树林枝繁叶茂,观光客络绎不绝……多年监测表明,北海空气质量一直名列全国前茅,大气环境、水环境、主要污染物减排等主要绿色指标在广西均名列前茅,其良好的生态、迷人的景致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