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县红卫村委桐木冲在当地是家喻户晓的新农村。
这里,126口人,21栋别墅,鳞次栉比,宽阔的操场上,高大的文化活动楼里,人们或娱乐或学习。
这里,有个“芝麻官”,关键时刻他总能为群众把握准发展方向,人们总是亲切地喊他“刘方向”。
刘方向真名刘方相,已年过花甲,自上任红卫村委党总支部书记以来,带领班子团结协作,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做了大量工作,曾获“桂林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连续8年被评为镇优秀共产党员。
筹资修建幸福路
曾经,红卫村委至桂黄公路一段,一到雨天便泥泞不堪,既影响了村民的生活也限制了村里的经济发展。但是由于技术与经费问题,路一直得不到修整。
“不能再拖了,没有技术,我们就请外村有技术的人来,政府不够钱,我们村民就自己凑钱啊,路是我们自己走的,无论如何都要把路修好!”2006年,在刘方相的多次建议下,红卫村委至桂黄公路的路基修整工程正式开工。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刘方相每天都往工地上跑,一方面监督修路进度,一方面帮着打下手,早出晚归,没有按时吃过一顿饭,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干得热火朝天,短短两个月后,约5.2公里的烂泥路披上了平整的外衣。
2007年,红卫村委又筹集了140多万元的资金,完成了8.2公里的塘市至红卫村委的水泥路。2008年,12.5公里的桑木田公路也硬化竣工,连通了红卫村委的4个自然村,受益群众达到800多人。
灾后重建建出新农村
2008年初,百年不遇的冰冻灾害使整个红卫村委用电线路全断,将近90%的房屋都倒塌了,庄稼也受到了严重损害。刘方相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寒冷的风雪天里,他不顾个人安危,几十次步行往返于村委与镇政府之间,向上级领导汇报灾情并探讨救灾措施。“有一次从政府回来,路滑加上疲劳,刘支书摔倒在2米多深的路基下差点丧了命。”村民们回忆起来仍心有余悸。
为了把损失降到最低,为了让村民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他号召全村党员团结起来,做通群众的“等、靠、要”思想。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磨破嘴皮子跟村民掏心窝,发动大家生产自救。在刘方相的动员下,村民们信心十足,冰雪天气一过,便响应他的号召,出钱出力,修整土地,恢复生产,重建房屋。4个月后,红卫村委房前屋后、田里、山坡又重新披上了庄稼的绿衣。当年年底,桐木冲村有了可以运动的操场,有了可以休闲、学习的文化楼,有了省柴省煤的沼气池,村民住上了以往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别墅······桐木冲新农村建成了,也出名了,成为兴安县新农村建设的先锋榜样。
盘活土地村民做股东
人地矛盾一直是村里的热点问题。有的家庭,三口人只拥有一份地,而有的家庭,两口人却有四份地,土地分配不均。
刘方相上任后,下定决心,把解决这一问题作为开展工作的突破口。他组织支部反复调查研究,并根据村民会讨论的结果,制定了方案。虽然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工作中还是碰到了阻力,他的两个亲戚觉得刘方相当了支部书记,能沾上光,拖着不退地。刘方相严肃地告诉他们:“我这个支部书记是给全村人当的,不是咱自己的,决不能搞特殊,村里的规定谁也不能改!”最终让亲戚退了地。
为搞好红卫村委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刘方相一面走村串户听取群众意见,一面在桐木冲村开展试点,一天到晚,不是在这家商量,就是在那家探讨,忙得不可开交。一天晚上,他从顾家村做完村民思想工作骑自行车回家,由于天黑看不清路,他撞在路中央的一块石头上,摔得昏了过去,幸好有人路过救了他。不久后,刘方相又因过度劳累,身患重病,被迫住院。经过短暂治疗后,他带病回到了工作岗位。
如今,桐木冲村已成功建立了自己的公司,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将全村的280亩土地合理规划为水稻区、蔬菜区、名特优水果区、养殖区、农家乐区等。全村家家入股,人人都是股东。
此外,在红卫村委党总支部的带领下,桐木冲村民们筹资筹劳,投入资金约150万元,建设了一系列农家乐旅游项目,自2009年投入运营以来,已接待游客达2.5万人次,为全县发展农家生态旅游业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2010年,桐木冲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00元,比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出2000多元。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环江可爱移民新村博物馆展览的今昔对比物件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自治区扶贫攻坚的重大战略和重点工程,为了进一步做好该项工作,4月27—28日,自治区在河池市召开了全区扶贫生态移民现场推进会。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先后实地参观了大化瑶族自治县生态民族新城,都安瑶族自治县农民进城创业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 【详细】
环江可爱移民新村远近闻名的豆腐作坊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自治区扶贫攻坚的重大战略和重点工程,为了进一步做好该项工作,4月27—28日,自治区在河池市召开了全区扶贫生态移民现场推进会。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先后实地参观了大化瑶族自治县生态民族新城,都安瑶族自治县农民进城创业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 【详细】
兴宾区:多措并举 全力打造扶贫生态移民宜居宜业新村
自2007年自治区开展扶贫生态移民新村建设以来,来宾市兴宾区严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加大对移民村屯的扶贫力度,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移民村屯脏乱差环境整治,着力改善移民村屯生产生活条件,全 【详细】
广西59个村寨上榜“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众人迎宾寨门外,小曲好唱门难开;敬上一杯糯米酒,劝君快快对歌来!”4月28日,广西“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揭牌仪式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冠洞村冠小屯举行,全寨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唱着“拦路歌”、跳起芦笙舞、摆上百家宴,庆祝寨子获得首批由国家民委命名 【详细】
[容 县]“兰花村”投300万元建“最美村屯”
4月27日,记者来到“兰花村”——容县容西镇祖立村立垌屯,只见平坦的水泥道路延伸到每家农户,统一立面的楼房掩映在绿树丛中。村头有小广场、小公园,村里有小桥、小园林等,经过2年多的建设,先后投入300多万元,立垌屯生态家园初见成效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