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余甘果的成本是20元,年收益可达到100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丹竹镇,农家女黄丹红经过10余年的努力,把无人问津的酸涩野果变成炙手可热的致富金果。
如今,黄丹红的余甘果品牌被认定为广西著名商标,获得全国新技术新产品交易会金奖,产品销售从实体店铺延伸到网络销售,远销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欧美等国家。每到余甘果的成熟季节,串串金黄色的果实压弯枝头,种植基地还吸引游客观光,成为农户增收的天然庄园。
余甘果又名油甘子、牛甘子,具有很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从小与土地打交道的黄丹红在2000年大学毕业时毅然放弃公务员职位,继承了农艺师父亲的事业,一门心思扎进余甘果的种植开发中。
丹竹镇盛产矿石灰,土地贫瘠,而余甘果耐旱又耐涝,对土壤肥力要求并不高。黄丹红与家人对野生余甘果进行人工培育,成功开发出产量和产值较高的优良品种。通过市场调查,黄丹红看好余甘果的前景,她坚信通过科技创新能发展壮大这一产业,于是带领乡亲在荒山上广种余甘果。
2002年10月,集种、产、销“一条龙”服务的广西大玉余甘果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年仅24岁的黄丹红出任总经理。当年,余甘果的鲜果收购价就翻了一番,群众种植热情高涨。黄丹红四处奔走与院校合作研发新产品,企业从罐头、果脯初加工不断向果酒、果汁、果茶、果醋、含片、果粉等深加工延伸。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的富。”黄丹红说,为了带动更多农民增加收入,她于2009年4月创建了大玉余甘果合作社,给予农户种苗和技术扶持,还帮助回收。目前,合作社在广西西北大石山区和一些贫困地区建有种植基地,并在四川、云南等省区建立了25个技术服务站,推广余甘果种植4万多亩,辐射带动20多个市县1.7万多农民走上致富路。
丹竹镇廊廖村最早种植余甘果的农户谢恩居说,如今村里大片山地都种着余甘果,这几年他家30多亩余甘果年年丰收,每年有近20万元人民币收入。来自广西崇左市天等县的李利民说,以前石山种玉米,每亩收入仅100元至200元,种植余甘果后每亩达到5000元左右,群众都叫好。
“余甘果的经济效益很大,我希望能挖掘出它更高的价值让更多农民受益。”先后获得中国科技种养女能手、中国十大农民女状元的黄丹红还当选了2012年度中国农村新闻人物。她说,未来,企业将加紧筹建特种生物资源研究所和加工厂等项目,进一步开发功能性高档保健品,努力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根据官方统计,最近5年来,广西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552家,带动900多万农户增收。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表示,广西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预计今年至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2020年比2010年翻1.88番,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记者 杨志雄 黄艳梅)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广西首届工业博览会隆重开幕 陈武宣布开幕并参观展览
“要让更多的朋友认识广西工业产品、了解广西工业产品、喜爱广西工业产品,为广西工业产品打开更为广阔的市场!”4月30日,为期4天的广西首届工业博览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自治区主席陈武出席开幕式并参观展览 【详细】
潘文峰:关于广西2015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的说明与具体要求
根据摸底调查,2014—2020年全区搬迁意愿较强的农村群众有150万人,贫困群众希望通过易地搬迁实现脱贫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为此,2014年6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大力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从2014年起至2020年,全区每年搬迁安置扶贫生态对象10万人左右。考虑到群众需 【详细】
钟启泉出席2015年广西生产力学会学习交流会
4月29日下午,2015年广西生产力学会学习交流会在自治区党校召开,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徐文彦、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苏道俨、广西生产力学会会长、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刘军、广西生产力学会执行会长、广西县域科学发展促进会会长钟启泉、广西生产力学 【详细】
2015年广西生产力学会学习交流会在南宁召开
4月29日下午,2015年广西生产力学会学习交流会在自治区党校召开,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徐文彦、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苏道俨、广西生产力学会会长、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刘军、广西生产力学会执行会长、广西县域科学发展促进会会长钟启泉、广西生产力学 【详细】
广西首季CPI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1.3% 高出全国1%
据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调查统计,今年1、2、3月广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分别上涨1.0%、1.5%和1.5%,与全国相比,前三个月各月分别高于全国0.2、0.1和0.1个百分点,首季平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1.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