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7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双瑞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清华大学硕士生魏华伟当年刚一到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就被村民们来了个下马威。“高材生当村官,是来镀金的吧”村民说话直截了当,“干好了我们敲锣打鼓送,干不好就用砖头砸你走!”5年过去了,村民挂在口头的是“吃水不忘打井人,致富不忘魏书记”,不被看好的清华高材生成了“农民贴心人”。

  文楼村是河南省38个艾滋病防治帮扶重点村之一,多年来村民生活水平不高,精神风貌也是悲观失望居多。2008年,清华大学毕业的法学硕士魏华伟放弃城市就业机会,自愿报名到文楼村当村官。“农村人才匮乏,这也是我愿意做的事。”魏华伟说,知识分子不应该只关注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个体对于群众和社会的责任义务。

  到了文楼村,面对一片质疑声,魏华伟没有辩解,立志用行动证明自己扎根文楼的决心。无论田间地头还是街头巷尾,他见人就凑上去攀谈,谁家干活他去帮一把,有人头疼脑热他主动慰问,入村2个月就把700多个农户一家不落地走访了一遍,基本摸清了底细,村民对他的态度也明显缓和。

  由于来自艾滋病村,村民出去打工经常受挫,全靠几亩地维持生计,几个村民试着找魏华伟想办法。农民渴望过上好日子的心思一目了然,魏华伟也觉得是时候发挥所长带领群众致富了。

  文楼村靠近县城,有多年的蔬菜种植传统,魏华伟分析后认为发展蔬菜大棚有出路,但村民有顾虑,人人不愿当“出头鸟”。他先是带着5名态度较积极的村民去上海学习,又组织有经验的种植户到附近蔬菜强县考察,还请农业大学的专家来村里答疑解惑。前前后后召开29次村委会,村民才肯相信他,由此18户村民组成的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诞生了。

  蔬菜大棚种植户雷铁山说:“魏书记当初让建棚,我怕赔本不敢干,他往家里跑了七八趟,现在挣钱了,真不知怎么感谢他。”雷铁山建了900平方米的温棚种蔬菜,头一年挣了3万元,第二年就翻番了。

  从2008年毕业当大学生村官,到2009年8月当选文楼村村委会主任,再到2011年任党支部书记,魏华伟在文楼村几年,年年都上新的致富项目。他引入绿色菌和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搞活村里的国家扶贫项目菌种厂,不仅产值年年攀升,还解决了50余名妇女和大龄村民的农闲打工问题。此外,他还引进饲料厂,建立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生产莲藕、蓝莓和台湾西瓜,从前见都没见过的东西成了村民的致富法宝。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