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1日 来源:贵港市农业局信息科  作者:张体泽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在贵港市港北区庆丰镇农村和广阔的田野里,活跃着这样一个人,他为了粮食增产,经常走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喷药、除草、施肥;他为了农民致富,经常骑着一部摩托车走村串户,这个人就是港北区庆丰镇农业服务中心农艺师马军文,由于他经常走在田间地头,皮肤被太阳晒得很黑,个子又不高,因此,大家都称他为“小黑马”。

  1996年,从华南热带植物学院毕业的马军文放弃留校任职的机会,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基层科技工作者,穿梭于田间地头,传技术、忙指导,以自己的知识指导村民种植作物,帮助大家增收致富。

  见到马军文的时候,他正在村民谢宝雄的田边配药水。谢宝雄种有40多亩水稻,这是他和马军文的“试验田”,种植优质稻——“香糯”。马军文从大米加工厂了解到,这种优质稻米售价比较高,但是比较难种,需要精心护理,因此他经常到谢宝雄的地里来,观测温度、湿度,帮助他进行病虫害防治。谢宝雄说:“有什么病啊,马军文都及时提醒什么时候喷药、什么时候打虫。用的药,都是他配置好给我们。”

  农民种田,没有技术,收成就上不去。如何搞好培训、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技术水平,是马军文一直思考的问题。他积极探索“点菜式”田间培训课堂,就是农民需要什么,他就讲什么,这种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式很受农民欢迎,既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培训的效果。庆丰镇石卓村的黄增亥说,马军文经常来指导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还编印一些资料给我们看。他编印的农技资料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村里用广播一念,不识字的村民都明白。每次他到村里来,村民都会围住他,争着向他请教。

  基层条件是很艰苦,但马军文却说:“他作为一名农民的儿子,能帮助村民增收致富是值得的。”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