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1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作者:韦哲 江风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4.jpg

  瑶山好人唐翠玉的小店

 

  让他们有个温暖的家

  2008年,唐翠玉和丈夫贷款在茶油小学旁边建起了楼房,并开办一个小超市,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很快得到改善。

  一日,韦庆禄开始觉得身体衰弱、力不从心,便将辛辛苦苦饲养几年的一头老牛卖掉,但所得的几千块钱,竟被小偷偷走了。因此,唐翠玉决定把两位老人接到家里一起生活。非亲非故的,两位老人死活都不同意。一有空,唐翠玉便进山与他们聊天,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今年,唐翠玉借钱又在自已的房子后面另外起一栋两层的楼房,她博大的胸襟里产生一个想法,把需要照顾的老人都搬过来。

  8月18日,韦庆禄与老伴韦芳莲住进了唐翠玉家。而为了把两位老人从山里搬迁出来,8月初,唐翠玉就带着女儿蓝素静、蓝素环用镰刀割除山路上及其两侧的杂草。因为腰椎骨还夹着固定钢板,她跪在路边顶着酷暑用镰刀慢慢割。两个懂事的女儿一直劝她不要拖着伤残的身体冒险上山煎熬自己。但女儿一直在校读书,上山割草并不在行,唐翠玉不放心,硬是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和女儿一起割除山路上一公里多的障碍。

  8月18日一大早,唐翠玉戴上宽厚的护腰带,两手拄着腋下拐杖,沿着崎岖的山路艰难地向丹旧屯登攀。那天下着小雨,山路湿滑,大家都建议她不要冒险跋涉,唐翠玉笑着说:“我在山里长大,没事的。如果我不到场,两位老人不会出山的。”在两位老人心里,唐翠玉是他们的恩人、救星、女儿。

  两位老人依依不舍地告别老屋至半山腰时,老天同情似地停了雨。两位老人不让背,也不让抬,然而羸弱无力,无法独立走山路,唐翠玉便把一根拐杖递给韦庆禄用。众乡亲轮流搀扶着他们,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往山下挪。唐翠玉也是需要搀扶的,但她坚持自己走。

  从山里搬出来以后,天空又下起小雨。乡亲们说:“那是老天流下的感动的泪水。”

  “把两位老人搬出来抚养,一是给他们度过幸福的晚年,二是减轻孙子韦尚富的负担,减少他的后顾之忧。因为家庭原因,他没能把书念好,打工报酬低。”唐翠玉说,“我不继续帮帮他,以后他怎么成家呀我不愿看到好端端的青年变成新的五保户。”

  那一天,韦尚富特地从深圳赶回来。次日返程的时候,他噙着眼泪对唐翠玉说:“妈,拜托了!”

  后来,唐翠玉又收留中司屯72岁的苏福权和个六屯60多岁蓝定良等孤寡老人来自己家住,还把覃泽英、蓝定金及其母亲接到家里抚养。现在,唐翠玉家里已经有7个老人,俨然成了一个充满爱心、其乐融融的敬老院。

  乡民政站也曾经动员覃泽英等老人到乡敬老院去住,但他们不愿意离开本土。他们说有唐翠玉在,他们也感到有依靠,感到安心。

  唐翠玉住院治疗腰伤的时候,担心自己这辈子难以再像先前一样劳作了,也无力照顾这些需要关爱的人了。因此,她把这些事情告诉了绿叶爱心团的蒙柏江。她说:“如果我动不了了,我照顾的这些人需要爱心援助。”

  9月中旬,绿叶爱心团出钱聘请了一个工友,帮助这些老人煮饭,并赠送一台洗衣机,帮助老人们洗衣服。

  唐翠玉抚养的这些老人都是五保户,他们每个月从政府那里都领到一些生活补助金。唐翠玉说,“我一分钱都不要他们的,他们自己拿存折。如果有一天,他们动不了了,我自己又应付不过来,需要请人照顾,他们存折里的钱就那时的费用。”

  唐翠玉从善如流,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谁家吵架了,只要消息传到她耳根,她都及时到场说服。现在群众之间有纠纷,往往电话向她请求解决。她成了村里有名的和事老。村里有个别老人由于没文化,不懂得办理身份证,唐翠玉主动帮助他们办理。

  2010年7月,唐翠玉被村党支部吸收为中共党员。

  曾挂任茶油村村主任助理的六也乡党政办干部覃柳玉说:“唐翠玉有一副热心肠,我非常敬佩她。”

  “唐翠玉一家关心大家胜过关心小家。”茶油村党支书苏福积说。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