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08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秦崇广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如果不是实地采访,很难想象,一个去年大学毕业的小伙子,经过整一年多的奋斗,而今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石斛王”——建起了面积达3000多亩的都峤山仿野生铁皮石斛种植示范基地。10月12日,笔者见到了正在基地指导农民的何雄鹏,一位个子不高,精明能干,对发展高效中药材产业充满激情和理智的热血青年。

  何雄鹏2008年以高分考进华北电力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之所以报考这个专业衷,是为毕业后进央企工作创造条件。然而到大三时,他了解到家乡容县正在抢救和培育濒临灭绝的名贵中药材——都峤山铁皮石斛,这种石斛市场前景广阔,但由于不成规模,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这时,他心中萌发了一个念头,毕业后回乡办铁皮石斛基地,带领百姓奔小康。

  去年7月,何雄鹏大学毕业回到容县。他首先对都峤山铁皮石斛的生长历史和现状进行了一番调查研究,了解到当地农民缺乏技术和不了解市场需求,不敢大胆种植。为了提振大家的信心,他在父亲的支持下,投入数千万元组建了一家铁皮石斛有限责任公司,将原来家里办锅炉企业的10000多平方米厂房改造成铁皮石斛组培车间,在都峤山下租赁了3000多亩土地,建立了都峤山仿野生铁皮石斛种植示范基地,引进和招聘相关专业大学生及专业技术人才66人,工人130多人。同时,他通过请教专家和网上学习,弄懂了铁皮石斛的组培原理、生长习性和科学管理要领,从外行变成了内行。

  小何告诉我们,他的基地之所以短短一年便有了起色,一是认真抓好铁皮石斛种苗的培育。目前,他的铁皮石斛基地年产铁皮石斛组培种苗800万瓶,驯化苗2亿株,一部分留给基地和合作社农户种植,一部分供应市场。二是狠抓技术培训。今年以来,公司会同县科技局、农业局、县党校等,在示范基地对全县15个乡镇分管农业的领导、219个村(街)干部和3000多户铁皮石斛种植大户进行栽培管理技术培训,专家和技术人员倾心“送经”,参加培训人员虚心“学艺”。然后,由这些骨干发挥科技“二传手”作用,将科学栽培、管理铁皮石斛的技术辐射到千家万户。三是抓好跟踪服务。他组建了一家规模较大的铁皮石斛种植合作社,推行“基地+社员+市场”模式,基地与社员共同投资发展。目前,容县种植铁皮石斛的8000多户农户,有近6000户是其社员,种植面积近20万平方米。今年1-9月,合作社生产铁皮石斛鲜品5.3万公斤,全部销往区内和北京、上海、浙江、广东、香港等地,总产值5.3亿元,每平方米产值2650元,平均每户8.83万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