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粗糙、粗壮,他们的沧桑、苦乐,自然天成,活灵活现,这就是农民工。你不走出办公室,不走进臭鞋烂袜直顶脑门的工棚,不坐在大铺床头和他们一起吃饭、打扑克、唠家常,你很难读懂他们的生活。
酸甜苦辣的打工路上,他们怎样成就人生
难以保障的权益
2013年末,田阳县坡洪镇郎含村的返乡农民工林峰又悲又喜。
他在外地打工半年,被公司拖欠两万多元工资。自治区领导到田阳县调研农民工工作时,林峰反映了自己的困难。自治区领导当即请相关方面积极协调,帮助解决问题。10多天后,原公司把拖欠工资送到了林峰家中。
林峰是幸运的。据自治区人社厅介绍,去年广西共处理欠薪群体性事件595起,追发农民工工资6.25亿元,涉及农民工7.68万人。然而,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望向全国各地,农民工讨薪依然是个老大难问题。
讨薪,集中反映了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障的现状。根据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田阳农民工调查》一文显示:田阳县外出农民工中,78.57%的人没有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障的人少,单位或雇主为农民工办养老保险的占14%,办有工伤保险的占28%,办有医疗保险的占13%,办有失业保险的占7%,办有住房公积金的占2%。农民工工作劳动强度大,平均每月工作时间24.3天,每天工作9.5小时。这一调查具有普遍性。
没有劳动合同保护的打工,注定了不稳定。
1997年,田东县村民黄忠好技校毕业,带着梦想,先后转战广州、东莞等地。这一去,就是十多年。
2008年上半年,全球金融危机开始冲击我国沿海,黄忠好所在的韩国泡菜厂不断裁员,大批农民工返乡,在这一大环境下,老板请他离开了工厂。
“老板不会和你签合同,需要人就用你,不需要人随时赶你走,这就是农民工。”黄忠好说,“你可以不干,大把人在后面排队等着干。”
在被调查的农民工中,“吃亏常安乐”成为他们的口头禅。“遇到小的利益侵害一般不报警,能省事就省事,吃点小亏就算了。”一位农民工说。
“城市啊,想说爱你不容易”
“城市那么好!为什么不当个城里人呢”当赵良飞向乡亲们讲述在城市生活的干净、方便、舒服时,乡亲们的一句反问,让她哑口无言。想了半天她支支吾吾地说:“房子太贵,买不起。就算买得起房子,入户也不易。”
赵良飞是天等县天等镇逢屯人,今年24岁。2008年,赵良飞跟着老乡到广东云浮市,进入富丽制衣厂当女工。她先从车衣工做起,后来当了查货员,月工资也从最初的1300元,涨到了去年的1800元,最高能拿到2000元。
工厂包吃包住,但前年赵良飞结婚后就在市区租了间房,每月租金300元。房间很小,除了一张床,就只能摆下一张电脑桌。丈夫黄继斌是打工认识的同乡,在云浮做焊工,每月工资3500元。两口子每月加起来能有5500元,“平常开支也不少,我们已经能省就省了,但每天的夜宵、交通费,每月的房租水电,加起来都要超过2000元,现在每月能存3000元。”
女儿还不到一岁,放在老家由奶奶帮带。“在外面打工最想的就是女儿。现在最想多存点钱,将来孩子大了,能接到身边上学。”赵良飞说。
“我也想在家门口找份工,但天等这边的工资普遍不高,只有1300到1400元,还是在外面打工工资高点。”赵良飞说。盘算来,盘算去,两口子打算过完元宵节后启程。“城市啊,想说爱你不容易,但还得去城市。”赵良飞说。
就业在城市、户籍在农村,劳力在城市、家属在农村,赚钱在城市、保障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迈出一脚踏不进城市,另一只脚不愿进田地,这种悬空的感觉是新生代农民工的集体困惑。
根据自治区人社厅的统计数据估算,广西现在约有330万名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并以每年数十万人的数量增长。新生代农民工正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力量。
记者在采访中调查了解到,新生代农民工从小就受以城市文化为主体的电视文化熏陶,甚至十五六岁随父辈到城市打工,行为与观念已经相当城市化。他们已经不适应农村的生活。一位80后新生代打工者接受记者采访时甚至发誓说:“不回农村,死也要死在城市。”
他们希望自己所获取的地位与尊严、权利与机会,均与城里人一样。在南宁某药厂工作的韦小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地问:“你觉得我和城里女孩有区别吗”她和城里人打扮得一模一样,但横亘其间的城乡二元结构,却是外表无法体现的。不管是从户籍、教育,还是社保,都有着明显差别。这种差别用她最后无奈的话来说,就是“城市不是我们的”。
返乡创业也不易
面对城市生活的种种压力,一些农民工打工在城市,却也一直瞄准农村市场,时刻准备踏回土地,干一番事业。然而,他们的创业之路也不平坦。
武宣县三里镇双龙村下山屯的黄田军,在福建打工学到了种果技术。2009年他买了1000株红心柚子苗带回到家乡和部分村民共同种植,2012年红心蜜柚开始投产,2013年单株产量达120公斤以上,亩收入近5万元。
黄田军引种特色水果红心柚获得成功,本村及邻村的群众纷纷前来考察。
“现在最缺乏的是资金,我自己育苗需要投入,群众发展种植也需要投资。”黄田军告诉记者,特别希望地方党委政府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打通农村金融脉络。
说到解决金融难题,黄田军想法颇多:“去年10月收果后,我牵头召集已种有果的村民成立水果专业合作社,目的有二,一是想以合作社的名义,争取得到相关部门的扶持和小额贴息贷款;二是大家抱团才能更好地减少技术和市场风险。”
但想法归想法,想法变成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许多困难需要政府扶持,一个人顶不起一片天。”黄田军说。
防城港市防城区那钦村养殖大户朱新春,现在最大的烦心事也是资金短缺,“春节我口袋里只有500元钱过年,其余钱都用来还货款,就等着这一批鸡出栏后卖个好价钱。”她说。
朱新春是那钦村第一个回家创业的80后打工妹。2011年开始在家搞养殖,建起了全村第一个养鸡场,又租了20多亩地养鱼。当年出栏5批鸡共两万羽,产值近80万元,如今养殖场有20多名工人。
然而,随着规模的扩大,烦心事一个接着一个,资金、技术、鱼苗、鸡苗等问题接踵而来,最大烦心事,就是资金短缺。找银行贷款,要有抵押物,想用自己的鱼塘和养殖地做抵押,银行说这是集体用地不能抵押,分文贷不到。后来找扶贫办、水产局等相关部门,答复是只有按照政策的几万元补助,而建鸡舍、鱼塘和饲料费要上百万元,几万元的补助无济于事。偏偏现在正好碰到禽流感,无异于雪上加霜,导致鸡价下跌和滞销,不敢扩大养鸡规模,养得越多亏得越多。
朱新春说:“其实,对于我们搞种养的创业者来说,用地方面没问题,很多都荒在那里,正等人去开发。就是在创业之初的启动资金和创业时资金周转问题,也不知道向谁向哪个部门来申请贷款。银行要抵押品,我们刚刚创业,哪有抵押品。我们特别希望政府在这方面给予扶持。另外希望加大一些技术培训,尽管创业者有一定技术才敢创业,但知识是时时更新,外面最新技术、信息,还希望政府多多给予及时提供。”
面对农民工遇到的种种困难,政府也在频频伸出援手。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或许能为他们插上更坚硬的翅膀。请继续关注《洒向田野的和风细雨——近距离探访广西农民工(下篇)》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太平镇“三力度”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
去年以来,太平镇为防止由于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而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积极采取措施,切实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维护广大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截止今年2月,共办结工资案件3件,涉及职工245人,金额90多万元。 【详细】
[田阳县]力助农民工捧上“金饭碗”
2月7日一大早,田阳县海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黎就带着工人上山清理各种杂草灌木,准备种植沉香木、牧草等各种作物。黄黎原先在广东打工,2006年返乡自主创业,白手起家从事林业开发,短短几年拥有一个两万亩山林、固定资产数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还为当地农民工 【详细】
切实解决农民工的困难和问题
农民工作为改革开放中形成的新型劳动大军,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改革发展、社会和谐、农民脱贫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碰到的困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如生活条件陋劣,劳动付出许多未得到相应回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享受不到城镇居民平等的待遇 【详细】
科技合作成为广西与东盟合作新亮点
在广西与东盟的交流合作中,科技交流合作是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广西积极实施以面向东盟为主的“科技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扩大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积极发挥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贯彻落实有关加强广西与东盟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精神,与东盟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科技交流 【详细】
广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启示录
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冠洞村,清澈见底的林溪河从古老的吊脚楼下潺潺流过,山水之间,整洁漂亮的民族村寨跃然入目。62岁的杨珠艳老人倚窗而望,村寨环境的美丽嬗变令其感慨万千:“过去,村寨垃圾没处放,无人管,只能堆放到路边焚烧,或者倒在河边等洪水来了冲走。如今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