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1日 来源:左江日报 作者:向国泽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大新县堪圩乡谨汤村第一书记陆忠喜在两年时间里,创办了大新县第一家村级农民培训夜校。随后,类似这样的富民夜校如燎原之火,迅速在该县37个贫困村展开,成为该县提高农民致富能力的培训新平台。

  去年5月,本报记者亲临谨汤村采访了陆忠喜的先进事迹,写成《“富民夜校”圆谨汤村致富梦》的长篇通讯,并刊登于本报一版。自此,陆忠喜踏实的干事作风和倾情为民的扶贫情怀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记者得知,在这个边境小乡村,乡亲们都亲切地把陆忠喜称之为“大喜哥”。扶贫情

  陆忠喜,广西罗城人。大学毕业后,到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担任教师。2012年,组织选派他来到大新县堪圩乡谨汤村担任第一书记。

  两年扶贫路,多少惠民情。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对于陆忠喜来说是一个转变。陆忠喜认为,在担任谨汤村第一书记的两年时间里,这是他一辈子最难忘最自豪的经历。

  “作为农家子弟,虽然是一名教师,但是能够有机会回到农村为群众做点实事,是我多年的夙愿。”2014年1月底,陆忠喜邀请自己远在河池的父母以及三岁多的宝贝女儿,来到谨汤村扶贫驻地。当其父母亲眼目睹陆忠喜担任村第一书记给村里带来的新变化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陆忠喜说,今年三月底,第一书记任期马上就要到了。两年的“扶贫情”,对他来说,内心可谓是百感交集。他感觉时光过得太快了,还有很多事情没有落实好,村里的群众都舍不得这个为民干实事的第一书记。其实,乡亲们眼中这个为民办实事、踏实肯干的大喜哥,在人生的简历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扶贫工作新亮点,内心流淌着浓浓的“谨汤情”。

  扶贫有没有成效,群众最有说服力。如今的谨汤村,在陆忠喜的带领下,通过开展清洁乡村,借力明仕田园风景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已经成为堪圩乡发展农家乐最具潜力的农家乐村庄之一。

  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谨汤村以富民夜校为依托,通过发展特色养殖珍珠鸭等,扩宽群众增收渠道,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夜校情

  回想起创办富民夜校的经历,作为教师出身,陆忠喜有着独特的想法。走马上任之初,卢忠喜依托后盾单位,得到了十多台扶贫电脑,创造性地开办了大新首家村级富民夜校。

  平台建起来了。要使其真正发挥作用,陆忠喜亲自担任夜校教师,无偿指导村民操作电脑、上网查资料、观看专家养殖技术课。富民夜校的建立,很多耕作了一辈子的边民们,第一次在家门口能够与高科技“亲密接触”,群众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都笑开了怀。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陆忠喜依托富民夜校,通过亲自授课来帮助群众转变旧思想、旧观念,让群众愿意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学会掌握新技术、新本领。富民夜校得到了各级媒体关注后,引起了该县领导的高度重视,随后类似谨汤村这样的富民夜校如雨后春笋,在该县37个贫困村全面铺开。如今,“富民夜校”已成为该县帮助贫困村群众破除旧观念、提升科学文化知识的“加油站”。

  陆忠喜通过“富民夜校”开办了政策法规、种养技术、电脑知识、产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让群众了解国内外大事、党的路线方针,还学习到了诸如农家乐旅游、珍珠鸭养殖等适合谨汤村发展的科学技术知识。同时,他还通过创办QQ群,实现了外出务工人员与家人情感沟通,使得网络成为了该村群众和千里之外在外务工人员沟通的情感纽带,成了沟通亲情的“情感驿站”。

  陆忠喜说,扶贫就是需要“点子”多。有点子就有想法,就有扶贫的新思路。去年11月,以谨汤村为试点,堪圩乡推行农村党员义工服务制度,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陆忠喜号召谨汤村党员根据自身特长,在不计报酬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为谨汤村提供义务服务。目前,谨汤村青壮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社会爱心人士纷纷加入义工队伍的行列,在谨汤村开展政策宣传、清洁乡村、科技扶贫、支教助学、纠纷调解、困难帮扶等服务项目。

  乡亲们真切的感受到,创办富民夜校所激发的扶贫正能量,无论是在物质还是精神层面,正悄然改变这个边陲村落的旧面貌。为民情

  陆忠喜说,第一书记的责任就是为民办实事。没有躬身为民的服务意识,很难融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扶贫工作就难以出成效。

  扶贫,需要有产业作为依托。为此,在扶贫初期,陆忠喜根据谨汤村实际情况,引进了一批养殖项目,他主动帮助联系企业和资金开发该村的圣泉谷,发展旅游业,利用“富民夜校”提供项目开发、产业发展等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培训,助推产业快速发展。

  为做好特色养殖培训工作,陆忠喜多次在谨汤村钦松小学举办堪圩乡贫困农户使用技术培训,他邀请了大新县扶贫办、林业局、农业局专家就肉鸽养殖、竹鼠养殖、马铃薯种植等对贫困户进行培训,群众普遍反应很好,希望常开这样的培训班。

  为了让困难群众温暖过冬,2013年12月底,陆忠喜全面发起《为我谨汤募集爱心衣物》的通知,他到南宁组织关系电大的教职员工、兄弟朋友、驻邕老乡等爱心力量,征集到了2000件物品,在谨汤村开办了广西第一家“温暖超市”,困难群众、孤寡老人均可到“温暖超市”免费领取合适自己的衣物。

  这个干实事的第一书记,也有铁骨柔情。记者翻阅陆忠喜厚厚一沓驻村笔记,在扉页写着这么一段话:“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和你就有多亲;做‘农家人’、喝‘农家水’、吃‘农家饭’、说‘农家话’、才能办好‘农家事’。”这是在驻村工作中,陆忠喜最深刻的心得体会。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正是这样他赢得当地干部群众广泛支持和赞誉。

  在扶贫期间,他不断学习,考取了厦门大学软件工程研究生班,通过勤奋学习,2013年12月他获得了厦门大学硕士学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吹拂神州大地,边民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陆忠喜说,扶贫这两年,培养了他“抓铁留痕、脚踏留印”的干事作风。这两年,他深刻地认识到了作为一名驻村干部时刻保持跟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重要性,更加懂得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句话的分量。

  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两年时间里,陆忠喜牢记第一书记的使命,真正沉下心来,把家安在村里,把心系在村里。“任期即将到了,我要站好最后的岗位,全力做好交接工作。终有一天我会离开谨汤村,但是在内心我永远是谨汤村的一员。”

  拳拳扶贫志,殷殷为民情。陆忠喜谱写了一曲第一书记扶贫赞歌。他朴实的话语,踏实的工作作风,必将镌刻在谨汤群众的心中。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