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荣成(左)在果园摘橘子。
记者汤世亮 摄
▲金黄的橘子装满了箩筐,阳荣成和留村的村民又迎来一个丰收的年份。 记者汤世亮 摄
临桂县临桂镇天华村委留村地处偏远山区,那里的群众与外界被层层的大山阻隔,这个人口不足200人的小山村一度成了全区的贫困村。近年来,留村的村民凭借着山多地广的优势,向山地要发展,家家户户种起了橘子,有了自己的果园,从10年前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增长了6000元,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甜蜜事业”,唱起了“甜蜜的歌”。11月2日,记者走基层探访了这个小山村。
种橘子让村民过上了甜蜜生活
从临桂镇镇政府沿着平坦的321国道驶入了一条乡间小道,在浓密的绿色走廊中行驶了10公里终于来到了天华村委留村。这个宁静祥和的小村子坐落在山脚下,四周群山环抱,山上种满了橘子树。有悬挂在半山腰的青涩夏橙,有如鸡蛋大小的砂糖橘,早熟温州柑已经挂满枝头。记者到达该村临近中午,在一片路旁山坡上,我们找到正在跟村民一起摘水果的留村村长阳荣成。他头戴草帽,手拿剪刀,带着我们箭步往山坡上走去,不停地招呼我们吃橘子。在山坡上放眼望去数百亩的橘子把整片斜坡点缀得郁郁葱葱,在阳光的照射下,青黄交错的果园与蓝天交相辉映,我们仿佛走进了绿色海洋,水果的天堂。
“今天客商来收橘子,预订了2000斤,八毛钱一斤,今天就可以收入1600元了。”阳荣成告诉记者。据阳村长介绍到,今年橘子的价格比往年高,早熟温州柑的价格可以达到0.8元到1元一斤。“我有早熟温州柑500棵,产量预计可以达到20000斤,光这块的收入就可有16000元,加上今年我们通过技术改良,水果的品质大大提高了,可以卖的水果更多了。”
记者一行走下山坡,走进了这个宁静祥和的小村庄,一排排的新房映入我们眼帘。阳荣成的家是一幢两层半的小高楼,家里电器一应俱全,我们坐在沙发上聊了起来。“这个楼房是去年新建的,建房装修共花了10万块钱,要不是种橘子得了钱,像我这样家庭,孩子还要读书,可能现在都还住在泥瓦房里,新房想都别想。”阳荣成笑对着我们说。
在交谈中记者了解到,阳荣成所在的留村由于地处偏僻,交通十分不便,没大规模种植柑橘之前村民大多以种田为生。“种田哪能赚什么钱就是能保住一家人的嘴,根本没有多余的收入。”阳荣成回忆说,“村里种橘子有很多年了,但之前路不通,橘子卖不出去,我们也不敢多种。”2010年,村里修通了通村公路,留村村民的柑橘也有了出路,村民便开始大规 模 地 种 植 起来。“到今年为止,我们全村种了800多亩,每家每户平均都有3万块钱以上收入,以前的泥房也都不见了,现在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家都住进新房,种橘子真让我们这样一个自治区级贫困村发生了大变化。”
在“甜蜜事业”之路上大步走
走出村子,记者在一个水果包装地点见到了天华村委的支书阳新松,他正在和几个村民做水果的包装。“现在什么都要包装了,搞包装后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顾客,既打响我们天华橘子的名气,又能带来不小的经济利益。”阳支书一边打包一边笑着说到。
据阳支书介绍到,他们整个天华村委共有3000多亩的果园,在整个临桂镇率先建立起水果种植示范基地,规范了种植种类和品质管理,大大地提升了质量,但他们的甜蜜之路走得也是很辛苦的。“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困难,首先就是交通十分不便利和资金严重缺乏。”阳新松说。
但是在困难的面前他们没有低头,天华留村的村民从10年前就陆陆续续开始修路,终于修通了连接着321国道的土路,解决了水果的收购问题,但是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一到下雨天就会塌方,泥坑让很多车都会陷进去,必须要再下狠心修建一条水泥路。”阳新松说,“村委换届后,我们就确定一定要修通一条水泥路,为此我们号召村里的共产党员和一些在外面打工的青年人捐款,我和村主任都捐出自己一年的工资用到修路上面,群众都看在眼里,大家捐款踊跃,一时间捐款就达到了27万元,终于修通了水泥路。”阳新松说。
路通了,货物运输也方便起来了,经济效益也凸显了。“以前交通不便,很多客商都不愿意进来,现在他们都愿意进来了,而且从去年开始各类橘子的价格也不断提高,收入也有了很大提升。”阳新松说,“在外面打工的村民看见种植水果的经济效益比在外面务工的效益好,都纷纷回到家里开山种果树,我们村几乎没什么人在外面打工,我们现在虽然比不上其他一些好的地方,但是我们已经走在致富的道路上。”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三江县:老巴村致富笙歌越奏越响亮
“在家吗?我们把种植协议签了。”7月4日一大早,三江侗族自治县老堡乡老巴村村民黄堂忠冒雨来到贫困户王福财家,将种植协议拿出来,协议中有负责回收协议、保底价协议。 【详细】
忻城县尚宁村:农民“上班”月入三千
在忻城县城关镇尚宁村板六屯,100多户农户将自己承包的田地出租给广西景建园林工程公司种植百香果,200多名群众再返回基地种百香果领工资。该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目前已种植千亩连片百香果。 【详细】
龙胜县一个贫困村的另类发展之路
“希望大雄村的公路硬化工程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去年年初,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乡大雄村的村委主任粟文良召集本村的村民召开了一次“特别”村委会议。这次村委会议之所以“特别”,是因为这次村委会议的地点不是在大雄村,而是挪到了龙胜县城召开,参加会议的不仅有大 【详细】
银海区:平价蔬菜进超市 “农超对接”获多赢
“我们种的蔬菜能直接卖到大超市,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春节前夕,家住银海区三合口村的朱战兵、苏艳婷这对年轻夫妻在田埂上整理刚刚采摘下来青菜,“等一下就要往超市送,这几天蔬菜卖得好,昨天才要1500斤,今天增加到3000斤,都有点忙不过来了。”说起自己种 【详细】
全州县东山瑶族乡发展竹林经济
全州县东山瑶族乡白竹村委群众,自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利用高山气候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竹林经济。在管护好原有竹林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荒山荒坡种植山竹,每年秋冬季合理砍伐,人均纯收入在3000元以上,村民们说这是环境保护得的“奖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