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3日 来源:柳州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时值秋蚕养殖的高峰,9月19日,在韦海波的小蚕共育点,不少农民在排队等候买蚕。当天,韦海波的小蚕共育点共出售200张小蚕,很多来晚的农民只能再等几天。这个点,每年能培育万余张小蚕,带动来自柳江流山、洛满,以及柳城马山、社冲等一万多农户走上致富路。

  流山镇,是柳江、柳城、宜州三县(市)的交会处,多年前,韦海波的兄弟对他说:“留在这个山旮旯里面,没有出息的,还是跟我们到城里闯吧。”韦海波却不这么认为:很多人都 外出务工了,空闲的田地不少,虽然石头多,但却可以因地制宜做养殖业。

  上个世纪90年代,食用菌种植开始在流山兴起,韦海波利用柳江县氮肥厂的旧厂房建成食用菌制种基地,每年制菌种5万至6万瓶供应给流山及周边乡镇的群众,掀起了全镇创富的第一次浪潮。几年后,部分农户开始养蚕,韦海波马上与另外两个农民合伙去参加培训,回家种桑养蚕。由于当时仅种下10亩桑苗,规模太小,收益不多,第二年那两人就打了退堂鼓,只有他执著 地坚持了下来,并掌握了小蚕饲养的一整套技术。养蚕的人都知道,小蚕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饲养小蚕容易感染疾病而降低成活率,技术难度比饲养大蚕高得多,大部分新养蚕户对小蚕饲养有后顾之忧,可以说掌握小蚕的培育技术是养蚕成功的关键。

  于是,他租下了别人的50亩土地用来种桑苗,并租下了空闲厂房重新装修,扩大了养蚕的规模,并投资建起了全镇第一个“小蚕代育基地”。2006年他再次租了100亩桑园来扩大养蚕规模。由于他的技术过硬,从他这里发出的小蚕成活率高达95%以上。经过努力,仅小蚕共育一项年产值就有100多万元。为了帮助蚕农养好蚕,基地成立了农家课堂,他就是创富的“宣讲员”,还组织蚕农到宜州参观,带动了全镇及周边蚕农脱贫致富。

  韦海波的成功,靠的是诚信二字。今年春夏,由于雨水多,空气湿度大,他养的小蚕患了僵病。蚕感染僵病初期,外观与健康蚕无异,如想蒙混过关,卖给农户,损失的是其他农户。但为了群众的利益,他毅然将所有的小蚕处理掉,为此损失了17万 元。“如果直接卖给群众,损失的就不是17万,也许是400万元。”韦海波说,做生意就像做人,讲的是诚信。

  韦海波成为流山科技的代言人,2009年他被评为广西创新计划“科技种养能手”,2012年被授予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嵇宕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