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5月14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徐顺东 杨通站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曾几何时,希望的田野变成了回不去的故乡。

  今年春节期间,许多乡愁类的文章引起大家的共鸣。

  故乡真的就没有希望了吗故乡真的就回不去了吗故乡仅仅剩下哀叹了吗

  如此问题,触及许多中国人的灵魂。

  郁再俭,一个可以在他乡丰衣足食的小老板。2002年,他从年轻人“下广东”的热潮中逆流回乡,回到故乡凌云县下甲镇平怀村。

  在他的带动下,过去这个讨老婆都困难的村庄,如今一跃成为凌云县最富裕、最现代化的新农村:200多户村民全部住上农家小楼;全村有轿车近百辆;100%农户安装了光纤,80%的农户有了电脑……

  田野重新充满了希望,贫困地区群众憧憬的新农村在平怀如同徐徐展开的长卷,动人而美丽。

  1

  远近闻名 穷山冒出富村

  平怀村的富裕远近闻名。

  在村党支书郁再俭的带领下,全村以6000多亩桑园为脚本,勾勒出一幅生态循环经济的山区新农村图景:桑园-蚕房-豚狸养殖场-红薯粉加工厂-食用菌加工厂-有机肥生产车间……

  目前,每年村民养蚕多的达13批,全村卖鲜茧年收入近600万元,养蚕户人均收入达7000元,最高户收入超过12万元;全村已建成3000平方米的食用菌加工厂,年生产27万袋,年产值150多万元;年豚狸总销售量9.4万只,总收入达260多万元。

  夏日里,平怀村连片的桑园已是蓊蓊郁郁。勤劳的平怀群众采摘桑叶、护理桑园,正为年度增收目标忙活着。

  一年后再次见到郁再俭,他刚刚又多了一个响当当的荣誉称号——“全国劳动模范”。可是,跟着郁再俭参观桑园、蚕房和食用菌加工厂等,荣誉放一旁,话题全在村里的产业发展上。

  去年6月,记者到平怀采访时,村里刚刚搭建好羊圈,如今羊圈里挤满了“咩咩”叫的山羊。“我们现在有山东和本地结合的母羊150只,年底就可以有200多只。目前已经有8户人家参与养殖,有意向的近50家。”郁再俭带着记者一路参观,一路分析养羊的前景。

  目前,平怀利用氨化发酵等技术,处理村里的桑枝干作为圈养山羊的饲料,效应已经显现出来。往后他们还将将收购全县近10万亩桑园的桑枝,用来扩大山羊养殖规模和开展生态牛养殖。“一亩桑园每年可以有100公斤桑枝,按照地头收购价,仅是这一项就能给农民增收近2000万元。而我们一个新的养牛项目也可以壮大。”郁再俭说。

  郁再俭还透露,现在他们正在建设一个800多立方米的大沼气池,建成后可以供应全村的生活照明,而沼气渣入肥,让平怀村更加生态环保。

  2

  大肚能容 成就村中大事

  平怀村的今天让人沉醉。

  一路上,村民都说郁再俭有本事。

  “现在的生活和过去比,真是天上地下,一点也不假。”村民张洪薪说,去年他家单是养蚕一项,收入就达到12万元。

  平怀村处于山旮旯里,缺水少田,村民曾以种植玉米为主,雨多饱一年,雨少饥一年,每年到耕田栽秧季节,村民为争水闹得不可开交。

  故土难留,他乡谋生。

  如同村里绝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中专毕业后,郁再俭远走他乡,开诊所、包工程,过上了个体小老板的好日子。

  2002年,应村里的召唤,郁再俭回到平怀,并当选为村民委员会主任。“这有我个人原因,对生养自己的地方很有感情,不忍心农村荒废,村里一召唤,自己就回来了。”郁再俭说。

  可是,发展的方向在哪里他并不清楚。

  一次,他去凤山走亲戚,第一次接触到的桑树,让他眼睛一亮:“平怀适合种桑养蚕!”几经调研、比较,郁再俭决定在村里发展桑蚕业。然而,穷怕了的群众坚持“家中有粮才心头不慌”,不接受这一个新生事物。

  有县里的支持加上郁再俭的个人威望,最终才有几户亲戚勉强同意把稻田用于种桑。

  甩开膀子,本想做出样子。可是,蚕虫到了四龄时全部患病死亡。群众的骂声接踵而至。2004年的大年夜里,还有人把一包包死蚕扔到他家大门口,难闻的臭味久久不散。

  “我能怪他们吗大家都在温饱线上挣扎,口粮就靠一亩三分地,根本就输不起,更不可能要求他们有多高的觉悟,来宽容我的尝试。”郁再俭说,那年他没有过成年,硬着头皮把全村1100多亩桑园私人承包下来,之后直接跑去南宁、贵港学技术。

  不过,在离开的时候,失败的郁再俭还是担心桑园不保,放出“狠话”:“谁也不能动桑园!”在这关键时刻,郁再俭的坚持拯救了桑园。

  可是往后还有谁愿意跟他干

  在老百姓的观望里,郁再俭自己单干,并获得了成功。群众开始重拾起种桑养蚕的信心,改变对他的态度。2008年,村民又推选他当上了村党支书。

  2010年,鲜茧价格升至40元每公斤,郁再俭将桑园退回给蚕农,鼓励大家扩大规模,共同发展。

  如今,说起当年的事情,村民都不好意思,但是痛苦的经历迎来的今天,郁再俭觉得值得。

  3

  生态乡村 召唤外出青年

  如同中国其他的农村一样,富裕的平怀也不得不面临一个尴尬——村里多是上了年纪的人。

  可是,田野的希望,永远在年轻人身上。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农村,同样得让生活更美好。我们努力壮大产业,同时在文化上消除城乡差距,城里有的争取我们村里也有而且更好,这样才能够留住年轻人。”郁再俭说。

  为了让农村的农业产业显得高端大气,郁再俭注册成立了 “广西凌云广大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统管平怀村现有的桑蚕合作社、豚狸养殖合作社和山羊养殖场、食用菌加工厂等,开展公司化运作,以公司的形式开拓市场。

  以“清洁乡村”活动为契机,平怀村着力打造乡村游项目,建立村规民约、筹集专门资金发动群众自觉参与到生态乡村建设之中,让村子干净整洁漂亮起来。平怀村下方有一个烂泥塘,之前,全村废水都往这里排放,如今已清理成为一个鱼塘,时常引来钓鱼爱好者。2013年,该村被评为了“自治区级生态村”。

  近年来,平怀村成为百色市“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试点村,建立规范化的村级幼儿园、敬老场所等。同时建起了百色市唯一的村级工会,利用“工会之家”带动群众致富。

  如今,平怀村基本实现了居住方式城镇化、生产方式集约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管理方式规范化、融资顺畅化、收入方式多元化。

  “条件已经不错。现在,我们都在跟外出的年轻人沟通,愿意回来的,我们都想办法去帮助他们,争取他们留下来,让大家重新回归希望的田野,把我们的村庄建设得更加美好。”郁再俭说。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